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高效语文课堂,让小学生轻松学习
王彩萍
甘肃省庆阳市环县环城镇新营湾小学
现在的小学语文教育正由知识灌输向素养培育转变,传统课堂沉闷的教学节奏与单调的教学方式抑制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怎样按照小学生的认识特点,规划更有吸引力和启发性的教学活动,让小学生在轻松的氛围里获取知识,提升能力,这是当下语文教育的重点课题,形成有效的语文课堂,关键之处在于激起学习兴趣并给予充裕的语言练习机会。
一、创设和谐教学情境激发兴趣
小学生的情感体验关乎学习过程,积极和谐的课堂气氛是激发求知欲望的良好土壤,教学要重视营造平等的师生关系,学生大胆表达,哪怕意见幼稚也要予以尊重并加以引导,温和的语言,赞许的目光,耐心地倾听,营造心理上的舒适地带,让学生敢于提问,愿意分享,教学引入部分可设置悬念,或者采用故事,音乐,图画等元素,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学习的主题,这种情感与认知的预热,能够有效地减轻学生对新知识的陌生感,促使他们满怀热情地投入到学习探索之中[1]。
二、优化文本解读过程深化认知
(一)运用多维感官体验
小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光靠文字讲解很难让他们有深刻的体会。教学时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共同参与,可以打破他们的认知壁垒。如教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二首》之《咏柳》,先播放春天柳树随风飘动的动态影像,让学生通过视觉感受“万条垂下绿丝绦”的姿态,再播放名家配乐朗诵,让学生闭眼倾听,感受诗歌的音韵美和节奏感,还可以鼓励学生模仿柳枝摇晃的样子,通过肢体动作感受“二月春风似剪刀”的比喻。
这种全方位的感官输入,关键之处在于把抽象的语言符号变成鲜活的内心图景,感官体验唤起的情感共鸣,让学生在脑海中形成独特的意象,不再只是被动地接受文字信息,这个过程把文本的审美价值具象化,还引领学生把外部的感知转变成内部的思维活动,进而对文本的意义和情感进行深度建构,知识的吸收不再只是机械的记忆,而是伴随着情感体验的领悟。
(二)搭建问题探究阶梯
高效的文本解读不是教师单向输出,而是引导学生积极探究的过程。设计具有层次的问题链是引领学生深入文本的核心内容。设置问题应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具体到抽象的原则。从最开始的问题出发,紧扣文本表层信息,让学生对文本有一个初步的认识;设置探究性的问题,让学生在阅读中关注文本的细节和情感;设置拓展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联系自身的生活经验去思考。在学习《千人糕》这篇课文时,可以先问“制作千人糕需要谁的劳动”,让学生梳理事实;然后问“为什么叫它‘千人糕’”,让学生感受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问“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也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让学生把课文内容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完成认知的迁移[2]。
三、拓展语言实践活动内化能力
(一)设计游戏化巩固练习
把枯燥的知识巩固变成有趣的游戏,这样可以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游戏化的练习可以把学生的学习状态从被动变为主动,根据低年级学生爱表现的特点,可以设计很多语文游戏。拿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识字单元《中国美食》来说,学生识字之后,可以做“美食小当家”游戏,老师描述或者展示美食图片,手拿相应汉字卡片的小组就要迅速站起来大声读出来,也可以做“美食连连看”,桌面竞赛,让学生在限定时间内把图片和汉字配对。这种游戏化教学方式既巩固了生字,又锻炼了学生的反应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让知识在轻松的氛围里被内化[3]。
(二)构建生活化表达语境
语文学习的终极目标是学以致用,给学生营造类似真实生活的情境,是联系课堂和生活的桥梁。当学习与实际需求相融合时,学生就会更有动力,更想表达。如教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口语交际:注意说话的语气”,可以创设“打电话邀请同学去公园”情境,让学生分角色表演。在模拟对话时,学生要思考怎样用礼貌、商量的语气,怎样清楚地表达信息,怎样应对问题等。学生在情景模拟中体会到不同语气产生的不同交际效果,从而自觉调整自己的言语行为,使口语交际能力训练真正落到实处。
四、结语
要塑造高效又愉悦的小学语文课堂,就要靠设计时的巧思,从营造起引发兴趣的和谐情境开始,一直到改进解读课文的认知进程,最后扩展语言内部化实际渠道,这中间包含三个紧密衔接的环节,凭借这种整合型的教学线路,就可以引领学生在良好的情绪感受当中,自发地去感受,明白,累积并应用语言,促使语文能力得到全面成长,从而让学习变得轻松而有成果。
参考文献
[1] 周海龙. 打造趣味课堂 一起轻松学习——小学语文教学课堂轻松学习氛围的营造方法及价值探讨 [J]. 成长 ,2024,(01):166-168.
[2] 冯云 . 倡导自主学习 , 让语文课堂更高效 [J]. 新作文(小学低年级版),2021,(01):62-63.
[3] 龚艳 . 深度学习 , 让语文课堂更高效 [J]. 小学生作文辅导(语文园地),2020,(10):36-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