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农业机械自动化技术在现代农业中的应用

作者

李萌洋

唐山市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支队 063000

引言

农业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发展,离不开科技进步的推动,从最初的简单机械化,到如今的智能化、精准化,农业机械自动化技术不断突破,为现代农业注入了新的活力。它不仅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降低了人力成本,还通过精准作业、优化资源配置等方式,提升了农产品质量,保障了粮食安全。同时,农业机械自动化技术还有助于推动农业产业升级,促进农业与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为农民增收、农村繁荣提供了新的路径。

1 农业机械自动化技术在现代农业中的应用价值

1.1 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一方面,注重精准作业与高效管理,落实好精准播种与施肥,实现自动化农机配备高精度传感器和导航系统,可实现精准播种、施肥,减少种子和化肥的浪费,根据土壤养分含量自动调节施肥量,提高肥料利用率。运用自动化收割,可以实现无人驾驶收割机通过北斗定位系统自主规划路径,显著提高收割效率,减少人力需求。另一方面,全流程自动化,有利于从耕整地、播种、田间管理到收获,自动化农机可覆盖农业生产全流程,运用智能拖拉机、播种机、植保无人机等设备协同作业化生产体系,大幅缩短生产周期。

1.2 优化资源配置

首先,有助于精准农业实践,实现智能灌溉与水肥一体化,通过土壤湿度传感器和气象数据,自动化系统可精准控制灌溉量和施肥比例,减少水资源浪费,提高水肥利用效率,实现科学有益的能源节约,降低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同时减少人力依赖,运用自动化技术减少了对大量劳动力的需求,缓解了农村劳动力短缺问题,并通过远程监控和智能决策系统,农民可更高效地管理农田。其次,促进智能化转型,农业机械自动化技术是农业智能化转型的关键,通过引入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农业从传统模式向现代化、智能化方向转变,提高整体产业竞争力。并注重培育新质生产力,自动化农机产生海量作业数据,为农业决策提供科学依据,通过数据分析和机器学习,可不断优化农业生产流程,培育新的生产力。

1.3 保障粮食安全

一方面,有效提高作物产量与质量,运用精准农业技术通过优化种植密度、施肥量和灌溉策略,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并根据作物生长情况自动调节作业参数,确保作物健康生长。另一方面,有效增强抗灾能力,在自然灾害发生时,自动化农机可快速响应,进行抢收抢种,减少粮食损失,保持较高作业效率,降低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1.4 促进可持续发展

一方面,有效减少环境污染,精准农业技术减少化肥和农药的过量使用,降低农业面源污染,智能植保无人机采用变量喷洒技术,农药使用量大幅减少。同时保护生态环境,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和提高生产效率,农业机械自动化技术有助于减少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保护生态环境,有助于维持水生态平衡。另一方面,增加农民收入,自动化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作物产量,增加农民收入,通过降低生产成本和减少人力投入,农民可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从而有效改善农民生活水平,自动化农机减轻农民的劳动强度,改善农民的生活质量,农民可将更多时间用于家庭和社会活动,提高生活幸福感。

2 农业机械自动化技术在现代农业中的应用策略

2.1 强化技术研发与创新,突破核心技术瓶颈

一方面,采用攻关智能感知与决策技术,研发多模态传感器融合系统,集成土壤湿度、作物长势、病虫害监测等功能,实现农田环境实时感知与精准决策,开发农业机械专用 AI 算法,提升农机自主作业能力,如自动识别苗垄、避障及路径规划。另一方面,推动装备智能化升级,对传统农机进行自动化改造,加装北斗导航、电控液压系统,实现精准播种、施肥及收割,并研发专用型智能农机,如西兰花移栽机、毛豆采摘机,解决特色作物机械化难题。最终,构建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联合高校、科研院所攻关关键技术,如变量施肥控制器、农机协同作业系统,建立农业机械自动化试验基地,开展耐久性测试和技术验证,加速技术成熟。

2.2 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夯实技术应用基础

注重建设数字化农田,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配套智能灌溉、水肥一体化设施,提升农田智能化水平,部署农业物联网,实现农机与农田数据互联,为精准农业提供数据支撑。同时升级农机作业条件,拓宽机耕道,建设农机库房、维修中心,提升农机通行和保养能力,注重推广农机专用电桩、加氢站,保障新能源农机运行,推动绿色农业发展。

2.3 培育新型农业人才,提升技术应用能力

一方面,开展职业农民培训,设立智能农机操作认证体系,开设农机自动驾驶、数据解读等课程,提升农民技能水平,利用VR/AR 技术模拟农机操作场景,降低培训成本,提高培训效率。另一方面,引进高层次复合人才,可以设立农业工程、农机智能化等岗位,吸引硕士、博士加入,优化人才结构,与高校合作开设农机自动化专业,定向培养研发人才,为技术创新提供人才保障。

2.4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优化技术应用环境

首先,注重实施财政补贴与税收优惠,对购置智能农机的农户给予财政补贴,降低农民购机成本,对研发企业给予税收减免,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技术创新。其次,制定技术标准与规范,出台农机自动驾驶、数据接口等标准,保障设备互联互通,促进技术普及,建立农机作业质量评价体系,将机收损失率纳入考核指标,提升作业质量。

2.5 创新推广模式,加速技术普及

一方面,建设示范基地与典型案例,打造“无人农场”“智慧牧场”等示范点,展示全流程自动化作业,增强农民信心,编制《智能农机应用指南》,总结不同场景技术路线,为农民提供实践指导。另一方面,探索服务新模式,推广“农机合作社 + 农户”模式,提供代耕代种、托管服务,降低农民使用门槛,发展农机租赁市场,提供灵活多样的租赁服务,满足中小农户需求。

2.6 构建产业生态,实现协同发展

注重打造农机大数据平台,整合农机作业数据、农田环境信息,提供精准农事建议,优化农业生产决策,开发农机调度系统,实现跨区域作业资源共享,提升农机利用率。同时推动产业链协同创新,联合种子、化肥企业开发适配智能农机的农资产品,提升农业生产效率,与电商、物流平台合作,构建“生产+ 加工 + 销售”全链条数字化体系,促进产业融合。

3 结语

综上所述,农业机械自动化技术在现代农业中的应用,是科技进步与农业发展的必然产物,它以其独特的优势,为现代农业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通过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优化资源配置、保障粮食安全、推动农业产业升级、促进可持续发展和提升农民收益与生活品质,农业机械自动化技术正逐步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支撑。

参考文献:

[1] 王鹏永 . 农业机械自动化技术在现代农业中的应用 [J]. 农村科学实验 ,2025(08):72-74.

[2] 荆付英 . 关于电气自动化技术在农业机械控制中的应用研究 [J]. 河北农机 ,2025(08):76-78.

[3] 赵庆华 . 农业机械自动化控制技术在现代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J]. 世界热带农业信息 ,2025(03):75-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