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视域下小学语文高年级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戴翠
镇江市苏州外国语学校 212000
小学高年级阶段是学生生理和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此时他们的自我意识、情感体验以及人际交往的需求越来越复杂,语文这门有着丰富人文内涵的学科,给心理健康教育给予了天然的土壤,把心理健康教育自然而然地融入语文教学当中,并不是要颠覆原有的教学内容,而是对它育人价值的一种加深和拓宽,教学活动应当以文本为基础,通过对文学作品的深入分析,让学生领悟复杂的性格,学会掌控自己的情绪,培养面对困难的勇气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依托文本解读培育共情与情感洞察力
小学高年级阶段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逐渐发展起来,情感体验的深刻性还需加以引导,语文教材里的文学作品,特别是那些细致描写人物内心世界的篇章,给学生打开了一个观察并领悟人类情感的最佳窗口,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引领学生深入角色内心,剖析人物语言,动作及心理活动等,从而体会到他们情绪的起落,像学习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的《穷人》这一课时,就可引导学生不仅要留意桑娜夫妇的善心,更要体会桑娜等候丈夫归来的焦急,看见邻居惨状时的悲伤,还有决定收养孩子时的矛盾挣扎。学生借助这种浸入式的文本解读,可以跳出故事的表层情节,和人物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学会去体会他人所处的境地以及感受[1]。
二、借由思维碰撞塑造积极认知与应对方式
(一)通过英雄形象培育坚韧品格
教材里藏着很多精神资源,英雄人物的事迹能给学生很大精神鼓舞,在教学的时候,要引领学生思考人物处在极端困境的时候表现出的精神品质,拿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的《狼牙山五壮士》来说,教学的重点不能只是歌颂英雄的壮举,更要带领学生深入探究五位壮士在生死面前的心理历程,通过分析课文细节,促使学生思考是什么样的信念支撑着他们在绝境中作出舍生取义的决定,这样做的好处在于让学生领悟到,坚韧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严峻考验中磨炼出来的意志品质,学生在思索当中,会把英雄人物的坚韧精神变成自己的心理力量,学习怎样用积极的态度去应对学习和生活中的难题[2]。
(二)探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引导学生留意文本里描绘的自然景致,有益于塑造学生的审美情趣,还要学会调节心境,自然界中的美好与壮阔,本身就有疗愈人心的效果,在教授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草原》这篇文章的时候,可以引领学生跟着作者的笔触,全部身心投入对草原风光的想象当中,从“一碧千里”的辽阔,到“群马疾驰”的奔腾,再到“蒙汉情深”的融洽,文本里的每一个描写都充溢着生命的律动与温情,细细品味语言文字所营造出的意境,学生既能领略到自然的美丽,又能不知不觉地体会到一种开阔,豁达的心境。
三、通过语言实践促进自我探索与人际和谐
(一)通过交际活动提升人际交往能力
口语交际属于语文课里的一个重要部分,而且也是提升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一种有效方法,高年级的学生在团体合作或者社会交往当中,经常会碰到意见不一致或者必要别人支撑的情形,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的口语交际单元“请你支持我”就给学生搭建了这样一种操作场景,在这个活动里,学生要清楚地表明自己的看法和请求,也要学会听别人的想法,体会别人的态度,教学的时候,可以带领学生去思索怎样用合适的言语和语调去争取别人的支撑,怎样有根有据地展开辩论,怎样在被别人反驳的时候还能保持镇定和尊敬,这样的过程既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述能力,又教会他们怎样在相互交流中懂得,商量和协作,这些都是塑造好关系的人际心理能力[3]。
(二)引导想象与创造探索自我
写作是学生表达思想、抒发情感的一种重要手段,也是进行自我探寻的一条独特路径。尤其是那些充满想象力的习作任务,更能激起学生去探寻内心世界的好奇心。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的习作“变形记”,就倡导学生冲出既有的自我认识,通过想象自己变成另一个事物,从而观察这个世界,在构思与写作期间,学生要思考自己“变形”之后会有怎样独特的视角,会遭遇哪些问题,会产生怎样的感受,这种奇特的角色扮演,实际上就是一次深刻的自我对话,学生也许会把自己的现实需求,疑问或者恐惧,统统融入到虚构的故事当中,经过文字的整理,那些模糊的情绪变得明晰起来,学生也就得到了新的机会去审视和了解自己,进而发展起自我认同感。
四、结语
小学语文高年级教学过程中渗入心理健康教育,这个过程是润物细无声的状态,不是另外独立出来的东西,而是深深扎根在语言文字学习的核心部分之内,在文本挖掘里,在人物共情上,在思想碰撞的时候,还体现在语言实践期间,能够指引着学生在语文知识与技能获得之后慢慢形成起健康的心理架构,这样的融合路径把知识传授和人格塑造联系在一起,使得语文课堂不再只是传授课本知识的空间,它更像是一个培养好心智与良好心灵的地方,从而更为全面而深切地回答了立德树人的时代诉求。
参考文献:
[1] 叶娟娟 . 探析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立德树人教育 [J]. 中学生作文指导 ,2023,(13):122-125.
[2] 齐静 . 立德树人视域下的小学语文德育渗透 [J].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2022,7(24):36-37.
[3] 郭兴 . 立德树人视域下的小学语文德育渗透 [J]. 爱人 ,2022,(11):199-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