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方法

作者

李春

重庆市渝北区回兴小学校 重庆渝北 401120

小学阶段既是学生心智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其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节点,而数学作为一门逻辑性强且相对抽象的学科,它不仅是知识体系,更是独特的思维方式,但传统教学模式下数学课堂内容抽象、学生作业考试压力大导致其好奇心与学习兴趣逐渐被磨灭,并且创新思维发展受限,所以在小学数学课堂中需探索有效方法来引领学生经历思维过程,从而培养其创新意识和独立思考能力。

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意义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丰富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够让他们不再局限于表面知识记忆,而是深入领会数学知识内涵,使其在面对问题时可以灵活运用多种思维方式来探寻答案,这既能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挖掘其学习潜能,又能在探索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与创新精神,为学生的终身学习筑牢根基;同时数学思维的培养着重提升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使学生能够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精准找出问题关键,并探寻出有效解决途径,这种能力伴随学生一生,对其未来职业发展以及应对生活中的各种难题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此外数学思维强调逻辑性与推理性,通过课堂教学中的不断学习与训练能助力学生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与正确的思维习惯,从而让学生在思考问题时更加严谨有条理,并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进而为他们在各个学科的学习以及今后的社会生活中提供有力的思维支持[1]。

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方法

(一)创设趣味情境,激发思维活力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因小学生普遍好奇心强且对新鲜事物兴趣浓厚,教师若精心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就能迅速吸引学生注意力,并使其主动积极投入学习;与此同时,当教师以趣味性情境开启课程时,学生在积极情绪带动下会更乐意思考数学问题,这种趣味情境既能打破传统课堂可能存在的沉闷氛围,又能将抽象枯燥的数学知识变得鲜活具体,促使学生主动探索知识,并让思维跳出常规框架,从而从不同角度理解问题,进而激发思维活力并为后续深入学习筑牢根基。

例如在《认识负数》教学中,教师可以展示一张虚构的“极地探险地图”,并标注不同地点气温数据:探险队所在的冰川站温度为零下 5 度,前方 3 公里的暖流峡谷气温为零上 8 度,山顶观测站温度为零下 12 度,同时拿出特制温度计模型(刻度包含零下区域)邀请学生用彩色磁贴标记三个地点温度;当学生尝试在零度以下标记时,教师适时提出“零下 5 度的磁贴应该贴在数字 5 的上方还是下方”以及“为什么这里要用红色和蓝色区分正负温度”等问题,使学生通过直观操作自发发现需要用新符号表示相反意义的量;教师还可以设置“温度迷宫”挑战:给出不同地点的温度变化卡片(如“从冰川站上升7 度”“从峡谷下降 10 度”)要求学生用正负数组合规划安全路线,比如当学生写出“ -5+7=+2 ”的算式时,教师则追问“这个结果意味着探险队现在处于什么温度环境”以及“如果继续下降 3 度该怎么表示”,使学生能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自然理解了负数的概念、读写方法及简单运算,并且思维始终保持活跃状态,进而使负数这一数学概念真正融入学生的认知体系与生活经验之中。

(二)启发循序渐进,引导思维深化

在小学数学教学实际开展过程中,启发教学发挥关键导向作用,教师需充分把握数学知识发展脉络,并以此精心规划设计由浅入深、层次分明的教学方案,具体来说在教学起始阶段从简单易懂的基础知识切入,让学生轻松入门并建立学习信心,再循序渐进引导学生向更复杂深入的知识领域迈进;在学生思考问题时,教师还需适时启发,为其提供清晰思路;当学生遭遇思维困境时,教师还可以及时点拨,助力其突破瓶颈、促使思维发散,并探寻解决问题方法,从而使学生的思维不断深化,直达知识本质,进而切实提升数学思维能力 [2]。

例如在进行《小数乘法》教学时,教师可以在黑板上写 662x3=6Ω′′ ,并提问““若把其中一个数变成小数 0.2,积会怎样?”引导学生思考并得出“ *0.2×3=0.6, ,以初步感知整数乘小数与整数乘法的联系;教师还可以展示ω0.2×0.3 ”,但不直接给答案,而是用边长为 10 厘米的正方形纸,并将其平均分成 10 份,用其中 2 份表示 0.2,再把这 2 份平均分成 10 份,取其中 3 份,让学生观察这部分占整个正方形的比例来引导学生发现是百分之一,即 0.06,让学生明白小数乘小数是先按整数乘法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随后,教师可以改变算式为“ 0.25×0.4 ”,让学生自己思考并确定积的小数点位置,同时适时提问“为什么 25×4 后积是 100,但 0.25× 0.4 的积是 0.1? 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小数位数与积的小数点位置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给出 641.5×2.4 ”等算式,让学生独立完成并交流思路,从而使其能够从简单小数乘法过渡到较复杂小数乘法,并通过不断启发、引导让学生思维从对小数乘法的表面认识逐步深化到掌握其计算本质。

三、结语

综上所述,数学思维是打开数学知识宝库的钥匙,具备良好数学思维能力的学生能深入透彻理解数学概念、定理和公式,并探寻其背后逻辑本质,从而扎实掌握知识,所以教师在开展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时应积极灵活采用多样化教学方法,比如创设趣味情境、启发循序渐进等,让学生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里的广泛应用和实用性,从而为学生数学思维发展构建稳固坚实的成长路径。

参考文献:

[1] 王素蓉 .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J]. 小学生 ( 上旬刊 ), 2024(3).

[2] 张希 . 构建思维飞舞的平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思维能力培养探究 [J].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科研 , 202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