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绿色建筑材料在土建施工中的应用效果及成本效益研究

作者

叶江 邓明刚

浙江省三建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310000

引言

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但也是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的“重灾区”。本文以当前绿色建筑材料的实际应用为基础,分析其在土建施工中具体表现,总结经济与环境效益,并结合典型案例对其未来发展方向作出展望。

一、绿色建筑材料的类型与性能优势

当前土建工程中广泛应用的绿色建筑材料主要包括绿色混凝土、节能墙体材料、高性能保温隔热材料、再生资源建材、低 VOC(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内外装饰材料等。绿色混凝土如高炉矿渣粉、粉煤灰等工业副产品掺合料的使用,不仅提高了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还显著降低了生产过程中的能耗与碳排放。节能墙体材料如加气混凝土砌块、轻质复合墙板等,具有质量轻、保温隔热好、施工便捷等优点,有效提升了建筑节能水平。高性能保温隔热材料如聚氨酯泡沫板、真空绝热板等,能够大幅降低建筑能耗,提升室内热舒适性。再生资源建材如再生骨料混凝土、废弃砖瓦再利用材料,不仅解决了建筑垃圾资源化问题,还促进了循环经济发展。低 VOC 内外装饰材料则通过技术创新大幅降低有害气体释放,保障了室内空气健康。这些绿色建筑材料在原料选择、生产工艺、使用过程和生命周期管理等方面都实现了环保与高性能的统一,成为推动绿色土建施工的重要技术基础。

二、绿色建筑材料在土建施工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绿色建筑材料的实际应用极大地改善了土建施工的质量、安全性和环境友好性。首先,绿色混凝土和节能墙体材料在土建主体结构中的推广应用,提高了结构耐久性和整体安全性。例如,通过高掺量矿渣粉或粉煤灰等替代部分水泥,不仅减缓了混凝土裂缝发展,提高了抗渗性和耐久性,还有效降低了碳排放和能耗。其次,高性能保温隔热材料在建筑围护结构中的应用显著提升了建筑的节能效果,使建筑整体热工性能达到绿色标准要求,减少冬季供暖和夏季制冷能耗,提升居住舒适度。此外,再生资源建材的使用推动了建筑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有效减少了固体废弃物对环境的压力,并促进了资源闭环管理。绿色内外装饰材料在改善建筑美观度的同时,有效降低了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营造了健康、宜居的生活环境。在土建施工现场,绿色建筑材料普遍具有施工工艺简便、作业环境整洁、对施工人员健康友好的特点,有助于提升工程管理水平,降低施工安全风险。综合来看,绿色建筑材料在土建施工中的应用,不仅优化了工程质量和居住环境,而且带来了显著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绿色建筑材料的成本效益分析

在绿色建筑材料推广初期,较高的采购成本和技术投入常常成为制约其大规模应用的重要因素。但随着绿色材料产业链的不断完善和市场竞争的加剧,其成本优势逐渐显现。首先,绿色建筑材料在生命周期成本方面优于传统材料。虽然绿色材料的采购价格普遍高于传统材料,但由于其使用寿命长、维护成本低、节能效果显著,建筑物在使用期间的运营和维护费用大大降低。例如,高性能保温隔热材料可显著减少建筑能耗,据相关研究,绿色保温材料可降低建筑采暖、制冷能耗 20%-30% 以上,从而在建筑全生命周期中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其次,绿色混凝土、再生骨料材料等通过利用工业废渣、建筑垃圾等废弃资源,减少了原材料采购和处置费用,有效降低了整体成本。绿色建材企业通过规模化、自动化生产降低单位生产成本,也为绿色材料降本增效提供了保障。再者,随着国家对绿色建筑的补贴政策和激励措施不断出台,绿色材料的经济性进一步凸显,企业和业主获得了更多的经济激励和市场红利。绿色建筑材料还能提升建筑的综合品质,增加建筑的市场附加值,带动绿色认证、绿色金融等新业态发展。需要指出的是,绿色材料的经济效益不仅体现在直接成本节约,还包括环境治理成本降低、碳排放交易收益、社会品牌提升等间接收益。整体来看,绿色建筑材料在土建施工中的应用,已经从单纯的环保诉求转变为“经济 + 环境 + 社会”多重效益的有机统一。

四、绿色建筑材料应用推广面临的挑战及对策建议

尽管绿色建筑材料在土建施工中的应用效果和成本效益日益显现,但在推广过程中仍面临诸多挑战。首先,绿色建筑材料市场认知度和接受度仍有待提升。部分业主和施工企业出于成本、技术路径不熟悉等原因,对绿色材料持观望甚至抵触态度。其次,绿色建筑材料的标准体系和认证机制尚需完善,部分新型材料缺乏权威第三方检测和认证,存在质量参差不齐、技术性能不稳定等问题。第三,绿色材料供应链尚未完全健全,尤其在二三线城市及农村地区,绿色建材的可获得性、配送效率和售后服务有待提升。此外,部分绿色建筑材料在复杂气候、特殊结构条件下的适应性和耐久性还需进一步验证。针对这些问题,建议加大政策引导和市场激励,完善绿色建材产业标准体系和认证机制,推动政府、企业、科研院所和社会多元主体协同创新。要加强对绿色建材性能、成本效益等全生命周期数据的公开和推广,提升市场透明度和用户信心。鼓励龙头企业布局绿色建材生产和供应链一体化,提升产业协作效率。注重典型案例示范和经验推广,通过试点工程、标杆项目等带动绿色材料规模化、系统化应用。加强绿色建筑材料的科研投入,推动其在极端气候、特殊结构等多元场景下的适应性创新,为建筑行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五、结论

绿色建筑材料作为建筑业绿色转型的关键技术支撑,在土建施工中的应用已显示出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研究表明,绿色建筑材料能够提升土建工程质量、优化能耗结构、改善居住环境,并在项目全生命周期内实现运维成本的显著降低,成为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尽管在推广过程中还面临技术、市场、标准等多方面挑战,但随着政策支持、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绿色建筑材料有望实现更大规模的普及和创新应用。未来应持续完善绿色材料标准体系,加强产业协作与创新,推动绿色建材与数字建造、智能施工等新技术深度融合,为实现“双碳”目标和建设美丽中国作出更大贡献。绿色建筑材料必将在我国新型城镇化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发挥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刘润泽 . 绿色建筑设计对施工管理的影响及挑战 [J]. 建筑与预算 ,2024,(12):64-66.

[2] 潘统欣 . 基于 BIM 技术的装配式绿色建筑材料管理研究 [J]. 城市建筑空间 ,2024,31(S2):163-165.

[3] 卢迅 . 绿色建筑中新型建筑材料的性能与可持续性评估探讨 [J]. 建材发展导向 ,2024,22(24):1-3.

[4] 刘新 . 建筑施工管理及绿色建筑施工管理分析 [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电子版 ),2024,(35):2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