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产教融合下养老服务专业英语人才培养
杨国兰
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 重庆 408000
Abstract: This paper proposes countermeasures such as building a“school-enterprise dual education community“and establishing a dynamic curriculum adjustment mechanism,help the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of the elderly care industry
Key words: integration of industry and education; Elderly Care Services; English talent; demand survey
一、引言
(一)研究背景
我国已进入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阶段,养老服务体系持续完善,国际化程度逐步提高,对兼具养老照护知识与英语沟通能力的复合型人才需求迫切。《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1] 明确“推动校企全面深度合作”,为该领域人才培养提供了政策指引。但当前高职院校相关人才培养仍存在与实际岗位需求脱节、企业参与度低等问题,需在产教融合框架下优化。
(二)研究意义
理论层面,本研究拓展了产教融合在养老服务专业英语教育领域的应用,通过分析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契合度,探索产教融合内在规律与运行机制,为相关理论研究提供新视角与实证支持,助力完善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理论体系。实践层面,明确企业人才需求与院校培养现状的差距后,提出针对性对策,可帮助高职院校调整人才培养方案,提升人才质量,促进教育与产业良性互动,为养老服务业国际化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二、核心概念与政策依据
(一)概念界1. 产教融合
产教融合是指产业与教育要素相互流通、相互融合而形成的生态系统。在这个系统中,产业的发展需求引导着教育的方向,教育为产业的发展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持,两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而高职人才培养需对接产业技术需求、企业岗位能力需求与学生发展需求,这三方面亦是产教融合中教育端需重点衔接的内容[2]。
2. 养老服务专业英语人才
养老服务专业英语人才指掌握养老服务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具备英语沟通能力和跨文化交际意识,能够胜任涉外养老服务工作的复合型人才。其能力结构包括养老照护实操能力、专业英语应用能力、跨文化沟通能力和职业素养。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1] 明确校企合作方向,为产教融合下的人才培养搭建基础框架;《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3] 进一步推动产教融合向更高水平、更深层次发展,提供更细化的指导。2023 年教育部等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推进养老服务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4] 进一步强调要加强涉外养老人才培养,为养老服务专业英语人才培养提供明确指引。
三、调查设计与分析
(一)调查设计与实施
本研究选取 3 所开设养老服务专业的高职院校、5 家涉外养老机构开展调研。采用问卷调查、访谈和课堂观察等方法,共收集有效问卷268 份,访谈16 人,观摩专业英语课程,获取丰富的资料。
1. 养老服务企业英语能力需求方面
(1)养老服务国际化发展趋势
随着跨境养老、旅居养老等新模式涌现,我国养老机构承接外籍老年人照护需求日益增长,对从业人员英语能力提出更高要求。以上海为例,17% 的养老机构表示需要员工能用英语进行基本交流。
2)岗位英语能力要求分析
调研得出,养老机构对员工的英语能力要求主要集中在:日常照护用语占 92%、医疗专业术语占 85%、跨文化沟通占78% 和文化敏感意识占 75% 等四个方面 [5]。这表明机构对员工的英语能力要求注重务实,日常照护和医疗专业术语等硬技能是首要要求,同时也越发重视跨文化软技能,以提供更人性化、更有尊严的养老服务。但机构普遍反映,当前人才英语应用能力不足,尤其在专业术语和沟通技巧方面存在明显短板。(见表 1)。
表 1 岗位英语能力要求

2. 养老服务企业人才需求方面
调查显示:88% 的机构认为员工的英语能力直接影响服务质量,76% 的机构愿意为英语能力突出的员工提供更高薪酬。但在实际招聘中,仅 23% 的应聘者能达到基本英语交流要求,具备专业英语应用能力者不足 10%。这说明养老机构认可英语能力的价值,但人才市场存在“结构性短缺”,反映出养老服务专业(尤其是英语教学)在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实践教学等方面与行业需求脱节,改革势在必行。(见表 2)
表 2 养老服务企业人才需求现状


3. 院校人才培养方面
调查发现,学院养老服务专业英语教学存在四方面问题:一是 67% 的高职院校使用 3 年以上未更新的教材,内容滞后;
二是教学方法单一,多以词汇、语法讲授为主;三是实践教学课时仅占总学时的 31%,实践环节薄弱;四是具有涉外养老经验的英语教师占比不足 20%,师资力量不足。这些短板凸显了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改革的紧迫性(见表 3)。
表 3 学院养老服务专业英语教学情况

4. 校企合作障碍方面
校企合作存在三方面的障碍。一是利益诉求差异,企业侧重短期的经济效益,院校关注人才培养的质量和长远发展,难达成共识;二是合作机制不完善,缺乏有效的沟通协调机制,影响工作推进;三是企业参与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却常得不到相应的回报与保障,降低了参与积极性。
四、调查问题诊断
(一)人才培养与行业需求脱节
高职院校培养目标与养老机构实际需求有偏差,院校侧重语言知识传授,轻视实践应用能力培养,导致学生知识结构、技能水平与企业岗位要求不匹配,难以快速适应岗位。
高职院校虽积极推动校企合作,但企业参与积极性低。合作多停留在实习安排层面,在课程开发、教材编写、师资共建等方面合作欠缺,且双方缺乏有效协同机制。而产教融合深度不足,进一步加剧了人才培养与行业需求的脱节。
五、养老服务专业英语人才培养对策建议
(一)构建“英语 + 养老”融合课程体系
以职业标准为依据,将行业的最新知识、技能和规范融入课程;结合生产过程开展教学,通过模拟生产场景、组织企业实习等方式强化实践。开发模块化课程,将英语学习嵌入养老服务各环节,如“老年护理英语”“康复指导英语”等,增强语言学习的专业针对性。
(二)深化校企协同育人
1. 共建产业学院
由高职院校和企业共同组建产业学院,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理事会由双方代表组成,负责重大决策与管理,院长负责日常教学与管理,实现双方在人才培养、技术研发等方面的深度合作。
2. 开发活页教材
每季度更新模块化教学资源包。根据行业动态和企业需求及时调整内容,将新知识、技术和案例纳入教材,确保教材紧跟行业发展。3. 推行“工单课堂”
企业提供真实的养老照护工单,将其引入实训室,学生以完成实际任务的方式学习,在解决问题中提升专业技能与职业素养,同时增强团队协作与创新能力,双导师全程指导。
4. 强化就业服务
学院为学生提供职业规划指导、就业信息咨询与推荐服务,设立就业导师提供个性化建议;与企业合作,助力学生顺利就业,使学生在实践中明晰行业要求,提升就业竞争力。综上,学院应与涉外养老机构共建产业学院,共同开发活页式教材,实施“双导师制”,聘请行业专家参与教学并将真实案例引入课堂,培养符合岗位需求的人才。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学院应需建立教师企业实践基地,鼓励教师到涉外养老机构挂职锻炼,提升实践教学能力;聘请行业专家担任兼职教师,优化师资结构,从而提高教师专业素养与教学水平。
六、结语
产教融合是破解人才供需失衡的关键,养老服务专业英语人才培养是应对人口老龄化、推进养老服务业国际化意义重大。高职院校应建立以需求为导向的快速响应机制,把握行业需求,深化产教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如此,方能实现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的有机衔接,为养老行业培养更多高素质的英语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 .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 [Z].2019-02-13.
[2] 黄尧 . 产教融合的本质特征与实现路径 [J]. 中国高教研究,2018,(04)
[3] 国务院 . 关于印发《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 年)》的通知》[Z].2020-09-16
[4] 教育部 . 关于推进养老服务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 [Z].2023-10-24.
[5] 中国养老服务协会 . 中国养老服务发展报告(2023)[M].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3.
注:该文系教育部第四期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养老服务与管理人才培养研究》(2024110625791) ;2024 年教改课题《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英语混合式教学实践研究》(JG20240252)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