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现代学校制度下新教师精准化培养路径研究

作者

唐陈缘

成都市新都区悦动新城小学校 610511

当前小学教育发展过程中,学校需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了维护教育公平,优化教师团队。当前教师自身专业能力水平,对于教学工作有直观的影响,学校可以通过技术手段的落实,整合教育数据,构建个性化教育体系,推动教育改革,从而夯实教学工作,实现教学水平的不断提升。

一、新教师精准化培养的现实困境

(一)需求识别不够清晰

当前教师培养体系存在识别不够清晰和标准的问题,主要是培训方案设计过于模糊 [1]。传统培养模式主要是依赖于经验的判断,不能充分认识教师自身个体差异。教师在班级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存在一刀切的情况,不能满足教师个性化,差异化的发展。

(二)培养碎片化的问题

新教师专业能力培养过程中,培养资源整合和共享的能力存在一定的问题。许多学校缺乏有效的协同机制,导致教育资源存在分散的情况。实际培训过程中,能够落实跨学校共享作用,避免出现信息孤岛的情况,无法实现系统之间的互联互通,出现资源充分建设和浪费。

(三)管理过程粗放

当前培养过程和管理方式过于简单粗放,主要是过度估计传统线下集中培训模式。这种培养方式缺乏对教师日常教学实践的持续关注,考核评价方面,通过提交书面报告等多种方式,忽视了学生教学能力的不断提升,通过教学反思等不同工作的落实,优化评价导向,避免出现影响培养工作的实际效果。

二、现代学校制度下新教师精准化培养路径研究

(一)精准判断教师成长需求

学校为了实现对教师培养精准化和个性化,需要建立完善的数据采集和分析系统。数据采集过程中,首先是教师的基础信息,其次是其教育过程,授课相关内容。同时学校要搜集学生对教师的看法和相关数据,利用云端储存工具,及时更新动态数据库 [2]。智能分析过程中,学校采用大数据分析算法等方式,从不同维度出发构建教师能力画像,提高教师自身沟通水平,分析学生实际学习情况,解决教师遇到的问题。教师为每个学生建立个性化培养方案,制定可以量化的阶段性培养目标,保障培训内容和教师成长实际需求有效结合。

(二)完善智能教育资源匹配

学校对教师培训过程中,需整合高校优质教育资源,整合优秀的教师教学案例,特别是仿真资源技术的应用情况。智能推荐算法的应用,可以从培养目标和教师画像出发,通过过滤算法等方式,整合教师教学和学习内容,解决冲突,推送个性化教育资源。线上平台根据不同教师和学科的实际情况,落实线上线下混合教学,优化教学工作同时,增加教师学习相关知识内容的积极性。

(三)落实动态追踪和智能分析

学校对新入职的教师,要进行动态追踪和智能分析,要求他们在线上平台上传完整的课堂教学实录视频,制定详细的教学反思日志。平台采用分布式的储存架构,从而保障视频资料安全性和可追溯性,学校指导教师团队登录相关平台,观察视频教学内容,对教育管理工作进行点评和研究,系统自动将反馈意见送达给教师,从而实现教学实施,反思改进的良性循环。平台根据教师发展和成长的实际情况,推动递进式专业任务,通过评价算法进行评分和分析,优化改进措施,同时补充进来更多个性化指导意见。

(四)落实多元评价体系

学校为教师构建电子成长档案,总结和分析教师参与的培训活动,评估其教学研究成果。教师借助可视化技术,优化课堂教学设计,为教师职业发展提供数据支持,明确决策工作同时,实现教学水平的不断提升。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落实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工作,记录教学资源的应用和学习时长,同时结合能力测试,针对性发现教师教学过程中面对的问题,从而实现培训质量的不断提升。

(五)构建协同机制完成动态支撑

政策保障对于教育工作开展非常重要,教师通过详细制定培养标准,优化教育资源鉴赏和共享工作,对学生形成制度性约束。学校和相关企业进行合作,构建教师能力锻炼平台,提供更加先进的全方位技术培训和持续运营服务,依托平台数据采集功能,完成培训质量监控,保障相关工作内容的有效落实,为现代学校制度下教师精准化培养工作提供有效措施,夯实培训工作技术。

结束语:

当前学校制度下,学校要从精准化方向出发,提高教育质量。互联网 + 教育背景下,教师通过数据画像等措施,落实对教师团队的动态管理,突破传统教育模式的时空限制,构建资源,教育过程,评价的精准闭环体系,完善教学技术支撑同时,助力教师实现跨越式成长。

参考文献:

[1] 戴维 , 武翠红 . 农村职业学校教师数字化能力培养的动因 , 困境与提升路径 [J]. 职教发展研究 , 2024(3):19-27.

[2] 陈跃芬 , 戴志浩 . 产教融合视角下”社会服务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质量提升路径探究——以江苏省溧阳中等专业学校为例 [J]. 江苏教育研究 ,2020(33):4.

课题名字:现代学校制度学校,基于“互联网 + ”的新教师培养模式研究课题编号:jzs0012022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