关于建筑施工进度管理与安全质量管理的思考
熊秋丽
黄石市文化旅游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湖北黄石 435000
引言
建筑工程需要涉及各个专业、各环节的协调配合,进度管理和安全质量管理是其中的关键环节。不合理的进度管理容易造成工序紧张、材料供给不足、设备利用效率低下等问题,直接影响工程质量;安全质量管理不到位,也容易引发安全事故,危及施工人员生命安全。因此建设单位必须高度重视进度管理和安全质量管理的重要性,采取针对性的管控措施,确保建筑工程高效推进。
1 工期控制与质量管理的互动分析
建筑工程进度管理与质量管理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两个关键环节。一方面,合理的工期控制有助于保障工程质量。如果工期安排过于紧张,很容易导致施工人员操作粗糙、施工工艺落实不到位,从而影响工程质量。另一方面,良好的质量管理也是控制工期的前提。只有确保各道工序质量达标,才能避免返工返修,最终实现工期的顺利完成。因此建设单位必须在进度管理和质量管理之间寻求平衡,通过科学合理的工期安排,结合全面系统的质量控制措施,确保两者能够良性互动,共同推动建筑工程的高质量发展。
在实际施工过程中,进度管理与质量控制之间难免会出现一些矛盾冲突。比如,为了赶进度,施工单位可能会选择偷工减料的方式,或者采取一些违反质量标准的做法。这虽然能在短期内提升工程进度,但必然会损害工程质量。因此建设单位必须建立健全的进度 - 质量冲突调节机制,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协调,做到既控制好进度,又保证质量达标。一方面要强化对施工人员的教育培训,增强其质量意识;另一方面要完善奖惩机制,对严格执行质量标准的员工给予激励,对违反标准的员工严惩不贷。只有做到进度与质量的动态平衡,工程建设才能真正实现高质量发展。
2 建筑施工进度管理与安全质量管理要点
2.1 利用智能化技术编制施工进度计划
为确保建筑工程顺利建设,编制完善的施工进度计划尤为重要。目前,行业内常见施工进度编制软件有 Project、斑马进度计划等。工作人员根据各个施工节点所需资源情况,有序输入施工人员、施工设备、施工材料等要素,在系统内重点标记无法正常作业的情况。工作人员利用先进的施工进度编制系统,还可以有效扣除不能正常施工的天数,促使有效作业天数顺延到实际工期中,以减少工期偏差。将建筑单位的各项工程包括单位工程、分部工程、分项工程,按照层级分解后,编入到进度计划中,以增强建筑工程计划的操作性、可实践性。其中,单位工程、分部工程、分项工程分别按照一级节点、二级节点、三级节点,分级设定里程碑事件,按延误时间分类确定预警点。同时,工作人员还可以利用 BIM 5D 技术进行施工进度计划管理,集成施工进度、施工成本、施工资源等参数构建三维数字化模型,提前模拟整个施工流程,形象化展示施工中技术、生产等情境,从而准确核算成本。通过数字化的管理方式,提升各部门沟通效率,大大节约了时间与成本,提高了建筑工程管理水平。
2.2 依托智能化技术抓好计划的执行和调整
工作人员在编制施工进度计划时,必须配套制订施工方案编制计划、资金计划以及人员进场计划等,以保证项目施工时各个计划相互配合、相互制约,统筹推进施工工作,同步执行各个施工计划。可以按照周、月、季度等时间节点,或者是地下室结构完成、主体结构封顶等重要施工节点,详细检查计划的执行情况。在施工进度控制软件内录入实际开始与完成时间,通过系统自动比较分析,找出偏差环节并深入分析原因,帮助工作人员制订切实可行的纠偏方案。此外,合理应用 BIM 5D 技术,设置构件跟踪要求,明确各个工序节点的施工要求,工作人员还可以远程使用移动终端设备,随时采集工程进度、质量等信息,同步更新三维数字化模型,系统一旦发现滞后问题,会及时将消息发送到手机上,便于各级工作人员迅速解决。
2.3 标准化管理与信息化支撑
建筑工程质量与进度的协同优化,还需要依托标准化管理和信息化支撑。建立健全的标准化质量控制体系,明确各工序的操作标准和验收标准,确保施工质量的可控性。在进度控制中,也要建立相应的标准化管理模式,将工期计划中的里程碑节点、关键工序等进行标准化界定,为进度监测和调控提供依据。充分应用信息化技术手段,实现质量信息和进度信息的数字化管理。例如,利用 BIM 技术对工程全生命周期的质量状况和进度情况进行可视化呈现,便于分析研判和决策支持。建立质量监测和进度预警的信息化系统,实时监控工程关键指标,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预警。还要加强质量、进度数据的协同分析,为决策者提供更加全面的支持。通过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手段,实现质量管理和进度控制的现场数字化,提高管理的实时性和精准性。总之,标准化管理和信息化支撑是保障建筑工程质量与进度协同优化的重要基础。
2.4 建立协同管理机制
进度、安全和质量管理之间存在诸多关联性和交叉性,必须建立健全的协同管理机制。要在制定进度计划、安全方案和质量控制措施时,邀请相关部门和专业人员共同参与,充分考虑三者之间的相互影响,确保决策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建立日常管理的信息共享机制,实现进度、安全和质量管理数据的及时传递和互通,为整体决策提供依据。建立定期例会制度,由相关部门负责人参与,及时研究解决进度、安全和质量管理中的共性问题,消除各自为战的状况。还要制定应急预案,明确各方在特殊情况下的职责分工和应对措施,确保三者的快速响应和高效协调。充分应用 BIM 等信息化手段,实现进度、安全和质量管理过程的可视化、智能化,提高协同管理的科学性和精细度。
2.5 持续改进与动态优化
建筑工程进度、安全和质量管理是一个循环往复的动态过程,需要建立健全的持续改进机制。系统收集和分析各项管理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找出导致问题的根源。针对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并纳入管理计划有序推进。还要建立定期评估机制,对改进措施的实施效果进行全面考核,及时发现并解决新出现的问题。建立信息反馈渠道,充分吸纳各参建主体的意见建议,在实践基础上不断完善管理策略。将先进管理理念和技术手段及时引入,推动进度、安全和质量管理水平的整体提升。加强对管理人员的培养,提高他们应对复杂问题的系统思维和创新能力,为管理的可持续优化提供人才支撑。通过建立健全的持续改进机制,确保进度、安全和质量管理实现动态平衡,为工程建设目标的高效实现提供坚实保障。
结束语
建筑工程进度管理和安全质量管理是确保工程高效有序推进的关键环节。只有将进度、安全和质量管理有机融合,持续优化管理策略,充分发挥各参建主体的协同效应,才能最终实现建筑工程建设的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 高栓红 . 关于建筑施工进度管理与安全质量管理的思考 [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 电子版 ),2024,(30):58-60.
[2] 陈鹂 . 建筑施工安全和质量管理实践与探析 [J]. 质量与市场 ,2024,(05):39-41.
[3] 陈旺兴 . 建筑施工安全质量管理探索 [J]. 房地产世界 ,2023,(20):81-83.
[4] 张仁贵 . 建筑工程施工安全质量管理方法探讨 [J]. 产品可靠性报告 ,2023,(09):152-154.
[5] 张玉梅 . 关于建筑施工进度管理与安全质量管理的思考 [J].居业 ,2023,(01):158-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