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合作, 共促学生健康成长
李少丹
江苏省昆山市第二中学 215300
引言:在初中阶段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如果仅依靠学校教师来单独完成,对于学生心理的正向影响不会持续太久,在假期阶段就会抵消学校教师方面的心理教育成果。因此,针对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应注重与学生家庭单位的配合,积极与家长进行沟通,及时进行协调工作,以学生个人为主体,开展互补同步的心理教育方式,才能够有效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最优化。
一、开展家校合作模式,优化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正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对于外界社会环境还未建立完整正确的认知,以及受到自身叛逆心理的影响,迫切希望得到他人的认可,从而获得认同感 [1]。但在传统的心理教育中,由于没有开展家校合作模式,会导致教师一旦发现学生出现心理健康问题,就只能针对问题解决问题,没有建立更加完整的认知,导致教育效果不理想。因此,家校合作的心理教育模式,能够通过家庭与学校及时且频繁的沟通,帮助教师与家长更为完整地了解学生心理状态,从而选择更加合适的教育方式进行辅导,极大层面缓解了心理教育对学生造成的紧张感,使得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得到最大发挥。
(南师大出版社版)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中强调了“应促进学生个体的身心健康发展,培养其健康的人生态度与价值观,建立其自尊与自信,强化学生自我认同感,提高学生自我内心的调节能力,可以有效防止心理障碍的发生”。基于此,教师应将“防范”当作心理健康教育的首位,以预防来避免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出现。因此,教师应建立与学生家庭单位的有效沟通渠道,并引导家长重视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避免家长对学生期待值过高,而对学生造成太大压力,导致心理问题的出现。同时,教师要与家长进行协调教育,在家庭中,父母做好榜样工作,以自身行为举止,一言一行来影响学生,辅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世界观,让其对社会有完整的认知,并能够客观地分析事物,以提高挫折对自身心理的冲击耐受力。在学校中,教师可以通过家庭单位的反馈,掌握学生基本情况,从而进行针对性的教育,以自身师德来影响学生,使得学生在校园中也能够受到关心与爱护,从而更加积极地面对自身的学习生活。
二、转变心理健康教育观念,促进家校合作有效性
在家校合作模式下的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家长与教师共同转换传统观念。在传统教育中,教师联系家长,往往意味着学生在学校出现了严重错误行为,导致家长较为抗拒与教师的沟通。对于教师而言,联系家长也意味着事情会很严重。对此,需要教师与家长进行观念上的转变,并提升沟通的频率,建立和谐平等的共同教育体系,帮助初中阶段学生拥有更加健康的心态。
在实际的教育合作中,教师可以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观察,针对课堂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进行深入探索。及时与家长进行沟通,并以较为柔和与委婉的语言,建立与家长的信任,并了解学生基本情况,如“学生在家庭时的表现,学生出现的异常反应”等,并引导家长对学生进行更多的关心,让学生乐于与家长和教师积极沟通。同时,要和家长建立有效的,快速便捷的沟通渠道,让教师与家长都能够及时反馈学生问题,从而促进家校合作的时效性,让家校合作更为高效高质。
三、建立信息共享机制,提升心理健康教育质量
针对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学校与家长共同配合完成,仅靠一方的力量达不到有效心理教育效果 [2]。因此,学生信息的共享,就是促成家校合作心理教育机制的重要措施。校方可以定期,或不定期的建立与家长的沟通,精确的了解学生当下心理状态,从而展开真具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
(南师大出版社版)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中提到了,“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强化其情感管理与应对困难的能力,可以有效降低心理问题的发生”。对此,校方可以定期以“家长会”的方式,向家长汇报学生在校园中的学习状态以及行为举止,让家长了解学生在学校的真实情况。同时,在家长会期间,教师也需要引导家长轮番上台发言,让教师了解学生在家庭生活中的状态,以便共同讨论如何更加合理的展开心理教育。其次,为了进一步提升与家庭单位的有效及时沟通,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设备,建立“线上交流群”,不仅能够更为便捷的相互分享信息,还能够通过“线上交流群”为家长提供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帮助家长高效解决家庭教育中的学生心理问题。此外,校方也能够通过举办“亲子团队活动”,强化学校,家庭与学生之间的情感连接,为彼此构建更为具有情感且多元化的沟通桥梁。通过亲子与学校之间的亲密互动,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以培养其健康的心理状态,共同促进学生健康心理的发展。
结束语:综上所述,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需要学校与家庭的共同努力,为学生构建一个更加正向的学习环境,保障其心理得到健康的发展。通过家校合作的方式,可以让家校双方更为完整地掌握学生的心理动向,从而及时做出调整,有效避免学生负面心理的恶化,为学生在特殊的发展阶段做了强有力的支撑作用。同时,通过信息共享平台的建设,也能够让校方与家长掌握更加完整且真实的学生心理动态变化,并通过设计多元化的沟通方式,呈现不同的心理教育效果,促进家校合作之下心理健康教育的互动形式,达到培养学生健康人格,提升心理素养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颜刚威 . 从家校合作模式谈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J]. 林区教学 ,2019,(07): 110-111.
[2] 宋加强 . 基于家校合作模式的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思考 [J]. 天津教育 ,2019, (36):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