凸显素养立意 引领数学教学
王宏宇 陈国清
杭州市富阳区新登中学 311404
2020 年开始,全国新高考 I 卷考试率先在山东省展开,接下来 2021 年又有河北、湖北、湖南、江苏、广东、福建 6 个省份加入。到 2023 年浙江省也要加入新高考,并且大概率加入新高考Ⅰ卷的行列。因此,我们有必要研究近2 年的全国新高考Ⅰ卷数学命题特点,为将来的复习迎考做好准备。
一、新高考数学题型结构的变化
新高考分为四大题型: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填空题和解答题。新高考与往年相比,新高考非常注重数学知识的应用性,2020 年一共出现了 7 道应用题:2020 年高考后命题老师们发现对于考生而言,应用题偏多,个别题目篇幅长,文字晦涩难懂,于是 2021 年做出调整,应用题调整为 3 道,契合了命题中心提出的优化情境题情境设计的命题要求,其中单选题 1 道:摸球,填空题1 道:折纸,解答题1 道:“一带一路”知识竞赛,题目更接地气,学生易于理解,着重考查学生的数学建模和数据分析核心素养。
二、新高考数学考点分布情况



3.数列模块



6. 解析几何模块


7. 其他模块

仔细研究,我们还会发现,从整体上来说,新高考Ⅰ卷的解答题,虽然与浙江卷固定命题顺序不同,但也有一定的规律性,前三道一个小循环,考查数列、解三角形与概率统计;后三道一个小循环,考查立体几何、解析几何、导数。
三、新高考数学与教材的联系
全国新高考Ⅰ卷另一个鲜明特点是很多题与教材的联系紧密,真正体现了“题在书外,根在书内”,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的特点,尤其以解析几何命题表现的最为明显,多数题都能在教材中找到源头。
例 1(2020· 新高考 ·9)已知曲线 C:mx2+ny2=1 .(
A. 若 m>n>0 ,则C 是椭圆,其焦点在y 轴上
B. 若 m=n>0 ,则C 是圆,其半径为 
C. 若 mn<0 ,则C 是双曲线,其渐近线方程为 
D. 若 m=0 , n>0 ,则C 是两条直线
此题与新教材选择性必修1 第127 页习题3.2 第7 题相似:
m,n 为何值时,方程
表示下列曲线:⑴圆;⑵椭圆;⑶双曲线?
例 2(2021· 新高考 ·11)已知点 P 在圆
上,点A(4,0) 、
,则( )
A. 点 P 到直线 AB 的距离小于10 B. 点 P 到直线 AB 的距离大于2C. 当 ∠PBA 最小时,
D. 当 ∠PBA 最 大 时,
此题与选择性必修1 第95 页练习第3 题相似:
在一个平面上,机器人从与点 C(5,-3) 的距离为 9 的地方绕点 C 顺时针而行,在行进过程中保持与点 C 的距离不变,它在行进过程中到点 A(-10,0) 与 B(0,12) 的直线的最近距离和最远距离分别是多少?
例 3( 2020⋅ 新高考 ·13)斜率为
的直线过抛物线 C:y2=4x 的焦点,且与C 交于 A ,B 两点,则 |AB|=-
此题与新教材选择性必修1 第138 页习题3.3 第5 题相似:
是抛物线 y2=4x 上一点,F 是抛物线的焦点,以 Fx 为始边、FM 为终边的角 ∠xFM=60∘ ,求 |FM| . 另与新教材选择性必修 1 第 136 页练习第 3 题相似:
过点 M(2,0) 作斜率为 1 的直线 l ,交抛物线 y2=4x 于 A,B 两点,求
|AB| .
例 4(2020· 新 高 考 ·22) 已 知 椭 圆 C :
的离心率为
且过点 A(2,1).(1)求 C 的方程:(2)点 M,N 在 C 上,且AM ⊥AN,AD ⊥MN,D 为垂足.证明:存在定点Q,使得|DQ| 为定值
此题与新教材选择性必修1 第146 页复习参考题第10 题相似:
已知直线与抛物线 y2=2px(p>0) 交于 A ,B 两点,且 OA⊥OB ,OD⊥AB 交AB 于点D,点D 的坐标为(2,1),求p 的值.类似的情况还有,有些虽然不能在教材中找到类似原题,但也是平时遇到的常规题目。教学中要对教材引起足够重视,并作适当变形、拓展研究。
四、新高考数学与往年高考试题的联系
新高考试题诚然有很多创新之处,但与往年高考也有一定联系,有部分题目甚至能找到原来高考题的影子。
例 5(2021· 新高考Ⅰ卷 ·2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 xOy 中,已知点
、
, |MF1|-|MF2|=2 ,点 M 的轨迹为 C .
(1)求 C 的方程;
(2)设点 T 在直线
上,过 T 的两条直线分别交 C 于 A 、 B 两点和P ,
两点,且 |TA|⋅|TB|=|TP|⋅|TQ| ,求直线 AB 的斜率与直线 PQ 的斜率之和.
本题本质上是极点、极线的性质应用,与2018 年的全国Ⅰ卷第20 题相似:
设椭圆
的右焦点为 F ,过 F 的直线 l 与 C 交于 1,B 两点,点 M 的坐标为 (2,0) .(1)当 l 与 x 轴垂直时,求直线 AM 的方程;
(2)设 o 为坐标原点,证明: ∠OMA=∠OMB .
这两个题表面上不一样,但证明的关键都在于证明斜率之和为 0,本质上都是极点、极线性质的应用。
五、新高考试卷启示
通过以上研究发现,全国新高考Ⅰ卷深入贯彻“五育并举”的方针,将立德树人的育人根本任务融入考试评价过程,凸显高考数学命题的素养立意。试卷与往年比题型结构变化较大,有很多创新之处,但突出主干知识,考点分布均衡,分值稳定,难度适中,注重对四基四能与核心素养的考查,整体上离教材较近,离竞赛较远,这与浙江卷离教材较远,离竞赛较近的风格完全不一样。这就启示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要重视教材,研究教材,并对教材中的例题、练习尤其是解析几何、导数部分做适当的拓展研究,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同时引导学生发现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参考文献:
[1] 任子朝 . 基于高考评价体系的数学科考试内容改革实施路径 [J]. 中国考试,2019(12):27-31.
[2] 章建跃,李增沪. 普通高中教科书 数学 选择性必修 第一册[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王宏宇(1978 年—),大学本科学历,中学一级教师,从事高中数学教学研究,曾荣获富阳区论文二等奖荣誉。
陈国清(1981 年—),大学本科学历,中学高级教师,从事高中数学教学研究,曾荣获富阳区学科带头人、富阳区中小学能手奖等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