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本科生实习管理实践

作者

冷俊 刘文茜

武汉大学 本科生院 湖北武汉 430072

2019 年,教育部发布《教育部关于加强和规范普通本科高校实习管理工作的意见》,提出实习是本科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了解社会、接触生产实际,获取、掌握生产现场相关知识的重要途径,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精神,树立事业心、责任感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1]。2022 年,教育部建设“全国大学生实习公共服务平台”,大力推进高校加强实习环节建设。如何加强实习教学, 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是高校需要不断探索的关键问题。十四五期间,加强实习专项调研,持续推进实习教学改革,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一、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2021 年,学校召集全校 36 个学院教学院长、教学秘书、指导教师代表,召开本科实习专项研讨会。会后,我们认真梳理了实习教学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这为学校十四五期间推进实习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

1. 经费投入与使用问题。

经费投入缩减与需求增加之间的矛盾。一方面,近年来学校整体建设经费减少,实习经费投入相应有缩减。另一方面,随着学校推进双一流建设,各学院越来越重视实习对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支撑作用,实习经费需求呈激增趋势。主要体现在:实习课程学分和实习内容深度都呈增加趋势;大部分学院积极开展省外实习项目,实习差旅费用激增;行业技术高速发展和革新,实习教学设备更新加快且需求迫切。

经费支出范围限制与多样化实习开支需求之间的矛盾。出于保障经费专款专用的考虑,学校明确了实习经费支出范围和额度限制:主要列支师生差旅费、实习单位管理费、校外专家指导费(不超过 10% );除了医学专业实习,其他专业不能列支试剂、标本、耗材、防护物质等。而实际运行中,不同学科专业实习教学组织形式不同,经费开支范围需求差异很大。如:信息学科专业,相当一部分实习项目是把行业企业师资和软硬件引进校园开展教学,主要经费支出为行业企业师资的差旅、劳酬、管理费。再如,化学、生物等专业,主要是开展科研实习,需要列支实验试剂、耗材等。以上情况导致学院陷入账上有钱,却列支不出去,或者年初呼吁增加经费投入,年底经费使用不达标的困境。

2. 教师参与实习教学意愿不高。

高质量的实习教学组织,离不开专业教师深度投入。实习教学组织过程中,实习单位联系、教学内容规划、实习指导与考核、学生管理、安全防护等等,对教师专业实操能力要求较高,风险大,需要付出大量时间和精力。2024 年以前,学校对教师实习教学的认可,主要由各学院进行工作量奖励。制定合理的实习教学评价迫在眉睫。

3. 优质实习项目有待进一步拓展。

不少优质企业接纳实习学生能力有限,不利于组织集中实习。学校实习教学安排相对稳定,而实习企业会根据生存、发展的需要,不断调整业务方向,有被迫临时变更实习项目或实习单位的情况。一些政府类实习单位,不能或不愿意让实习学生介入,实习以参观、体验为主,专业技能学习机会少。部分专业实习上岗条件严格,本科生专业基础薄弱,动手实操机会不多。

4. 其他

调研中发现的以下问题都需要引起重视:分散实习质量控制、实习安全管理、实习时间与学生考研、出国、毕设等时间交叉重叠、大额实习协议招投标流程长等。

二、改革实践

针对以上问题和困难,学校持续加强实习教学规范建设,优化管理流程,加强实习课程建设,提供政策和经费支持,不断提升实习教学质量。

1.修订实习管理办法、优化管理流程。

学校先后于 2021 年、2024 年两次修订本科生实习管理办法,持续优化关键环节管理,解决教学过程中的痛点、堵点。

优化实习协议和挂牌申请审批流程,将校领导审签调整为授权审签,同步制定模版协议,大大提高协议规范性和签署效率。与学校招投标中心、法制办协商,对于非竞争性大额实习协议,实施学院论证、审核备案后即签署协议。

加强分散实习管理。明确学生需提交分散实习申请和实习单位接收证明,经学院审核批准后方可进行。同时,必须安排校内指导教师,明确实习要求及任务,跟进全过程,确保实习质量。

重视实习安全管理。要求学院提高安全意识,压实安全责任、强化安全教育、排查安全隐患、完善应急预案。如,加强实习单位考察、论证;强化行前安全教育;实习师生比不低于1:30 ;为实习学生全覆盖购买实习保险等。

调制实习经费支出范围。在严格审核的前提下,允许开支实习教学过程所必需的材料费、资料费、测试费、景区实习单位门票费等费用;将校外专家指导费限额由 10% 调整到 30% 。

2.加强实习课程和基地建设。

要求学院结合专业特点和人才培养目标,系统设计实习课程,科学安排实习内容,选择专业对口、设施完备、技术先进的实习单位进行实习。设立教学改革项目,支持学院深化与行业企业合作,建设高质量实习基地;支持教师积极开发虚拟仿真实验项目,加快在线实习实验教学软硬件建设。

3. 加强保障机制建设。

学校设立双一流本科生实习专项经费,每年投入 2000 余万元,支持本科生实习实践。将实习工作纳入学院年度绩效考核,引导学院深入开展实习研究与实践。出台《本科实践教学工作量计算指导意见( 试行) 》(2024 年),每学分实习课程可折合24 学时,并纳入职称评定教学工作量。

三、成效与展望

经过多年的改革实践,学校实习教学平稳、有序,各专业培养方案开设实习课程 300 余门,常年运行的实习基地 170 余个,平均每年参加实习学生超过23000 人次,实习指导教师超过 2000 人次,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提供了良好支撑。下一步,学校应不断深化产教融合,通过企业专家来校深造、优秀毕业生赴企发展、学生实习实践、企业高端培训等,打通各类交流渠道,建立一批稳定、高质量的实习基地,促进实习实践形成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加强和规范普通本科高校实习管理工作的意见》,https://www.gov.cn/xinwen/2019-07/30/content_5417341.htm。

作者简介:姓名: 冷俊  ,出生年月: 1981.11  ,性别: 女 ,民族:汉族  ,籍贯:湖北省老河口市  ,学历:博士  ,职称:六级职员,毕业院校: ,毕业专业 : 免疫学  ,研究方向 : 本科教学管理  ,工作单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