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体育游戏化教学的实践路径与效果研究

作者

吴国昊

扬州大学体育学院 225000

一、引言

在当前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核心素养的培养已成为教育教学的重要目标。小学体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核心素养涵盖了学生应具备的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以及体育品德等多个方面,这些素养的培养需要通过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来实现。

然而,目前在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体育游戏化教学的实践还存在诸多不足,如教学目标不明确、游戏设计与核心素养培养脱节等。因此,深入研究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体育游戏化教学的实践路径与效果,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本研究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和实际教学案例的分析,试图为小学体育教师提供可行的教学参考,推动小学体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和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

二、小学体育游戏化教学的现状

近年来,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小学体育游戏化教学逐渐受到重视,在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从教学理念来看,越来越多的小学体育教师认识到游戏化教学的优势,开始尝试将游戏元素融入课堂教学。他们意识到,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过于注重技能的传授,容易使学生产生枯燥感和抵触情绪,而游戏化教学能够有效改变这一现状,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乐。

在教学实践方面,部分学校已经开展了一系列的游戏化体育教学活动。例如,在短跑教学中,教师设计 “追逐跑” 游戏,将学生分成两组,一组扮演 “小猎人”,一组扮演 “小动物”,通过追逐提升学生的短跑速度和反应能力;在跳绳教学中,组织 “跳绳比赛” 游戏,设置不同的难度级别,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练习积极性。

三、小学体育游戏化教学存在的问题

尽管小学体育游戏化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核心素养导向下,仍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一)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脱节

部分教师在设计游戏化教学活动时,没有充分考虑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仅仅将游戏作为活跃课堂气氛的手段,导致教学目标不明确。例如,有些游戏虽然能让学生玩得开心,但在运动能力的提升、健康行为的培养等方面作用甚微,无法与核心素养的要求相契合。

(二)游戏设计缺乏科学性和针对性

一些教师在设计体育游戏时,没有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身体状况和认知水平,游戏内容和形式单一,缺乏创新性和挑战性。比如,在低年级体育教学中,使用过于复杂的游戏规则,导致学生难以理解和参与;在高年级教学中,游戏难度过低,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此外,游戏设计与教学内容的结合不够紧密,不能有效地为教学目标服务。

(三)教师游戏化教学能力不足

教师是游戏化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其自身的游戏化教学能力直接影响教学效果。部分小学体育教师对游戏化教学的理念理解不够深入,缺乏设计和组织游戏化教学活动的经验和技能。在课堂上,无法有效地引导学生参与游戏,不能及时处理游戏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导致游戏化教学流于形式。

(四)评价体系不完善

当前,小学体育游戏化教学的评价方式较为单一,主要以学生的运动技能测试成绩作为评价依据,忽视了学生在游戏过程中的参与度、合作精神、体育品德等方面的表现。这种评价方式无法全面反映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情况,也不能为教学改进提供有效的反馈。

(五)教学资源不足

开展游戏化教学需要一定的教学资源支持,如场地、器材、游戏素材等。但部分小学由于资金、场地等条件的限制,缺乏必要的教学资源,无法开展丰富多样的游戏化教学活动。例如,一些农村小学体育场地简陋,器材匮乏,难以满足游戏化教学的需求。

四、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体育游戏化教学的实践措施

针对上述问题,结合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提出以下小学体育游戏化教学的实践措施。

(一)明确教学目标,融合核心素养要求

教师在进行游戏化教学设计前,要深入研究核心素养的内涵和要求,将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的培养融入教学目标中。在设计游戏时,要确保游戏活动能够围绕教学目标展开,使学生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不仅能提升运动技能,还能养成良好的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

(二)科学设计游戏,增强针对性和趣味性

游戏设计要充分考虑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做到科学性和针对性相结合。对于低年级学生,游戏规则要简单易懂,游戏形式要生动有趣,如采用模仿动物动作的游戏,培养学生的基本运动能力;对于高年级学生,游戏可以增加一定的难度和挑战性,如设置团队竞赛类游戏,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合作能力。同时,要注重游戏与教学内容的有机结合,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相应的游戏活动。

(三)提升教师游戏化教学能力

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对游戏化教学理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学校可以定期组织体育教师参加游戏化教学研讨会、培训班等活动,邀请专家进行指导,分享优秀的教学案例和经验。同时,鼓励教师自主学习,不断探索和创新游戏化教学方法,提高设计和组织游戏化教学活动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及时调整游戏节奏,处理游戏中的问题,确保游戏化教学的顺利进行。

(四)完善评价体系,关注学生全面发展

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改变单一的技能评价方式。在评价内容上,不仅要关注学生的运动技能水平,还要重视学生在游戏过程中的参与度、合作精神、规则意识、创新能力等方面的表现;在评价方式上,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等多种渠道,全面了解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情况。

(五)整合教学资源,保障教学顺利开展

学校要加大对体育教学资源的投入,改善体育场地和器材条件,为游戏化教学的开展提供物质保障。同时,要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如与社区、公园等合作,拓展体育教学空间;鼓励教师自制体育器材,丰富游戏素材。此外,还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如多媒体、网络等,获取更多的游戏化教学资源,提升教学效果。

五、总结

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体育游戏化教学,是提升学生体育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通过对当前小学体育游戏化教学现状的分析,我们发现其在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脱节、游戏设计不合理、教师能力不足、评价体系不完善和教学资源缺乏等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明确教学目标、科学设计游戏、提升教师能力、完善评价体系和整合教学资源等实践措施。实践证明,实施这些措施能够有效提升小学体育游戏化教学的质量,促进学生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的全面发展,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然而,本研究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研究样本的范围较窄,对游戏化教学效果的长期跟踪研究不足等。在今后的研究中,我们将进一步扩大研究范围,进行长期跟踪调查,深入探索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体育游戏化教学的规律和方法,为小学体育教学改革提供更有力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2] 王登峰 . 我国学生核心素养框架与指标体系研究 [J]. 教育研究,2016 (6).

[3] 季浏 . 我国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回顾与展望 [J]. 体育学刊,2019 (1).

[4] 李祥 . 学校体育学 [M]. 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

[5] 张细谦 . 核心素养导向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 [J]. 体育文化导刊,20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