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共育中家长参与度提升的有效策略与实践研究
胡金凤
清远市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民族小学 513200
引言
家校共育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而学校则是孩子学习的主要阵地。家校合作能够帮助孩子在各个方面获得平衡发展,特别是在心理、情感和学业方面的综合素质。家长的参与对孩子的学习、情感健康以及行为习惯的养成具有深远的影响。因此,如何提高家长的参与度,成为当前家校共育研究和实践中的一个重要议题。尽管越来越多的学校意识到家校合作的重要性,但家长的参与度却普遍较低,尤其是在一些基层学校和经济条件较差的家庭中,家长参与教育的意愿和能力仍然面临障碍。为了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提升家长参与度,需要探索一系列切实可行的策略,构建家校协同育人的良好模式。
一、家长教育观念的转变与参与动力的提升
家长的教育观念和态度直接影响其对学校教育的支持和参与程度。许多家长依然存在“教师是孩子主要教育者”的传统观念,认为家长的角色仅限于经济支持和家庭教育的某些日常管理,而忽视了在孩子教育中起到的引导、支持和配合作用。因此,提高家长参与度的首要步骤是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使其充分认识到家长在孩子教育中的重要角色。学校可以通过开展家长学校、家长会、讲座等形式,向家长普及现代教育理念和家长参与的重要性,帮助他们树立起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此外,学校还可以通过定期的家长沟通会、家长开放日等活动,向家长展示参与教育对孩子成长的积极作用,进一步激发家长参与的动力。通过这些活动,家长能深刻感受到自己在孩子教育中的关键作用,进而增加参与教育的责任感与主动性。
二、学校搭建有效的家校沟通平台
家校沟通的顺畅是家长参与度提升的基础。许多家长由于工作繁忙或信息不对称,无法及时了解到孩子的学习和生活状况,导致家校合作不足。为了提高家长参与度,学校首先应搭建多元化、便捷的沟通平台,使家长能够方便地与教师沟通,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及发展情况。目前,许多学校已经开始利用电子邮件、家校联系本、家校通等数字平台来促进家长与学校之间的沟通。这些平台不仅能实时反馈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情况,还能让家长及时提出问题和建议,参与到孩子的学习过程中。此外,定期的家长会和个别家访也是有效的沟通方式,能够帮助家长深入了解孩子的情况,并与教师共同探讨教育策略,达到良好的合作效果。学校通过建立开放、互动、便捷的家校沟通机制,能够有效地促进家长与教师之间的信任和合作,从而提升家长的参与度。
三、通过培训和活动激发家长的积极性
激发家长的参与积极性是提升家长参与度的关键因素之一。家长参与教育的程度往往受到自身时间、精力、教育水平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有些家长虽然有参与孩子教育的意愿,但因缺乏相应的教育知识或方法,往往感到力不从心,导致其参与意愿逐渐消退。因此,学校需要通过各类培训和活动,帮助家长提升教育技能,增强其参与教育的信心和能力。例如,学校可以定期组织家庭教育讲座、亲子活动、家长读书会等,通过讲解家庭教育的基本理念和技巧,提高家长的教育能力。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够让家长学到实用的教育方法,还能够增进他们与孩子的情感互动,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参与积极性。同时,学校还可以通过组织亲子活动或共同参与的社区服务项目,使家长和孩子共同体验教育过程,在实践中感受家校合作的价值,从而激发家长更积极地参与到孩子的教育中。
四、家校共育中家长参与度提升的有效策略与实践研究
家校沟通是提升家长参与度的关键,需要多方协同发力。教育政策制定者应出台专项政策,为学校开展家校共育工作提供资源倾斜与专业指导,鼓励学校创新沟通模式。学校可利用线上家校沟通平台,定期发布学生在校动态、学习要求等信息,还能通过平台开展线上家长会、教育讲座,打破时间与空间限制。同时,学校应针对不同阶段学生家长,开设系列家长培训课程,如幼小衔接、习惯的养成、青春期教育等专题,帮助家长掌握科学教育方法。此外,建立家校沟通反馈机制也尤为重要,学校定期收集家长意见与建议,及时调整教育教学及沟通策略,让家长切实感受到自身参与对孩子教育的重要性,从而更积极主动地投身到家校共育中。
五、家校共育模式下家长参与度提升的实践案例与成效
实践证明,家校共育的成功离不开家长的积极参与。在一些实践案例中,学校通过创新家校合作模式,提升了家长的参与度,取得了显著成效。例如,某小学通过建立“家长课堂”,定期举办家庭教育讲座和亲子互动活动,帮助家长提升教育技巧,增强其参与教育的信心和能力。这些活动不仅为家长提供了教育理念的最新视角,还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如何在家庭中创造支持孩子成长的环境。此外,学校还通过家校合作平台和定期家访,及时跟踪学生的成长状况,了解家长的教育需求与困惑,并与家长共同商讨教育对策。这种基于长期互动的沟通方式,使家长与学校之间的合作更为紧密,形成了合力,最终帮助学生在学业和心理成长方面获得了更多支持。结果显示,家长参与度显著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也得到了提升,尤其是在学生的社交技能和自主学习能力上,体现了显著的改善。
结论
家校共育模式在当今教育体系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而家长参与度的提升是其中的核心内容。通过改变家长的教育观念、搭建有效的沟通平台、激发家长参与的积极性以及政策和社区的支持,家长参与度可以得到显著提升。教育改革强调家庭和学校共同承担教育责任,而家长的积极参与对于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因此,学校应通过多种形式与家长进行互动,增强家长对学校教育的认同和支持。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发展和教育实践的不断深入,家校共育的模式将更加完善,家长参与度的提升将为孩子的全面发展和教育质量的提高提供强有力的保障。未来,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推进,家校共育的模式将更加灵活和多元化,家长的参与方式也将更加丰富和个性化,为孩子们创造更加优质的教育环境,提供更加精准和贴心的教育支持。
参考文献:
[1] 江玉欣 . 搭建网络平台构筑家校共育的和谐乐章 [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0,(08):68-69.
[2] 刘文君 . 农村中小学家校共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J].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 ( 教育研究 ),2016,(Z4):89-91.
[3] 辛屾淼 , 戎媛媛 . 高职心理健康教育中家校共育模式的实证研究 [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7,33(03):160-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