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档案管理的现状、问题及优化对策

作者

杨小林

托克托县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大队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 010200

引言:

目前,农村档案管理面临着重大挑战,档案工作是农村管理工作的基础,不仅见证了农村的历史发展和文化传承,还是乡村现代化发展的关键参考。但是随着乡村发展需求的急剧提升,传统档案管理已经无法满足当下发展理念,且暴露出很多不适应问题,亟待创新和优化。

1.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档案管理的现状及问题

1.1 普遍缺乏档案管理意识

在实践中发现,大部分农村对档案建设和管理的重视程度普遍比较低,档案意识极度匮乏,部分干部对档案管理工作缺乏科学认知和正确思考,对档案管理在发展中出现的问题认识不到位,且没有明确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导致当前农村档案工作没有章法和针对性。城市档案管理机制普遍比较健全,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到了农村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照搬照用的情况屡见不鲜,城市档案管理机制与农业发展生产关系脱节,并不能真正与农村档案管理工作契合,无法真正维护农村档案工作的作用和价值。

1.2 档案安全管理意识薄弱

农村档案管理的安全性是考察档案管理工作者的重要参考标准,由于农村地区条件落后,没有正规的档案室,大多是一室多用,对农村档案管理工作的安全性造成了极大挑战。目前,农村档案大多是由干部保存,在人事调动过程中,档案交接、归还工作会影响一定的准确性、真实性,无法保证档案价值的原始性,在鉴赏农村历史发展时出现了某种程度上的缺失。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农村地区档案管理者安全意识薄弱造成的。

1.3 档案管理硬件设施落后

由于农村地区对档案管理的不重视,导致农村建设中忽视了档案管理硬件设施的投入和支持,在城市地区,档案管理已经趋于数字化管理,对档案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农村地区硬件设施的匮乏,使得信息化管理工作无法推进,档案存储方式、记录方式都比较原始和单一,无法充分发挥出档案管理工作的理论价值,上文中提到的“一室多用”更是无法满足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发需求,尤其是纸质档案对环境有较高要求,现有条件不利于纸质档案袋保存。

1.4 缺乏档案管理专业人才

档案管理工作离不开专业的人才队伍,在农村档案管理工作中,普遍存在专业人才匮乏的问题,对档案管理和建设工作的开展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调查发现,目前农村档案管理者主要是以干部为主,且多是兼职为主,并不是专职开展档案建设管理工作,干部变动性和流动性大,导致档案管理工作队伍配置也不稳定,业务能力参差不齐,无法全身心投入到档案管理工作中,无法保证农村档案保存的完整性。

2.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档案管理的优化对策

2.1 加强档案管理宣传,提升档案管理意识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首先要提升农村领导干部的档案管理意识和政治觉悟,首先,加强宣传教育,积极通过培训讲座、宣贯会、印发手册、乡镇会议等多种形式,向农村领导干部传输档案管理的重要性,引起他们的重视性,尤其是认识到档案管理对于村史、土地确权、政策落实的价值。其次,农村村委会应制定符合本村实际情况的档案管理制度体系,而不是直接照搬城市档案管理条例或者是其他村镇,具体可以结合农业发展情况、村务公开、土地流转情况等等,制定针对性的档案管理制度,比如土地档案可以从承包合同、流转协议俩各方面入手,村务档案则是以会议记录、财务公开着手,且需定期归档并接受监督。最后,村委会要将档案管理纳入干部考核内容,通过明确的奖惩措施提升干部的档案管理意识,对档案管理工作表现突出的村干部给予表彰或补贴,激发积极性,从乡镇角度来说则需要将档案规范管理纳入“文明村”“示范村”评选标准,提升村级荣誉感。

2.2 加强档案安全防范,规范档案交接流程档案管理工作关系到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实,也直接影响到了农村未来发展,由此可见档案安全防范的重要性。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农村村委会首先需要争取当地乡镇府财政支持,或者是利用村委会闲置房屋改造成专用档案室,并配备铁门、铁窗、灭火器、防潮防虫设施,避免出现一室多用的情况。在发生村委会领导班子更替时,如档案管理者发生变化,要做好档案交接工作,这就需要建立完善的移交等级制度,双方干部在完成清点工作之后,在移交表上签字确认,确保农村档案保存的连续性。除此之外,乡镇档案管理部门需要定期到所辖范围农村抽查档案管理工作,以此来提高农村干部的积极性和警惕性,同时也可以保证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整改。

2.3 推进数字化管理,加强硬件设施投入

目前乡村和城市之间的信息共享壁垒仍然存在,这就需要市级和县级单位起到带头牵引作用,建立市、县、乡、村四级联动信息共享平台,尤其是对于农村比较重要的档案,如土地合同、户籍资料进行数字化扫描存档,建立电子数据库,并与乡、县实现资源共享,方便基础群众可以充分利用档案资源,打破传统纸质档案带来的局限性和滞后性。如此一来,农村地区还需要建立信息查阅平台,对于远在外地的村民可以直接通过网络平台获取信息。此外,农村档案管理硬件设施还需要政策和财政支持,乡镇府可以设立专项资金,村委会则可以通过申请乡村振兴或文化保护项目资金,购置档案柜、除湿机、扫描仪等基础设备。对于财政困难的乡村,则可以盘活现有资源,尝试与乡镇文化站、学校等共享设备资源,降低初期投入成本。

2.4 定向培养本地人才,提升档案管理质量

乡村振兴发展过程中,农村地区需要各行各业的人才,在档案管理人才队伍建设中,考虑到原有管理者身兼数职的问题,村委会可以定向培养本地人才,设立专职岗位,与当地县档案局开展合作,积极选拔村干部或返乡青年参加档案管理培训,并为他们颁发资格证书,培养能留在农村的专业人才,保证档案管理人才队伍的稳定性。同时在在条件允许的村委会设置专职档案管理员,或由乡镇统一派驻兼职档案指导员,定期下乡指导,通过“学用结合”的原则,在上下联动中解决农村档案管理工作中的困难和难题,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培训质量,还可以让村级档案管理工作者听得懂、学得会、上得了手。乡镇府还需要建立协作机制,鼓励临近农村共享档案管理人才资源,或由乡镇档案中心提供集中托管服务,通过以点带面示范推广档案管理经验,比如可以选取基础较好的村庄作为试点,打造标准化档案管理样板,通过现场观摩带动周边村庄改进。

结束语:

综上所述,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档案管理工作成效直接影响到了农村的多元发展,各级政府和村委会要加强重视,建立稳定的农村档案管理人才队伍,健全完善档案硬件设施和制度,确保农村档案管理工作的连续性和真实性,为乡村振兴战略发展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 朱雪莲 . 新农村建设中的乡镇档案管理模式 [J]. 中国城镇 , 2025,8(4).DOI:10.12721/ccn.2025.160697.

[2] 潘志 . 数字治理视角下永嘉县村级档案管理问题研究——基于对桥下镇韩埠村的实地调查[D]. 上海师范大学,2024.

[3] 雷胜学 .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村养老档案建设的现实困境及破解策略[J]. 档案天地 , 2024(7):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