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计算能力:从基础迈向核心素养的坚实阶梯
赵宝喜
甘肃省白龙江林业中学 甘肃陇南武都 746010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而计算正是这套体操中最基础却至关重要的热身动作。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先生曾言:“打好数学基础,首先就要打好计算基础。”计算能力,作为数学大厦的基石与逻辑思维的起点,其扎实程度直接决定了学生数学学习的深度与广度。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它不仅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关键技能,更是发展数感、逻辑推理、解决问题等核心素养不可或缺的载体。然而,现实中“会算但慢”、“算得快但错得多”、“面对变式束手无策”等现象,深刻揭示了计算能力培养中存在诸多亟待突破的瓶颈:机械化操练有余而算理理解不足,速度要求过高而策略引导缺失,统一训练泛滥而个体诊断匮乏。因此,探索如何科学、系统、高效地提升小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使其真正成为支撑思维发展的“活”能力,而非僵化的操作流程,是当前数学教学改革中一个关键且迫切的命题。
一、根植“数感沃土”,理解奠基,让计算有“根”可循
提升计算能力本质在于深刻理解数与运算的内在关联与逻辑原理,依赖于数感的坚实培育。
具象建模,触摸数之“形”:低年级充分利用小棒、计数器、数线等直观教具。如操作小棒进行“15-7”,直观感受“退位”即“重组计数单位”(1 个十变 10个一),理解“借1 当10”的算理。利用数线清晰展示运算方向性与距离变化。
拆解组合,玩转数之“理”:中高年级着重训练数的分解与组合能力。如“ 25×12 ”转化为 ∗25×(10+2)=250+50=300,.. ”,基于分配律灵活心算。“
”视为“ (100-2)+75=173∘ ”,巧妙利用补数思想。这种“变形”能力是高效计算的核心。
估算先行,校准结果之“锚”:将估算作为必要前置步骤和校验工具。计算 46386÷4 ”前,估算
,386 稍小,约 96 或 97”。实际结果 96.5吻合则可信,若得 965 则立刻发现错误。估算训练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和结果合理范围。
二、锻造“策略引擎”,方法赋能,让计算有“智”可依
计算能力进阶体现在从单一方法走向多元策略选择与运用。
算法多样化与最优化:鼓励探索同一问题不同解法(如“ 12×15′′ :标准竖式、分解为 12×(10+5) 、利用倍数关系 15×(10+2) 、特殊技巧 (15×4)×3) )。引导学生对比思维过程、步骤和适用场景(如数接近整十整百时分解更便捷),学会“择善而从”。
巧用运算律与性质:熟练运用运算定律及性质是简化计算的利器(如:加 法 结 合 律: 37+48+63=(37+63)+48 ; 分 配 律: 24×102=24×(100+2) ; 商不变性质: 210÷35=(210÷7)÷(35÷7)=30÷5) 。设计专项练习(如巧算125×32×25) ),让学生体会定律是简化计算的“魔法棒”。
记忆关键点,构建“脑内芯片”:在理解基础上,对高频关键知识适度记忆:基础事实自动化:20 以内加减法、表内乘法口诀达到脱口而出。
常用数据模型化:如 25×4=100 , 125×8=1000 ,0. 25=1/4 等,作为预存“模块”迅速调用。
三、夯实“习惯支柱”:规范固本,让计算有“矩”可守
良好计算习惯是能力稳定输出的“防护网”。
1、书写规范,清晰可视:严格要求数字符号工整清晰,数位对齐(尤其小数点、退位点),步骤分明。潦草混乱是错误温床。
2、审题专注,标识关键:先慢读细审,圈画关键信息(运算符号、括号、单位、特殊要求),明确运算顺序和要求。避免方向性错误。
3、分步操作,进退有序:复杂计算强调分步,清晰写出中间结果。竖式中进位、退位标记务必清晰准确。4、即时验算,多元校验:将验算内化为必需环节。提倡逆运算验算、估算范围校验、奇偶特性检查(如适用)、换算法验算(商 × 除数 + 余数 Σ=Σ 被除数)。培养“算完即查”意识。
四、善用“评估罗盘”:诊断导航,让提升有“据”可依
精准评估揭示问题,指引方向,超越简单“对错”评判。
过程性分析,洞察错误本源:细致分析错误类型及深层原因(算理不清、程序失误、策略缺失、习惯不良)。针对不同类型,提供差异化辅导。
建立“计算病历”,追踪个体成长:为需要学生建立错题档案,记录典型错误、归因、订正及巩固情况,实现个性化提升。
设计分层练习,满足差异需求:基于评估设计梯度练习(基础巩固算理 /针对错误/ 拓展灵活运用),确保学生在“最近发展区”锻炼。
巧用技术工具,增效反馈互动:合理利用即时反馈系统、优质计算APP/ 平台(提供趣味练习、自适应路径)、动态演示软件(如 GeoGebra),辅助理解与思维提升。
结语:计算能力——通往数学核心素养的桥梁
提升小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绝非一日之功,更非简单机械训练的重复累加。它是一项融合了科学认知规律与深厚教育智慧的系统工程。唯有当计算能力的培养深深扎根于“数感”的沃土,汲取对数的意义、关系与运算本质的深刻理解,方能生长出稳固的根基;唯有当“策略”的引擎被充分点燃,赋予学生在多样路径中主动选择与优化方法的智慧,计算才能展现出灵动与高效的光彩;唯有当严谨规范的“习惯”如支柱般牢牢支撑起计算的每一个环节,准确性与稳定性才能得到坚实的保障;唯有当精准的“评估”如同罗盘般持续导航,揭示深层问题、指引个体化进阶方向,提升之路才能行稳致远。
在这四维合力下,计算能力将超越技能层面,成为数学核心素养发展的坚实桥梁。它训练思维条理与专注,考验应变与策略智慧,培养严谨求实态度。自信流畅的计算能力,是学生探索更深奥数学世界的通行证。让我们以科学方法、耐心与创造力,浇灌数学之树根基,助力学生踏稳第一步,迈向思维高峰。唯有计算固本,方能思维致远。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022),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 董艳. 小学数学计算错误诊断与教学干预[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21: 78-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