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音乐教学的“守”与“变”

作者

刘艳

郑州市第五高级中学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2017 年版 2020 年修订)对音乐课堂教学有了更高更具体的要求,音乐课程要紧紧围绕音乐学科核心素养,进行课程设计和教学实践。新的课程标准明确了音乐课程“立德树人”的学科任务,教师的教学空间和学生学习音乐的选择空间有了更深层次的拓展。但各地音乐课程的开设情况存在差异、学生学习水平和学习能力参差不齐、教师教学水平也存在个体差异,课堂教学存在严重断层现象,教师传授知识浅显,深度和广度有待挖掘,课堂教学随意性强等等一系列问题...... 高中音乐课堂如何进行深度教学?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中的如何精准把控教材就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一个单元的整体设计优劣,其中一个关键环节在于对教材内容的精准把控。目前绝大多数老师已经在研究教材方面投入了大量精力,但是深入解读还有待加强。我们的教学应基于教材而不是唯教材,需纵向、横向、网格化地灵活运用教材。通过实践总结,对教材内容与教学内容之间的关系进行了以下梳理:

一、“是什么”

教材是课程实施的具体载体,如教科书、参考书、实验手册、多媒体资源等,具有静态性和预设性。它是课程标准的具象化呈现,内容经过系统编排,提供知识框架和基础资源。

教学内容是教师在课堂上实际传递的知识、技能、价值观等,具有动态性和生成性。它基于教材但不限于教材,会根据学生特点、教学目标、课堂互动等灵活调整。

二、“为什么”

教材是教学内容的基础,教材为教学提供知识框架和逻辑脉络,是教师设计教学内容的主要依据。教学内容是教材的再创造,教师需根据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加工和转化。

教材是“骨架”,提供知识体系和教学基准;教学内容是“血肉”,赋予课堂生命力和适应性。

教材作为框架,教学内容作为灵活实施的部分,两者结合实现教学目标。

教材是静态的,而教学内容是动态的。

所以,教师是教材与教学内容之间的桥梁,其核心任务包括:解读教材、因材施教、整合资源、动态生成。

三、“怎么做”

在高中音乐教学中,教材内容与教学内容的关系需要从学科特点出发,既要遵循教材的学科逻辑,又要根据学生审美体验、实践能力培养等需求进行动态转化。

一、横向关系:同一学段内的模块整合 例:音乐与跨学科的横向关联

教材内容:音乐鉴赏中的西方古典音乐(如贝多芬《第九交响曲》)。

音乐歌唱中的西方古典音乐(如贝多芬的《欢乐颂》)

教学内容:

关联历史学科:结合教材中的作品背景,分析法国大革命与贝多芬创作思想的关系;

关联语文:通过歌词《欢乐颂》赏析席勒诗歌的人文主义精神;

关联美术:用色彩或绘画表达对音乐情绪的理解(如表现主义绘画与音乐的共通性)。

二、纵向关系:学段或单元的阶进性设计例:音乐鉴赏能力的纵向衔接 以《金蛇狂舞》为例

小学阶段:奠基

核心目标:激发兴趣,感受音乐情绪与律动

侧重点:

节奏与速度:感受乐曲中密集的锣鼓节奏(如“螺丝结顶”技法)和渐快的速度变化,体会“狂舞”的动感;

音色与情绪:通过唢呐、锣鼓等民族乐器的明亮音色,感知喜庆、热闹的氛围;

音乐形象联想:结合标题“金蛇狂舞”,引导学生想象舞龙舞狮、节日庆典的场景。

教学方法:

身体律动:用拍手、跺脚或简单舞蹈动作模仿锣鼓节奏;

图形谱辅助:用波浪线、螺旋线等视觉符号表现旋律的起伏与节奏的密集;

故事化导入:讲述春节或端午节的民俗活动,关联音乐中的欢腾情绪。

高中阶段:升华

核心目标:深化分析,理解音乐结构与文化内涵

侧重点:

音乐结构:分析“起承转合”的曲式布局(如引子、主题呈现、变奏、高潮);

创作技法:学习“螺蛳结顶”(乐句逐层缩短)和“对答呼应”的民间音乐手法并进行创编;

文化意义:探讨作品如何体现聂耳对民间音乐的创新性改编,以及其在近代中国音乐史上的地位;

社会功能:联系作品创作背景(1934 年),思考音乐如何传递民族精神与抗争意识。

教学方法:

对比聆听:对比原版与交响乐改编版,分析配器差异对情绪表达的影响;

跨学科关联:结合历史课中的“新文化运动”,讨论聂耳如何用民族音乐推动文化革新;

创作实践:尝试用“螺蛳结顶”手法创编一段节奏,体会民间音乐的逻辑。

总之,“守”是教材之基,把握教材中的学科核心素养;“变”是教学之活,通过横向整合与纵向递进,让静态教材转化为动态的审美体验与创造实践。相信把握住了音乐教学中的“守”与“变”,我们的整体教学设计就会实现一个质的飞跃,达到深度教学。为高中一线音乐教师提供具有可借鉴性的教学指导,同时提升音乐教师的专业素养、丰富知识结构、开拓音乐认知视野,让普通教师向专家型教师转变,这样将大大提升音乐教师整体教学水平,缩小教师之间的教学能力差异,使音乐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有明确的方向和可参考的具体教学策略。

(本文系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课题“高中音乐深度教学策略研究”的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 :JCJYC2414zy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