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利用智能学情分析系统精准实施初中化学教学策略

作者

黄文宽

广东省信宜市丁堡职业高级中学 525345

一、引言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持续推进,智能学情分析系统逐渐走进初中化学课堂,为教师的教学工作带来了全新的视角和有力的工具。初中化学作为学生系统接触化学知识的起始阶段,对培养学生化学兴趣和学科基础具有重要意义。然而,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难以全面、精准地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往往导致教学策略的针对性不足。智能学情分析系统的出现,为这一困境提供了破局之道,教师可以借此精准分析学情,优化教学策略,提升教学效果。

二、智能学情分析系统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优势

(一)全面收集化学学习数据

智能学情分析系统能够多维度收集初中学生化学学习过程中的各类数据。在课堂上,通过智能设备记录学生的实验操作步骤、反应时间、回答问题的准确性等;在课后作业与测试中,详细追踪每道题的答题时长、错误选项、订正情况等。此外,还能采集学生在线学习化学资源的时长、频率,以及参与化学学习论坛讨论的活跃度等数据,为教师提供丰富的学情信息源。

(二)精准剖析化学学习问题

基于强大的数据处理与分析算法,该系统能精准定位初中学生在化学学习中的薄弱知识点。例如,准确识别学生是在化学用语的记忆与运用、物质变化规律的理解,还是化学实验探究能力等方面存在欠缺。同时,还能分析出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变化、学习态度波动以及学习方法的适用性问题,使教师对学生的化学学习状况了然于心。

(三)实时反馈与动态跟踪

教师可实时获取学生的化学学习情况反馈,无需等待阶段性考试或长期观察。系统能够动态跟踪每个学生化学学习成绩的变化趋势,及时发现学生在不同化学专题学习中的进步与退步,为教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供有力依据,确保教学活动紧密贴合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

三、利用智能学情分析系统精准实施初中化学教学策

(一)精准定位薄弱知识点,优化教学内容

教师登录智能学情分析系统,查看学生在化学测验、作业以及课堂练习中的数据报告,找出班级学生普遍得分率较低的化学知识点。例如,若发现学生在“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相关习题中错误率较高,且错误主要集中在对中和反应实质的理解以及酸碱指示剂的选择使用上。

针对“酸和碱的中和反应”这一薄弱知识点,教师在后续教学中调整教学内容的安排。首先,在课堂讲解时,运用生活中的实例,如使用氢氧化铝凝胶治疗胃酸过多,深入浅出地解释中和反应的实质是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同时,通过动画演示酸碱中和反应的微观过程,让学生直观理解离子反应的本质。此外,增加实验教学环节,让学生亲手操作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的中和反应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并学会正确使用酸碱指示剂判断反应终点。课后布置针对性的练习题,进一步巩固学生对薄弱知识点的掌握。

(二)依据学习进度实施分层教学

依据智能学情分析系统提供的学生化学学习进度数据,包括作业完成速度、章节测试成绩以及对各知识点的掌握顺序等,将初中学生划分为不同层次。例如,在九年级化学教学中,根据学生对化学基础知识(如元素化合物性质)、化学用语(如化学式、化学方程式书写)以及化学实验技能的掌握进度,将学生分为基础层、提高层和拓展层。

对于基础层的学生,教师着重强化基础知识的教学,放慢教学节奏,确保他们熟练掌握元素符号、化学式的写法以及物质的基本性质和变化规律。教学方法上多采用讲授法和反复练习法,帮助学生构建扎实的化学基础。布置作业时,侧重于基础题型的训练,如元素化合价的标定、简单化学方程式的配平等。对提高层的学生,在巩固基础知识的同时,注重培养他们的化学思维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如进行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物质鉴别的实验设计等拓展训练。而拓展层的学生,则以提高化学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目标,教学中引入化学与生活、生产相关的实际问题,开展项目式学习,如探究金属腐蚀的条件与防护方法、设计环保型燃料的实验方案等,作业布置一些具有挑战性的开放性题目,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

(三)结合学习风格调整教学方式

智能学情分析系统能分析出初中学生的化学学习风格特点,教师据此了解每个学生是属于视觉型、听觉型还是动手操作型学习风格。在初中化学教学中,通过系统发现部分学生是视觉型学习风格,他们对化学概念和实验现象的理解更依赖于图像、视频等视觉辅助材料;而有些学生是动手操作型学习风格,在化学实验操作和实际应用中能更好地掌握化学知识。

对于视觉型学习风格的学生,在讲解化学概念如“分子的运动”时,多使用直观的动画、视频来展示分子的微观运动轨迹和扩散现象,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概念。上课时,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播放化学实验视频、展示化学物质结构的 3D 图像等,增强教学的视觉效果。对于动手操作型学习风格的学生,增加实验教学的比重,让他们多参与化学实验操作,如在“探究物质的溶解性”实验中,让他们亲手操作实验器材,收集和分析实验数据,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化学规律的理解。同时,布置一些与化学实验相关的实践性作业,如制作家庭小实验装置、收集生活中的化学废弃物并进行分类分析等,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学习效果。

(四)借助课堂表现数据改进教学互动

借助智能学情分析系统记录的学生课堂表现数据,如发言次数、参与小组讨论的积极性、对教师提问的回应情况等,分析每个学生在化学课堂上的参与度。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通过系统数据发现有些学生在课堂上发言不积极,很少主动回答问题或参与讨论。

对于课堂参与度低的学生,教师采取多种措施提高他们的参与积极性。首先,在课堂提问时,有针对性地设计一些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难度适中的化学问题,鼓励这些学生回答,并给予及时的肯定和鼓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例如,在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时,提问“为什么碳酸饮料打开瓶盖后会冒出气泡?”引导他们思考和回答。其次,优化小组合作学习的分组方式,将课堂参与度低的学生与积极参与的学生分在同一小组,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互动和带动,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在小组讨论环节,明确每个小组成员的分工和任务,确保他们积极参与讨论。此外,采用多样化的化学教学互动方式,如化学知识竞赛、角色扮演(如扮演不同的化学元素介绍自己在化学反应中的角色)等,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吸引学生主动参与。

(五)参考作业练习情况完善课后辅导

教师利用智能学情分析系统查看学生的化学作业完成情况,包括作业的准确率、完成时间、错误类型以及订正情况等。在初中化学作业中,系统数据显示部分学生在关于化学方程式配平、溶液配制计算等题目上错误较多,且订正不及时。

针对作业完成质量差的学生,教师制定个性化的化学课后辅导计划。对于化学方程式配平掌握不牢的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一对一辅导,从简单到复杂,逐步讲解配平的方法和技巧,如最小公倍数法、观察法等,并让学生进行大量练习,加强对配平方法的理解和掌握。同时,布置一些针对性的练习题,加深他们对易错知识的理解和巩固。对于作业订正不及时的学生,建立作业订正跟踪记录,督促他们按时完成订正,并定期检查订正情况,确保他们真正理解并掌握错误的知识点。此外,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作业情况,组建化学学习小组,让成绩较好的学生帮助成绩较差的学生,共同提高学习效果。

(六)依据学习动机数据激发学习兴趣

智能学情分析系统可以通过问卷调查、学习行为分析等方式,了解学生学习化学的动机,如内在动机(对化学的兴趣、求知欲等)和外在动机(考试成绩、家长奖励等)。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发现部分学生学习化学的内在动机较强,对化学实验和化学现象有着浓厚的兴趣,而有些学生则是为了应对考试,外在动机占主导地位。

对于内在动机较强的学生,教师进一步激发和培养他们的兴趣,提供更多的自主学习机会和拓展性学习资源。例如,介绍一些化学领域的前沿研究成果、有趣的化学科普读物等,引导他们进行课外阅读和研究性学习,满足他们的求知欲和探索欲。同时,组织化学兴趣小组,开展化学实验竞赛、化学模型制作等活动,让他们在实践中深入学习化学知识,提高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对于外在动机较强的学生,教师采用目标激励、奖励激励等策略,帮助他们设定明确的学习目标,如提高化学考试成绩达到某个具体分数,并将学习目标分解为一个个小目标,每完成一个小目标给予适当的奖励,如表扬、小礼品等,逐步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同时,结合实际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如食品安全、环境污染治理等,讲解化学知识的应用价值,让学生认识到学习化学对未来生活和职业发展的重要性,从而增强他们的内在学习动机。

四、结论

智能学情分析系统为初中化学教师精准实施教学策略提供了强大而有力的支持。教师通过充分利用该系统所提供的丰富学情数据,在教学实践中采用精准定位薄弱知识点优化教学内容、依据学习进度实施分层化学教学、结合学习风格调整化学教学方式、借助课堂表现数据改进化学教学互动、参考作业练习情况完善化学课后辅导以及依据学习动机数据激发化学学习兴趣等多种方法,能够有效地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初中化学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 余胜泉, 祝智庭. 智能学情分析系统在教育中的应用与展望[J]. 开放教育研究,2020, 26(2): 3 - 11.

[2] 李克东. 教育信息化 2.0 时代的智能学情分析系统[J]. 中国电化教育, 2019,(5): 12 - 18.

[3] 张浩, 郑永和. 智能学情分析系统:现状、挑战与未来发展趋势[J]. 现代教育技术 , 2021, 31(3): 23 - 30.

[4] 王士进 , 汪基德 . 基于智能学情分析系统的个性化学习路径推荐研究 [J]. 中国远程教育 , 2020, (7): 34-40 .

[5] 陈丽, 马宁. 智能学情分析系统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 化学教学, 2021,(6): 25 -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