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广告设计与推广》课程建设的范式重构与实践创新
刘鑫
广州工商学院 商学院 广东广州市 510000
一、研究缘起与理论框架建构
(一)产业变革下的教育适配性危机
全球数字广告市场已形成 " 技术驱动创意、数据定义效果 " 的新生态:程序化广告成为主流投放模式,AI 创意生成工具重塑内容生产流程,跨屏媒介生态要求人才具备全渠道营销思维。中国市场调研显示,企业对兼具设计能力、技术应用与营销思维的复合型人才需求缺口显著,而传统广告教育存在理论与实践脱节、技术工具教学滞后等结构性问题,亟需构建动态适配行业发展的课程体系。
(二)跨学科理论的整合性应用
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教学迁移
强调知识建构的情境性与社会性,课程设计需将行业真实问题转化为教学项目,通过 " 情境创设 - 协作学习 - 意义建构 " 的路径,引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主动构建数字广告知识体系。
2.CDIO 工程教育理念的课程架构
将 教 学 过 程 重 构 为“ 构 思(Conceive)- 设 计(Design)- 实 现(Implement)- 运作(Operate)”的闭环,使学生在广告方案策划、视觉设计、投放执行、效果优化的全流程实践中培养系统思维。
3. 复杂系统理论的动态适配原则
将课程视为由理论模块、技术工具、实践场景、评价体系构成的动态系统,要求各要素随技术变革与行业需求持续迭代,形成 " 教学内容响应技术发展、实践场景对接产业生态" 的自适应机制。
二、课程体系的解构与重构:从知识传授到能力建构
(一)" 三维五阶" 课程模型的建构逻辑
基于对数字广告企业岗位需求的深度调研,提炼出设计、技术、营销三大能力维度,构建 " 五阶递进" 的能力发展路径:
表1 三维五阶" 课程模型的建构逻辑

(二)核心教学模块的学术化设计
1. 智能创意生产模块的认知冲突设计
引入 " 创意工业化 " 理论框架,解构 AI 创意生成的双重逻辑:通过Midjourney 等工具的参数化设计实践,引导学生理解算法创意的规则性与边界性;基于卡尼曼双系统理论,分析 AI 创意与人类创意的互补关系,如在品牌广告中,AI 负责素材批量生产,学生聚焦情感共鸣点挖掘与创意策略制定。
2. 全渠道推广模块的场景化教学
构建 " 媒介生态认知 - 策略制定 - 执行优化 " 的教学链条:通过模拟不同平台, 如抖音、微信、百度的算法机制与用户画像,训练学生的媒介策略思维;以 " 本地茶饮品牌暑期拉新 " 等真实项目为载体,指导学生完成从创意设计到渠道组合、效果优化的全流程方案。
三、实践教学的范式创新与实施机制
(一)产教深度融合的双元教学共同体
1. 项目制教学的学术化改造
采用 " 企业问题识别 - 教学转化设计 - 学生方案构思 - 企业效果验证 -教学反思优化 " 的闭环模式。以某连锁健身房拓客项目为例,企业提出真实需求后,学生需完成以下内容。
表2 项目具体任务表


2. 双导师协同的教学评价体系
建立包含 " 理论建构、技术实操、创新思维 " 的三维评价框架,通过联合评审、方案答辩等形式,实现学术标准与行业标准的有机融合。
(二)技术赋能的沉浸式教学场景构建
1. 数字广告虚拟仿真实验室建设
基于Unity 引擎开发 " 全渠道广告投放沙盘",模拟主流媒介平台的算法机制与操作逻辑,学生可在虚拟环境中进行广告创意设计、投放策略制定与效果优化的全流程操作,获得接近真实场景的实践体验。
2. 智慧教学管理系统的应用
通过学习分析技术,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学习支持。系统根据学生的能力短板自动推送学习资源 , 如设计薄弱学生获得 Figma 进阶教程,记录设计稿修改轨迹与策略调整思路,形成可视化的能力成长图谱,辅助教师进行针对性指导。
四、教学实践的成效反思与理论启示
(一)能力培养的质性成效
1. 专业技能的综合提升
学生通过课程实践,显著提升设计工具操作能力以及基于行业标准的方案策划能力,在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等专业赛事中屡获佳绩。
2. 行业适应力的显著增强
合作企业反馈表明,参与课程项目的学生具备更强的实践执行力与问题解决能力,能够快速适应数字广告岗位的工作要求,在广告创意、投放优化、客户沟通等环节表现出良好的职业素养。
(二)教学实践的批判性反思
1. 理论与实践的平衡挑战
在强调实践导向的教学中,需警惕理论深度的弱化风险。未来需进一步强化理论模块与实践项目的有机衔接,如在项目复盘环节增加理论视角的分析。
2. 技术迭代的教学响应
生成式 AI 等新兴技术的快速发展对课程内容更新提出更高要求。可通过建立 " 行业技术动态跟踪机制",邀请企业专家参与课程内容修订,确保教学内容与行业前沿保持同步。
五、结论与展望
本研究构建的 " 三维五阶 " 课程体系通过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耦合,实现了数字广告教育从 " 知识传授" 到 " 能力建构" 的范式转型。课程建设的核心经验在于以产业需求为导向构建能力矩阵,以项目实践为载体整合多学科知识,以技术工具为支撑创设沉浸式学习场景。
未来应进一步深化教育理论的应用,加强教学场景的前沿探索,结合元宇宙技术构建沉浸式教学空间,实现广告创意设计与投放场景的高度仿真;与头部广告平台共建职业能力认证体系,推动课程评价与行业标准的深度对接。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高等学校新闻传播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新文科背景下广告学专业建设指南 [M]. 北京 : 高等教育出版社,2023.
[2] 王某某 . 建构主义视域下数字广告教学改革研究 [J]. 现代教育技术 ,2024 (3).
[3] 中国广告协会。数字广告人才能力标准(2024 版)[S]. 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24.
[4] Brown, J. S., et al. Situated Cognition and the Culture ofLearning[J]. Educational Researcher, 2023(4).
[5] Johnson, L., et al. The NMC Horizon Report: 2024 HigherEducation Edition[R]. Austin: The New Media Consortium,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