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感官体验的幼儿园户外自然探索活动实践研究
林宁
福州市马尾实验幼儿园旺岐分园 350001
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推广,幼儿园户外教育日益受到重视。泥土作为丰富的自然资源,具有极佳的感官刺激价值,但现实教学中往往被忽视或利用不足。中班幼儿处于感官发展和认知能力快速提升阶段,合理设计的泥土探索活动不仅符合其发展需求,也能有效促进感官体验和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1]。然而,目前多数幼儿园缺乏系统的泥土户外教学方案,实践探索亟需科学指导和实证研究支持。
一、幼儿园户外自然探索的意义
1. 促进幼儿身心发展
幼儿园户外自然探索为幼儿提供了丰富且多样的感官刺激,这种直接接触自然的体验不仅能够有效提升他们的观察力和注意力,还能增强身体的协调性和灵活性。通过在自然环境中奔跑、攀爬、触摸各种植物和自然物,幼儿的体能得到锻炼,免疫力也因此得到增强。此外,置身于自然中有助于释放学习和生活中的压力,改善情绪状态,促进心理健康发展。整体而言,户外自然探索活动为幼儿提供了一个促进身心全面协调发展的良好平台。
2. 激发好奇心与探究欲
自然环境的丰富多样性和不断变化的特性为幼儿提供了大量新奇的事物和现象,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探索过程中,幼儿主动进行观察、提出问题并尝试寻找答案,这种自主学习的过程不仅锻炼了他们的思考能力,还培养了科学的探究精神 [2]。通过与自然的互动,幼儿逐渐形成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与能力,这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感官体验的幼儿园户外自然探索活动实践策略
1. 合理投放户外自然材料
我园背靠天马山,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为幼儿开展自然探索活动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我们因地制宜地收集山脚下的树叶、松果、小石块、野花和花瓣等天然材料,并根据不同年龄段幼儿的发展需求进行分类投放。例如,小班主要投放大小适中、质地柔软的材料如干花和松塔,便于幼儿抓握与感知;中大班则提供更具挑战性的材料如光滑石子和树皮,引导幼儿进行拼摆、组合和搭建。教师在活动中鼓励幼儿自由选择材料并表达感受,通过触摸、观察和嗅闻等方式,提升其感官敏感性和审美能力,真正实现“在地资源育人”的教育价值。
2. 创设户外泥土体验环境
依托园所周边良好的自然环境,我们在山坡下开辟了一片专门的泥土探索区,设有种植角、沙池和水循环区域,供幼儿自由挖掘、堆砌和种植。该区域采用软质围栏保护,地面铺设环保防滑垫,确保活动安全卫生。例如,大三班曾在此开展“小小农夫”主题周活动,孩子们亲手翻土、播种、浇水,在过程中感受泥土的温度与变化。通过长期接触泥土,幼儿不仅增强了触觉感知和手部协调能力,还在反复操作中培养了耐心与专注力,实现了身体动作与认知发展的同步推进。
3. 丰富户外泥土教学内容
教师结合季节特点和课程主题,设计形式多样的泥土探索活动。如春季组织“种下春天”,幼儿用小铲挖坑、放入种子并标记成长过程;秋季开展“泥土里的秘密”,观察蚯蚓、昆虫等微小生物的生活环境。以中二班“泥土艺术节”为例,孩子们利用泥巴制作陶罐、捏制动物造型,并在阳光下晾晒展示,不仅锻炼了动手能力,也激发了创造力和艺术表达。此类活动将科学探究、艺术表现与语言交流有机融合,使幼儿在真实情境中学有所获、学有所乐。
4. 加强感官体验实践探索
为深化幼儿的感官体验,充分利用天马山的生态环境,设计“五感寻宝”系列活动。如“风的声音”游戏中,幼儿闭上眼睛聆听风吹树叶的声音,辨别风的方向与强度;“树皮摸一摸”活动中,孩子们用手触摸不同树木的表皮纹理,并用拓印纸记录下来。教师还会组织“气味盲猜”游戏,让幼儿根据气味识别香樟叶、薄荷草等植物,增强嗅觉辨识能力。在这些具体而生动的实践中,每个孩子都能依据自身发展水平获得个性化支持,逐步形成对自然的深度感知与情感连接。
三、以中班“泥土的秘密”为例
1. 整合泥土户外资源
在中班“泥土的秘密”教学中,应充分整合幼儿园现有的户外泥土资源,合理规划并划分不同的感官体验区,如视觉感知区、触觉探索区、嗅觉体验区和动态感知区。视觉感知区可设置泥土颜色对比墙和微观泥土观察角,帮助幼儿观察泥土的颜色差异和细微结构;触觉探索区则通过玩泥操作台和泥巴触摸隧道,让幼儿亲身触摸和感受泥土的质地与形态;嗅觉体验区通过种植香草植物,建立泥土与气味的关联,提升幼儿的嗅觉感知;动态感知区设计泥土水流实验台和泥土地赛道,丰富幼儿的运动和观察体验。通过科学整合多样化资源,营造丰富的户外泥土体验环境,促进幼儿多维度感官发展,激发探索兴趣。
2. 探索泥土感官体验
针对“泥土的秘密”主题,教学应分阶段开展多样化感官体验活动。基础感知阶段通过“摸一摸”“闻一闻”等简单的感官体验活动,让幼儿初步认识泥土的基本特性;探究发现阶段组织“泥土里有什么”挖掘活动和“泥土吸水性”科学实验,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创意表达阶段开展“泥土小工匠”手工创作和“泥土故事会”戏剧表演,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教师应引导幼儿积极参与各环节,鼓励他们用语言描述感受,分享发现,培养自主学习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实现感官体验与认知发展的有机结合。
3. 完善泥土教学评价
在“泥土的秘密”教学中,应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关注幼儿在感官体验、认知探究和创造表达等方面的表现。评价内容包括幼儿对泥土特性的观察理解、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语言表达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等。教师可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如观察记录、作品展示和幼儿自评互评相结合,全面了解幼儿的学习进展与个体差异。通过定期反馈和个别指导,帮助幼儿发现优势和不足,促进持续成长。同时,评价结果应为后续教学调整提供依据,推动教学内容和方法的优化,提升泥土教学的整体效果,实现教学质量的动态提升。
结语
综上所述,基于感官体验的幼儿园户外自然探索活动,有助于激发中班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促进其感官能力和认知水平的全面发展。以“泥土的秘密”为例,活动通过多样化的感官体验和实践操作,增强了幼儿对自然环境的理解与热爱,提升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这种教学模式不仅丰富了户外教育内容,也为幼儿园科学开展自然探索活动提供了有效参考。未来应进一步推广和完善此类活动,助力幼儿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杨阳.大班自然体验系列活动:幼儿园里的"夏日集"[J].早期教育:教育教学, 2023(6):40-41 .
[2] 周春梅 ." 亲自然 " 背景下幼儿园情境式劳动教育活动实践探索 [J].2025.
[3] 洪雯雯 , 孙丹 . 探索自然 , 培养大班幼儿探究能力浅谈——以幼儿园种植活动为例[C]// 中国陶行知研究会2023 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五).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