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数学课后服务趣味性活动设计与实施效果分析
陈永焕
广南县曙光乡中心学校 663309
引言
课后服务制度的推行为农村小学教育注入了新活力,但也对服务内容与组织方式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文通过对农村小学数学课后服务中趣味性活动的设计与实施展开研究,结合案例分析其在课堂中的应用效果,从而验证其在提升学生数学素养与综合能力方面的积极作用,为今后农村课后服务改革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范例。
一、趣味性活动的设计理念与内容构建策略
农村小学数学趣味性课后活动的设计应以“激趣启智”为核心目标,遵循“简单易行、寓教于乐、贴近生活”的基本原则。首先,活动内容要紧扣数学课程标准,服务于课堂教学目标的延伸与拓展,同时兼顾学生的年龄特点与认知水平,避免设置过于复杂或形式化的任务。其次,要注重活动的游戏性与竞技性,提升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与持续性。例如通过“数学小侦探”“图形拼图大赛”“谁是计算王”“数学闯关挑战赛”等形式,将数学知识点与任务情境相结合,使学生在动手操作、头脑风暴、团队合作中掌握数学概念、锻炼逻辑思维、体验合作乐趣。此外,还应重视活动的情境化和生活化设计,如“校园购物节”模拟活动,设置虚拟货币,模拟商品价格,引导学生进行预算计算与合理消费,培养数学应用意识和财商素养。活动的设计要有明确的任务目标、评价标准和过程控制,并根据学生表现进行适时指导与激励,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实现知识内化与能力提升。
二、活动实施过程中的组织策略与教师角色转变
趣味性活动的有效实施离不开科学的组织方式与教师角色的合理定位。在农村小学的实际教学中,教师不仅是活动的设计者,更是引导者、协调者与评价者。首先,活动前期需要做好充分准备,明确教学目标与活动流程,设计合理的任务分工与规则说明,确保活动开展有章可循。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应灵活组织学生分组合作,依据学生性格特点与学习能力进行异质分组,促使学生在合作中互补优势、共同进步。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及时发现问题,给予引导与支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创造力。同时,还应设置阶段性小结与反思环节,引导学生对活动过程进行总结,提升其自我评价与反思能力。教师要尊重学生主体地位,营造开放、民主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玩中学”“做中悟”的过程中真正爱上数学、用好数学。实施中还应注意活动时间控制与安全管理,确保教学任务的完整性与学生的活动安全。
三、趣味性活动实施效果的实证分析与反思
为了评估农村小学数学趣味性课后活动的实际效果,笔者在一所农村小学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教学实践,设计并实施了以“数学游戏节”为核心的课后服务活动。参与对象为三至五年级学生共 90 人,活动内容涵盖图形识别、数独拼图、生活购物数学、数学谜题挑战等四大模块。通过前测与后测的对比分析,发现学生在数学学习兴趣、参与积极性、团队合作能力以及逻辑思维水平方面均有明显提升。具体表现为:课后服务参与率从原来的不足 60% 提升至 90% 以上,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次数、问题提出率显著增加,作业完成质量与数学测验成绩也有所提高。学生问卷反馈中,大部分学生表示喜欢这种“能动手又动脑”的活动方式,认为“比做题更有趣、更能记住知识”。教师评价也显示,趣味性活动帮助学生打破了对数学的畏难情绪,提高了学习的信心和成就感。当然,也存在部分问题需引起重视,如活动资源准备较为耗时、个别学生在合作中参与度不高、教师组织协调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等,这些都需要在后续的实施中不断优化与改进。
四、持续优化农村小学趣味性数学活动的实践建议
为了推动趣味性活动在农村小学数学课后服务中的长效实施,首先应建立校本课程开发机制,由教师团队定期共同研讨活动主题与方案,实现活动内容的系统化、模块化与阶段化。其次,应充分挖掘与整合校内外资源,如利用废旧材料制作活动教具、与社区联动开展生活数学项目、借助网络平台获取优质活动素材,提升活动实施的可持续性与实用性。教师方面,要加强趣味数学教学培训,提高教师活动策划与组织能力,鼓励教师进行教研创新与成果展示,激发其教学热情与专业成长动力。同时还需建立多元评价机制,对学生在活动中的学习表现、合作能力、创新精神等进行过程性评价,并通过成果展示、学习档案、成长记录等方式鼓励学生多元发展。在制度层面,教育主管部门应为农村学校提供政策倾斜与资源支持,如设立专项经费、配备专职教师、建立校际交流平台等,推动课后服务走向科学化、特色化、常态化。
五、结论
农村小学数学课后服务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内容创新与形式改革的双轮驱动。趣味性活动作为激发学生学习动力、促进素养发展的有效载体,具有显著的教育价值和实践潜力。通过科学设计与合理实施,能够有效弥补农村课后服务的单一性与低效性,实现“延时不加压、服务有内涵”的教育目标。研究表明,学生在趣味性数学活动中表现出更高的学习兴趣与参与热情,教师的教学方式也趋于多元开放,整体课堂生态发生积极转变。未来,应在政策支持、师资保障与制度建设等方面持续发力,构建可持续、可推广的农村课后服务创新模式,为农村教育高质量发展与教育公平提供坚实支撑。
参考文献
[1] 李凤菊 . 优化课后服务内容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小学数学课后服务常见问题及策略 [J]. 新课程导学 ,2024,(18):5-8.
[2] 瞿书春 .“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实践性作业设计研究 [D]. 重庆三峡学院 ,2024.DOI:10.27883/d.cnki.gcqsx.2024.000017.
[3] 黄佳月 . 指向真实问题解决的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设计研究[D]. 四川师范大学 ,2024.DOI:10.27347/d.cnki.gssdu.2024.00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