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研究工程造价的信息化管理平台构建与高效应用模式
吴洁 杨经一
建银工程咨询有限责任公司江西分公司 江西南昌 330000
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不断涌现,并在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将这些先进技术引入工程造价管理领域,构建信息化管理平台,成为解决传统管理模式问题、提升管理水平的必然选择。信息化管理平台能够整合项目各阶段的信息资源,实现数据的实时共享和高效处理,提高工作效率;通过智能化的数据分析和预测功能,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增强决策的准确性;促进各参与方之间的协同合作,优化管理流程,降低项目成本。因此,系统研究工程造价的信息化管理平台构建与高效应用模式,对推动工程造价管理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工程造价信息化管理平台的构建
1.1、平台架构设计
工程造价信息化管理平台应采用分层架构设计,以确保平台的稳定性、可扩展性和安全性。底层为基础设施层,包括服务器、存储设备、网络设备等硬件资源,以及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等基础软件,为平台提供运行环境和数据存储支持。中间层是平台的核心,包含数据层和应用层。数据层负责收集、存储和管理工程造价相关的各类数据,如项目基础信息、材料价格数据、定额标准数据等,通过建立统一的数据标准和规范,实现数据的高效整合与共享。应用层基于数据层,开发各种功能模块,如造价估算、预算编制、成本控制、结算审核等,满足不同用户在项目各阶段的业务需求。顶层为用户层,通过友好的界面设计,为建设单位、施工单位、造价咨询机构等不同参与方提供个性化的操作入口,方便用户进行数据录入、查询、分析和业务处理。
1.2、功能模块搭建
(1)项目前期管理模块:在项目立项和可行性研究阶段,该模块可根据项目的规模、类型、建设地点等信息,结合历史工程数据和市场行情,快速生成项目的投资估算。通过对不同方案的经济指标分析和比选,为项目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同时,对项目的基本信息进行管理,包括项目名称、建设单位、建设规模、建设周期等,实现项目信息的统一录入和存储,方便后续查询和管理。
(2)造价编制与审核模块:依据国家和地方的定额标准、工程量计算规则,结合施工图纸和现场实际情况,完成工程量的计算和造价文件的编制。支持多种造价编制软件的数据导入和导出,提高工作效率。在审核过程中,利用信息化平台的对比分析功能,将编制的造价文件与类似项目的造价数据进行对比,快速找出差异并进行分析,确保造价文件的准确性和合理性。
(3)成本控制模块: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实时监控项目成本的动态变化。将实际成本与预算成本进行对比分析,及时发现成本偏差,并通过预警机制提醒相关人员采取措施进行调整。同时,对材料采购、人工费用、机械使用等成本要素进行精细化管理,优化资源配置,降低项目成本。
(4)结算管理模块:项目竣工后,收集整理工程变更、签证、索赔等结算资料,依据合同约定和相关规定,完成工程结算工作。通过信息化平台对结算数据进行审核和分析,确保结算结果的公正性和准确性,同时为后续项目的成本分析和经验总结提供数据支持。
1.3、数据管理
建立完善的数据管理体系是保障信息化管理平台有效运行的关键。首先,制定统一的数据标准和规范,对工程造价数据的格式、编码、分类等进行明确规定,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和兼容性。其次,加强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工作,通过与相关部门和单位建立数据共享机制,实现数据的自动采集和更新。同时,对数据进行质量控制,建立数据审核和校验机制,及时发现和纠正数据中的错误和问题,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此外,利用大数据技术对海量的工程造价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提取有价值的信息,为项目决策和管理提供支持。
2、工程造价信息化管理平台的高效应用模式
2.1、项目全生命周期应用
在项目的规划设计阶段,利用信息化管理平台的投资估算和方案比选功能,对不同设计方案进行经济评价,选择最优方案,从源头上控制项目成本。在施工阶段,通过平台实现对工程进度、质量、成本的实时监控,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确保项目按计划顺利进行。在竣工阶段,利用结算管理模块快速完成工程结算,缩短结算周期,提高资金回笼速度。同时,对项目全过程的数据进行汇总和分析,为后续项目提供经验和参考。
2.2、多方协同应用
工程造价管理涉及建设单位、施工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造价咨询机构等多个参与方。信息化管理平台打破了传统的信息壁垒,实现了各参与方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协同工作。各参与方可以通过平台实时查看项目的进展情况、造价数据等信息,并进行在线沟通和协作。例如,施工单位可以将工程变更信息及时上传到平台,建设单位和造价咨询机构能够快速获取信息并进行审核和处理,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因信息不畅导致的纠纷和延误。
2.3、智能化应用
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实现工程造价管理的智能化。例如,利用机器学习算法对历史工程造价数据进行学习和训练,建立造价预测模型,能够准确预测项目的造价走势,为成本控制提供前瞻性的建议。通过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实现对造价文件的自动审核和分析,提高审核效率和准确性。此外,还可以利用智能机器人完成一些重复性、规律性的工作,如数据录入、报表生成等,降低人工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
3、工程造价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应用案例分析
以某大型房地产开发项目为例,该项目引入了工程造价信息化管理平台。在项目前期,通过平台的投资估算功能,快速准确地完成了项目的投资估算,为项目决策提供了有力支持。在施工过程中,利用成本控制模块实时监控项目成本,及时发现并纠正了因材料价格波动和设计变更导致的成本偏差,将项目成本控制在预算范围内。同时,通过多方协同应用模式,各参与方之间的沟通和协作更加顺畅,工程变更和签证的处理效率大幅提高,避免了因信息延误导致的工期延误。在项目竣工结算阶段,结算管理模块自动汇总整理结算资料,快速完成了结算工作,结算周期较以往缩短了 30% 。通过该平台的应用,项目整体成本降低了 8% ,经济效益显著提升。
结束语
总而言之,构建工程造价信息化管理平台并探索其高效应用模式,是推动工程造价管理行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工程造价信息化管理平台将不断完善和创新,未来可以进一步加强与物联网、区块链等技术的融合,实现工程造价管理的全流程数字化和智能化,为建筑行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更有力的支撑 。
参考文献:
[1] 杨一凡 . 建设工程造价信息化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J]. 甘肃科技 ,2017,33(15): 9-11+3 .
[2] 张晓波 , 邹喻 , 李建 . 造价管理信息化平台的研究与实现 [J]. 公路交通科技 ( 应用技术版 ),2017,13(02):308-311.
[3] 陈莉粉 . 信息化平台下的工程全过程造价控制系统构建 [J]. 电子测试 ,2015,(01): 108-109+103 .
[4] 薛瑞 , 刘军 , 吴燕忠 , 等 . 建设工程造价信息化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J]. 工程造价管理 ,2014,(02):4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