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
谭福田
镇雄县第六小学 云南昭通 657200
引言:近年来,国家教育部门颁发了新课改教育政策文件,重申了我国人本主义的教育理念与教学目标,要求教师通过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度,增强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获得感。对于小学生而言,教学过程越具有趣味性越能引发深入思考,问题情境的构建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本知识。因此,教师要科学创设问题情境,增强学生学习的感受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一、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价值
1、兴趣引发,点燃热情
情境教学法运用到数学教学之中,教师以课本教学为基础,为学生创造出具体的生动场景,改变了传统生硬的“板书式”“一对多”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对学习的渴求心理,调动学生对知识学习的积极心理。同时,创造性的教学情境,可以调动小学生的想象力以及再创造联想能力,让学生在解决一个个数学问题中培养起创新思维。
2、改革创新,精神培育
情境式教学能够为学生创建良好的学习场景,在具体场景中学生对课本中所折射出的理性思维与逻辑判断思路,有更加深入与自主地评判与学习思考,能够更好地理解数学的本质特征,引导学生将数学问题与具体现实问题进行衔接,以模型化与图像化的形式呈现数理思维。
二、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方向
1、聚焦素养提升
情境融入于课堂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实践学习能力为主,帮助学生更好地处理生活中的数学实际应用问题,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情绪,让学生在开放式的情境中深刻把握基本公式、综合定理、图像模型等综合性的知识,增强学生学习的开阔性,化解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境,增强学生在课文学习中的自我效能感。
2、致力质量提升
近年来,国家教育部门颁发了一系列的教育政策,旨在全面提高各大学校的教学质量,充分发挥教育在我国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推动作用。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秉持现代化的教学理念,加强问题情境的科学渗透,增强学生的学习认知,通过相应的教学实践与探究,从根本上提高每一位学生学习的实效性,从而促进小学教学质量的有效提高,真正发挥数学课程的育人价值。
三、情境教学背景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
1、全面激趣:创建具体情境,打造活跃课堂
教师转变传统的教育引导模式,从情境创设入手,迎合学生的学习心理与兴趣,逐步引导学生参与到相应的教学过程,而激发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高昂情绪。
例如,在开展《时、分、秒》的教学时,部分学生难以区分时、分、秒之间的区别。面对这一教学问题,教师首先可以细化教学内容,结合情境教学法的操作步骤,增强学生对内容的理解与把握。例如,教师可以把这部分内容制成动态性的 PPT 演示画面,将时钟的静止画面与动态画面进行一一对应,并创设一个具体的生活性时间场景,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性的思考与探索。通过构建一个需要运用时间单位知识的学习情境,制定系统性的对比示例图,让学生进行大量的读表练习,从而逐步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与此同时,《时、分、秒》在不同的知识场景中会呈现不同的效果。因此,教师可以创造一个生动的现实场景,构建一个需要运用时间单位知识的学习情境,制定系统性的对比示例图,让学生进行大量的读表练习,从而逐步提升学生的综合性能力。
2、增强体会:设计问题情境,深化学习过程
对于小学生而言,越是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越能激起他们的好奇心。教师要科学发挥自身的教学机制,以课本内容为基础,设置情境性的教学问题,并在问题中注入思考性与探索性的价值要素,以此来激起学生的学习激情,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科创性学习思维。
例如,在开展《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教学时,教师可以根据两个图形的特征,设计具体的问题学习情境,向学生提出了那样一个问题:“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区别?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图形是属于这两类?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是如何利用这两大图形的?”将主要的学习问题以情境化的形式抛给学生,让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结合文本内容开展自主性的探究与思考,这样有利于实现高效的课堂情境化教学,增强学生在教学中的发散思维,帮助学生实现素养与学识的全面发展。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以‘我眼中的长方形与正方形为主题开展探讨活动。引导学生开展情境化的问题探究。
3、关注生活:融入生活要素,设计问题情境
针对不同学龄阶段的学生,要采取具有针对性与适应性的教学路径。小学生的知识经验以及认知能力发展水平相对较低,教师要融入生活化的元素内容,充分发挥其内在的教化作用,使其与情境教学法在相互融合后,发挥出相得益彰的教学作用。
例如,在开展《小数的初步认识》的一课时,教师可以运用生活常见问题为例,增强学生学习的关联性。例如“同学们,大家都和爸爸妈妈去超市买个东西?大家有注意到货架上商品的价格经常都会用一个小圆点进行分隔,大家知道这个小圆点在数学课程中的专业学名吗?他的作用是什么呢?”让学生自由地说出自己的生活经验与想法。随后,教师在黑板上写出本次课时的主题——《小数的初步认识》,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商品价格的设计与标注,并要求学生在标注商品价格的过程中要使用小数点,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学生更大的自主探索空间,尽量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去解决学习中的困难与问题,从而才能更好地达到新课改的教育目标。
结束语:小学是我国基础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未来人才供给有着重要的影响。数学教学是培养受教育者理性思维、逻辑意识与科创能力的重要学科,只有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贯彻落实好教学任务目标,才能有效地实现高质量教学。因此,教师要科学把握问题情境创设的价值与意义,积极学习现代化的教育新思想与新思路,融合新型教学方法,为学生创设真实可感的问题情境,从而增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体验感,唤醒学生内在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综合性的数学能力素养。
参考文献:
[1] 张俊杰 .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 [J].亚太教育 ,2024,(18):107-109.
[2] 张桂玲 .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 [J].天津教育 ,2024,(12):1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