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评估及对策研究
江丽娜 姜宏伟 杨嘉琪
齐齐哈尔工程学院 黑龙江齐齐哈尔
一、引言
近年来,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成为教育领域和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热点话题,助产学专业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也备受瞩目。助产学专业作为护理领域的重要分支,其学生在未来将承担着保障母婴健康的重要使命。然而,在学习、发展和社交等多方面的压力交织下,助产学专业学生面临着诸多心理挑战。国内外众多研究表明,护理专业学生在求学过程中,存在抑郁、焦虑、人际关系不良、强迫、人格障碍等心理问题的比例较高。这些不良的心理健康状况不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导致学习成绩下滑、学习动力不足等问题,还会对其择业效能产生负面影响,使学生在面对职业选择时犹豫不决、缺乏自信。此外,心理健康问题还会阻碍学生自身知识和能力的全面发展,影响其在未来职业生涯中的适应能力和发展潜力。为了有效评估护理专业学生的心理状况,及时发现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并为其提供针对性的心理咨询和心理健康教育,学者们不断探索和发展各种心理测量工具。其中,症状自评量表(Self—reportingInventory,SCL - 90)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测量工具之一。该量表具有全面、细致的特点,能够从多个维度评估个体的心理健康状况。部分学者还结合SCL—90 和大学生人格问卷来评估学生的心理健康,以提高心理问题的检出率,为学生的心理健康保驾护航。
二、研究对象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助产学专业全体学生为研究对象。该专业共有348 名学生,通过分层抽样的方法,选取了其中的 93 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占专业总人数的26.7%。在性别分布方面,男生有5 名,占比13.7% ;女生有88 名,占比 86.3%。这样的性别比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助产学专业以女生居多的特点。
(二)研究方法
1. 调查工具
SCL - 90 由Derogatis 精心编制,该量表涵盖了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和精神病性 9 个分量表,共计 90个条目。每个条目都从不同角度反映了个体在心理健康方面的状况,通过对这些条目的评分和统计分析,可以全面、深入地了解被测试者的心理健康水平。
2. 调查方法
在正式开展调查之前,研究者向调查对象详细说明了研究的目的、意义以及填写问卷时的注意事项,确保学生充分理解调查内容,并在取得学生同意的基础上正式进行调查。调查过程中,要求学生严格按照规定的时间完成问卷,以保证调查的效率和数据的及时性。问卷填写完成后,现场回收问卷,并对问卷进行认真核查,确保问卷的有效性和完整性。

三、结果
(一)助产学专业学生心理问题检出情况
通过对本次调查学生 SCL - 90 数据的分析,统计总分 >160 分、阳性项目>43 项以及抑郁因子 >2 的情况,结果如表 1 所示。可以看出,总分 >160 分的有 1 人,占比 1.075% ;阳性项目 >43 项的有 1 人,占比 1.075% ;抑郁因子 >2的有3 人,占比 9.677% 。这些数据表明,虽然大部分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良好,但仍有少数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需要引起关注。
(二)助产学专业学生的 SCL-90 得分与常模的比较
将测试学生的 SCL - 90 得分与全国大学生常模参考值和全国青年常模参考值进行对比分析,发现测试学生在躯体化、强迫、人际敏感、抑郁、焦虑、偏执等因子和总分方面,均低于全国大学生常模参考值,但高于全国青年常模参考值,且差异程度较大;而在敌对、恐惧、精神病状等因子和总分方面,低于全国青年常模参考值,差异程度较小。这一结果说明,助产学专业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与全国大学生和全国青年群体存在一定的差异,虽然整体水平相对较好,但仍有部分同学存在相应的心理健康问题,亟待找出有效的对策加以解决。
四、讨论
(一)助产学专业学生心理问题发生率分析
研究结果显示,助产学专业学生心理问题的发生率为 5.376% ,低于一般大学生心理问题发生率。这一结果可能与助产学专业的特点以及学校的教育管理有关。助产学专业注重培养学生的关爱、耐心和责任心等品质,这些品质有助于学生在面对压力时保持积极的心态。同时,学校可能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心理咨询等活动,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心理支持环境,从而降低了心理问题的发生率。然而,尽管整体发生率较低,但仍不能忽视部分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
(二)存在的心理问题及原因分析
1. 人际关系问题
一些同学由于既往社交经验较少,个人意识较强,在与人交往过程中不太能顾及他人感受,导致在学校集体生活中出现沟通不畅的情况。他们可能无法理解他人的想法和需求,也难以得到他人的理解和支持,从而产生内心苦恼。例如,在小组合作学习中,部分学生可能过于坚持自己的观点,不愿意倾听他人的意见,导致小组内部矛盾重重,影响学习效果和人际关系。
2. 学业压力问题
随着学习阶段的推进,学习方式的改变和课程难度的增加给一些学生带来了较大的压力。助产学专业课程涉及医学、护理学等多个领域的知识,内容丰富且复杂。学生需要适应新的学习方式,如自主学习、案例分析等,同时还要处理大量的课业和考试。对于一些学习能力较弱或学习方法不当的学生来说,这种压力可能会导致他们产生焦虑、沮丧等情绪,影响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
3. 情绪波动问题
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和成年期的交接阶段,身体和心理都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荷尔蒙的波动可能会使他们的情绪变得不稳定,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他们可能会因为一点小事而感到焦虑、沮丧或情绪低落,也可能会在短时间内出现情绪高涨的情况。这种情绪波动不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还可能对他们的身心健康造成一定的损害。
4. 自我认同问题
大学生正处于自我认同的关键时期,他们需要探索自己的价值观、兴趣爱好和个人目标,形成独立的自我意识。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可能会面临各种困惑和挑战,如对未来职业的选择、对自身能力的怀疑等。如果无法正确处理这些问题,可能会导致自我认同危机,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人生发展。
(三)应对策略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需要得到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重视。学校应进一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建设,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提高教学效果。同时,增加心理咨询服务的投入,配备专业的心理咨询师,为学生提供及时、有效的心理支持和帮助。家庭要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关注孩子的心理变化,给予他们充分的关爱和理解。社会应加强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为大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通过解决这些问题,大学生可以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压力,实现自我成长和发展。
五、结尾
综上所述,本研究借助 SCL—90 量表,对助产学专业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全面测量和分析。结果发现,虽然该专业学生整体心理健康水平相比常模具有一定优势,但仍有部分学生存在心理问题,助产学专业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有待进一步提高。因此,学校、家庭和社会应形成合力,对存在心理问题的个体进行及时的心理危机干预,同时积极开展积极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多种途径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全面提升全体助产学专业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心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