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仪器中机电一体化技术的运用研究
陈刚
桂林优利特医疗电子有限公司 广西桂林 541000
引言:
科技日新月异,机电一体化作为多学科交叉的成果,在多个领域优势明显,尤其在医疗仪器方面。它融合机械与电子技术,借助软件让设备实现自动化、智能化运转,给医疗行业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大大提高了医疗诊断和治疗的精准度与效率。
一、机电一体化技术概述
机电一体化技术,是把机械装置和电子设备借着软件系统拧成一股绳。里头藏着微电子、自动控制、传感器这些门道,可不是把机械和电子技术简单拼起来就完事儿。它靠微电子这类技术,让机械系统能自己检测、控制、诊断、保护,讲究的是各种技术你中有我、协同发力。
二、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医疗仪器中的具体应用
(一)诊断仪器
1. 心电图机
传统心电图机用起来麻烦,判断结果时总受人为因素干扰。而融入机电一体化技术后,它能自动采集和分析数据了。高精度的传感器能精准捕捉心脏电信号,电子系统快速处理这些数据,软件算法会自动辨认波形特点,进而生成准确的诊断报告。这不仅加快了诊断速度,还提高了准确性,为心脏疾病的早发现、早治疗帮了大忙[1]。
2. 磁共振成像仪(MRI)
MRI 设备靠机电结合的技术,做到了磁场的精确控制和成像过程的自动化。超导磁体造出强磁场,射频收发系统把信号控制得很准,机械扫描器按设定好的步骤挪动患者,电子系统实时处理大量图像信息,很快就能拍出高清的人体内部图像。医生凭着这些清楚的图像,能更准地找到细小病灶,让疾病诊断更精确。
3. 心脑血管诊断设备
排查心脑血管疾病时,需先为患者注射造影剂,借助机电协同装置捕捉造影剂抵达病灶前后的影像。配套软件会分析两组影像的像素差异,重建出血管形态分布,为医师精准评估病情、制定后续治疗方案提供重要参考。
(二)检验仪器
1. 血液分析仪
血液分析仪依托机电一体化技术,整合了机械、电子及信息技术。其自动进样系统可精准取血,经机械传动送至检测单元,电子传感组件负责捕获血细胞数量、大小及形态特征。数据经计算机程序分析后,能迅速输出详尽的检测结果。与传统检验手段相比,该系统显著缩短了检测周期,提升了分析精度,为临床诊断提供了坚实的数据支撑。
2. 尿液分析仪
尿液分析仪依托机电一体化技术实现升级。自动加样装置将尿液样本滴加到检测试纸,光学传感器识别试纸颜色变化并转为电信号,电子系统借预设算法解析信号,得出尿液各成分数值,实现检测自动化与精准化,助力医护人员对泌尿系统等疾病做初步诊断。
(三)治疗仪器
1. 手术机器人
手术机器人堪称机电一体化领域的典范之作。其核心构成包括机械臂、高精度传感组件、电子控制单元及人机交互终端。手术过程中,医生通过控制台发出操作指令,传感器实时捕捉动作细节,经电子系统转化为执行信号后,精准驱动机械臂完成操作。在微创手术场景中,其机械臂可实现毫米级精度的切割、缝合等操作,能有效减少周围组织损伤,降低手术风险并加速患者术后恢复。
2. 伽马刀
伽马刀依托机电一体化达成精准放疗。机械定位系统精准锁定肿瘤位置,电子控制系统调控钴 -60 等放射源发射射线,借聚焦原理让高剂量射线汇聚于肿瘤,杀灭癌细胞的同时,最大限度降低对周围正常组织的损伤,进而提升肿瘤治疗效果与患者生存率。
(四)监护仪器
1. 心电监护仪
心电监护仪依托机电一体化设计,对患者心电活动进行实时监测。体表粘贴的传感器采集心脏电信号后,经放大、滤波处理,再由电子系统显示并记录波形。若发现心律异常,会即刻触发警报,提示医护人员及时处置,确保患者生命安全。
2. 综合监护系统
依托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进步,机电一体化已深度融入综合监护系统,可实时监测并综合分析患者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等多项生命体征。监测数据经无线网络上传至医院信息系统后,医生可随时调阅患者病情,为精准诊疗提供即时依据。未来,远程监护设备的监护范畴将持续拓展,让患者居家即可获得专业医疗监护服务。
三、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医疗仪器应用中的优势
(一)提高医疗设备效率
依托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起来的自动化、智能化医疗仪器,显著提升了临床工作效能。以自动化影像设备为例,其可在短时间内完成海量图像的采集与
处理工作,有效减轻医务人员的工作压力,同时促进医疗资源的优化配置。
(二)提升诊疗精度
机电一体化设备的精准控制与检测性能,大幅提高诊疗的精确性。像手术机器人的精细操作、检验设备的准确检测数据,能为医师提供更可靠的病情依据,进而辅助制定更科学的治疗方案 [2]。
(三)增强患者安全性
监护设备的实时监测与预警机制,可及时捕捉患者病情波动,便于医护人员快速处置,从而减少医疗差错,显著提升患者诊疗安全。
(四)改善患者体验
康复器械等医疗设备经智能化改造,能让患者治疗时更舒适便捷,优化使用感受,强化康复信心,加快康复进度。
四、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医疗仪器应用中面临的挑战
(一)技术更新速度快
机电一体化技术迭代迅猛,医疗设备研发得紧随技术前沿,这就对研发团队的知识迭代与创新能力要求极高,进而推高研发难度与成本。
(二)设备成本高
高端机电一体化医疗设备因其技术繁复、组件精密,制造成本居高不下,致使基层医疗机构难以普及应用,阻碍了医疗资源的均衡配置。
(三)操作复杂性
这类先进的机电一体化设备,操作起来比较复杂。医务人员得接受专门培训,才能熟练操作,不然很容易误操作,会影响到设备运行和医疗安全。
(四)标准化问题
各厂家的机电一体医疗设备,其接口与数据传输格式等无统一规范,导致设备间难以互通、数据难以共享,延缓医疗信息化推进。
五、应对挑战的策略
(一)加大研发投入
政府、企业及科研机构要强化机电一体化医疗设备研发的资金与人力投入,激励技术创新,促进新技术、新材料于这类设备中的运用,以压缩成本、提升其性能。
(二)优化培训机制
构建系统的医护人员培训机制,常态组织机电一体化设备操作与维护培训,提升其专业操作能力,保障设备安全高效运行 [3]。
(三)推动行业标准化
行业协会及相关部门需联手订立机电一体化医疗设备的统一标准与技术规范,统一规范设备接口、数据传输等关键环节,以增强设备的兼容性与互操作性。
(四)加强多学科合作
推动医疗、工程与信息技术等学科深度联动,聚合各领域优势资源,加速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医疗仪器领域的创新突破与实际应用。
结束语:
总之,机电一体化技术为医疗仪器带来了革新,在诊断、检验等多方面作用显著,虽面临技术、成本等挑战,但通过多方努力可克服。未来其将更深度赋能医疗,大幅提升医疗水平,为健康事业注入强劲动力。
参考文献:
[1] 张杨椿 . 研究医疗仪器中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 [J].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工程技术 , 2016(1):00271-00271.
[2] 刘建 . 浅析医疗仪器中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 [J]. 山东工业技术 ,2015,(01):296-297.
[3] 丁立新 . 浅析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智能制造领域的应用与研究 [J]. 南方农机 ,2019,50(17):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