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在建设工程中的重要性分析
吕廷飞
山东淄博张店 255000 370724198711062099
一、引言
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是人员、设备、材料高度集中的动态作业场景,涵盖基坑开挖、高空作业、起重吊装、电气操作等多类高危工序,面临坍塌、坠落、触电、物体打击等多重安全风险。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以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为核心,通过制度建设、风险识别、隐患排查、应急处置等手段,构建全流程安全防控体系,是建设工程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重要性,有助于强化企业与人员的安全意识,推动安全管理从 “被动应对” 向 “主动预防” 转型,对保障建设工程安全高效推进、促进建筑行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的风险特性
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的风险具有多样性、突发性、关联性特点,为安全管理带来显著挑战。从风险类型看,既有因地质条件复杂引发的坍塌风险,也有因高空作业防护不当导致的坠落风险;既有电气设备老化、线路私拉乱接引发的触电风险,也有起重机械超载、指挥失误导致的碰撞风险;此外,人员违规操作、材料堆放混乱、恶劣天气等因素,进一步增加风险发生概率。从风险传播规律看,施工现场风险具有 “牵一发而动全身” 的关联性。
三、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在建设工程中的重要性
3.1 保障人员生命安全,坚守安全发展底线
人员生命安全是建设工程的首要底线,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是保障作业人员生命安全的直接手段。通过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如 “三级安全教育” 制度,对新进场人员开展公司、项目、班组层面的安全培训,使其掌握岗位风险、操作规范与应急技能;对高空作业、电气操作等高危岗位人员实行 “持证上岗”,确保人员具备安全作业能力,从源头减少人为操作失误引发的事故。通过风险识别与隐患排查,提前消除危及人员安全的风险点。当事故发生时,完善的应急处置机制(如急救设备配备、应急演练)可快速开展救援,降低人员伤亡程度,充分体现安全管理对生命安全的守护作用。
3.2 控制工程成本损耗,保障工程经济效益
施工现场安全事故会导致直接与间接成本大幅增加,安全管理通过减少事故发生,有效控制工程成本损耗。直接成本方面,安全事故会产生医疗救护费用、伤亡赔偿费用、设备维修费用,若发生重大事故,还需支付罚款与整改费用;间接成本方面,事故导致的工程停工、工期延误,会增加人工、材料、机械租赁的额外成本,同时可能因违约面临业主索赔,进一步加剧经济损失。科学的安全管理可通过 “预防事故” 降低成本支出。
四、当前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存在的短板
4.1 制度执行流于形式,责任落实不到位
部分企业虽制定了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但存在 “制度挂墙上、执行在嘴上” 的问题。同时,安全责任划分模糊,存在 “项目经理抓进度、安全员抓安全”的脱节现象,其他管理人员(如施工员、技术员)安全责任意识薄弱,未将安全管理融入日常工作,导致责任落实 “最后一公里” 缺失。
4.2 技术支撑不足,风险预警滞后
施工现场安全监测技术应用不足,仍依赖人工巡查识别风险,难以覆盖复杂、高危区域(如深基坑、高支模),且人工巡查效率低、误判率高,无法及时发现隐蔽性隐患;部分企业虽配备了监测设备,但数据未与预警系统联动,如基坑位移监测数据需人工分析后才能判断风险,导致预警滞后,错失处置时机。此外,安全管理信息化水平低,施工日志、安全检查记录多采用纸质记录,数据难以共享与分析,无法形成全项目安全风险数据库,难以实现 “数据驱动”的精准安全管理,与建筑行业数字化转型趋势不符。
4.3 人员素养参差不齐,安全意识薄弱
一线作业人员安全素养不足是突出问题。部分农民工群体缺乏系统的安全培训,安全知识匮乏,如不了解高空作业防护要求、电气设备安全操作规范,存在侥幸心理,违规操作现象普遍;新进场人员占比高、流动性大,导致安全培训难以持续覆盖,安全意识难以巩固。管理人员安全管理能力也有待提升。部分项目经理、施工员缺乏安全管理专业知识,在制定施工方案时忽视安全风险,如为赶工期压缩安全防护措施施工时间;安全管理人员多为 “兼职”,缺乏独立决策权,难以有效推动安全管理措施落地,进一步削弱安全管理效果。
五、提升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水平的优化策略
5.1 强化制度执行与责任落实
完善 “全员参与、全程管控” 的安全管理制度体系,将安全责任纳入各岗位工作职责,明确项目经理为第一责任人、施工员为工序安全责任人、作业班组组长为现场安全直接责任人,通过签订安全责任书、设置安全绩效指标,将责任落实到 “最后一人、最后一岗”。同时,建立 “日常检查 + 专项督查 + 第三方评估” 的监督机制,对制度执行情况进行常态化考核,对违规行为 “零容忍”,确保制度刚性执行。
5.2 推动技术创新与信息化升级
引入智能化安全监测与预警技术,在深基坑、高支模、起重机械等关键部位安装传感器,实时采集位移、应力、温度等数据,通过边缘计算与云端平台实现风险自动识别与预警,提升风险防控精准性;利用施工现场视频监控系统,采用 AI 算法自动识别违规行为(如未系安全带、违规动火),及时发出声光报警,实现 “机器管人” 的实时管控。建设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信息化平台,整合人员培训记录、安全检查数据、隐患整改情况、应急资源信息,实现数据共享与可视化分析,为管理人员提供 “数据驱动” 的决策支持;推动 BIM 技术与安全管理融合,通过 BIM 模型模拟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风险,提前优化施工方案,减少现场安全隐患。
5.3 提升人员素养与安全意识
构建 “分层分类、实战导向” 的人员培训体系。对一线作业人员,采用 “理论 + 实操 + 案例” 的培训模式,结合 VR 技术模拟高空坠落、触电等事故场景,提升培训趣味性与警示效果;对管理人员,开展安全管理专业培训,重点学习安全法规、风险评估、应急处置知识,提升安全管理能力;建立 “师带徒” 制度,由经验丰富的老员工指导新员工,确保安全操作技能传承。培育 “安全第一”的文化氛围。通过施工现场安全宣传栏、班前安全晨会、事故案例警示教育等方式,强化人员安全意识;开展 “安全标兵” 评选、安全知识竞赛等活动,调动全员参与安全管理的积极性;鼓励员工发现并上报安全隐患,对有效建议给予奖励,形成 “人人都是安全员” 的良好氛围。
结论
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在建设工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不仅关系到作业人员生命安全与企业经济效益,还影响企业品牌声誉与行业规范发展。未来,随着智能化技术的深度融入与行业安全标准的不断完善,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将实现从 “被动预防” 向 “主动预测”、从 “人工管控” 向 “智慧管控” 的转型,为建设工程安全高效推进提供坚实保障,推动建筑行业向更安全、更规范、更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瑞勇 . 建筑施工现场智能安全质量管理系统探索 [J]. 智慧中国 ,2022(12):78-79.
[2] 张辉鹏 . 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J]. 中国建筑装饰装修 ,2022(24):107-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