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校思政教育协同发展

作者

庞迪蓉

保山学院音乐舞蹈学院 678000

在高校的教育工作中,党建工作与思政教育工作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党建工作和思政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同一性和互补性,高校党建工作是做好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重要抓手,思政教育工作是高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开展相关工作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强化党建工作和思政教育协同育人模式构建,为创新高校党建和思政工作模式,发挥协同育人作用。

一、党建和思政工作协同育人的意义

高校肩负着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加强高校党的建设,发挥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突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和最终目标。如何以党建为引领、以思政为核心,切实推进高校党建工作与思政教育工作深入融合、协同育人,如何培养学生的政治意识、锤炼学生的高尚品格,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作为地方高校二级学院要落实好党建主体责任,着眼于“大思政”课建设,实现做到党建和思政同向同行,协同育人。

二、高质量党建引领高校思政教育中的实践路径

(一)抓制度,严格落实“五个到位”和“七个有力”

牢固树立“落实到支部、落实靠支部”理念,以基本组织建设标准化、基本队伍建设标准化、基本活动建设标准化、基本制度建设标准化、基本保障建设标准化为主要内容,推进学习教育制度化、常态化,落实“学习日”制度,不断创新党员教育方法,明确培养规划,丰富教育培训锻炼力度,形成音乐学院党总支建设制度汇编。

(二)抓渠道,做到党建和思政育人深度融合

作为学校首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学院建设单位,充分发挥学科优势,把育人工作与学院文化紧密结合。一是明确育人职责,充分发挥音乐学院舞台载体,多渠道开展思政教育工作。二是研究音乐舞蹈专业大学生从入校到毕业整个成长成才过程的基本规律,进一步完善学院德育教育内容,精心规划从一年级到四年级不同阶段的思政工作重点和方法措施,把思政教育融入、渗透到学生学习、生活的各环节,各方面。三是进一步建立与学生家长沟通联系的机制,不断完善校内育人机制,发挥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政教育新方法、新途径的育人作用,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思政教育。四是和共建单位杨善洲干部学院、保山市隆阳区文化馆、保山市老年大学党支部、保山学院乡村振兴点瓦渡乡垭口村党总支、保山市金马中运有限责任公司、腾冲梦幻腾冲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签订校外党建教育基地协议,通过共建活动平台、分享工作资源、交流工作经验,实现边疆地方高校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与校政、校企、校校发展良性互动,共同促进党建工作的发展,形成特色鲜明的“校企政合作育人品牌。

(三)抓落实,做好精准指导和重点帮扶

积极搭建工作平台,创新工作载体。一是引导党员投身学院改革。在教学科研、管理服务、提升基层党组织工作中,通过资源整合助力学院改革发展的能力。二是通过边疆地方高校区域化党建合作平台,吸引社会力量、边疆社会资源参与学院改革发展,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方面开展深入合作,不断提升学院办学水平。三是提升基层党组织服务社会的能力,充分发挥学院学科、专业优势,通过与边疆区域单位党支部结对共建,加强合作,为区域单位提供智力支持,在满足区域群众精神物质文化生活的同时,不断锤炼党员党性,提升学院社会影响力。

三、高质量党建引领高校思政教育中的实践成效

党总支严格落实党建工作重点任务,努力提升思想政治工作质量,以党建为引领,建设摸索出了“教、赛、帮、创”与“学、赛、演、创”的四轮驱动党建育人模式,有力促进了音乐学院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等工作,充分发挥了党总支的政治核心作用和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

(一)“教”与“学”相结合,思政教育“活”起来

音乐学院党总支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以创作作品的方式为“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献礼的方式组织师生、凝聚师生、教育师生,做到思想政治教育润物无声,以“四有好老师”“四个引路人”为标准,在专业课程中把党的创新理论巧妙的嵌入课堂,既做到课程思政,又强化了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党员教师依托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培养学生能站讲台能上舞台,声乐、键盘、舞蹈兼修,不断夯实“唱、演、学”功底,把课堂搬到舞台,把音乐搬到村寨,通过实践教学,有力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同时,党总支结合“艾思奇大众哲学”、“善洲精神”等地方红色文化资源优势,开展专题教育活动,组织师生党员到烈士陵园、善洲林场、松山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学习革命烈士的先进事迹,组织各类以宣传党的理论知识为主题的演讲和朗诵比赛。在党建和服务文化边疆艺术应用型人才培养工作中,音乐学院培养出众多的杰出人才,其中包括中共党员、国家一级演员青年男高音歌唱家孔庆学、青年男高音歌唱家钱树林、青年女高音歌唱家张晓娇、张晓贤等。目前,学院建成“边疆地方高校艺术课程思政教学中心 1 个,边疆地方高校思政教学团队一个,2021 年支部党员教师申报云南省第二批省级一流本科课程获批两项,申报教育部产学研合作协同育人项目获批3 项,教学成果获一等奖1 项,二等奖1 项。党员师生原创作品《十唱共产党》《三声鼓响幸福来》《春天的人——致敬杨善洲》等师生原创文艺作品在央视、学习强国等国家级媒体展播,为文化育人、网络育人、实践育人、心理育人探索出了有效路径。

(二)“演”与“赛”共推进,专业素养“提”起来

音乐学院师生通过“毛泽东诗词诵读大赛”“唱红歌比赛”等形式来强化理想信念教育,通过比党性、比奉献、比业绩、比学习的系列比赛活动,形成为了一支“比学赶超”教学能力强的师资队伍,同时也培养了一批批政治素质过硬,专业能力过硬的优秀毕业生。2017 年党员师生荣获第 11 届中国音乐“金钟奖”云南赛区声乐比赛和云南省第五届大学生艺术展演省级以上奖项共计 13项;音乐学院“青青子衿”合唱团的合唱作品《一窝雀》《小河淌水》荣获全国第五届大学生艺术展演国家教育部二等奖,2018 年音乐学院“青青子衿”合唱团被云南省教育厅遴选为参加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的巡演艺术团,在滇西五所高校开展艺术巡演,得到兄弟院校的高度评价。2018 年在“云南省第五届本土歌曲创作与演唱大赛”中获省级奖项 18 项,在首届云南风格器乐比赛中共获省级奖项 4 项。近年来,党员师生参加国际、国家、省级专业大赛,共获奖项200 余项。通过比赛增强了实践能力,让每一名党员都得到磨砺和锻炼,充分发挥好党员的示范引领作用。音乐学院党总支工作简讯分别在《人民日报》《人民网》《新华网》《学习强国》《中国网》《教育网》《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云南日报》《云岭先锋》《云南音乐》《今日头条》《保山日报》等 20 余家媒体发布转载报道。

(三)“帮”与“创”双促进,鲜红旗帜“舞”起来

音乐学院党总支始终坚持领导带头,认真贯彻落实党内帮扶关怀机制,努力营造良好氛围,认真开展支部结对共建帮扶工作,切实帮助困难党员,通过小班化教学、一对一帮扶活动,与困难党员零距离接触,听取意见建议,从思想上、心理上、生活上、学习上给予更多关怀和帮助。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音乐学院师生创作《加油!我的战友》《爱的力量》《海棠依旧》《中国力量》《中国好青年》《不忘初心》《三声鼓响》等10 余首歌曲在学习强国和腾讯视频、保山新闻网展播,以艺术礼赞抗疫人物、鼓舞志气,用作品讴歌一线,反响强烈。保山市“抗疫文艺”作品的共情传播研究获保山市哲学社会科学项目立项。学院 43 名师生报名参加抗疫志愿者,在疫情防控中发挥重要作用。2020 年 5月,学院 6 名同学加入到怒江州福贡县顶岗实习的队伍,助力教育扶贫攻坚工作,我院扶贫队员苏文斌老师的扶贫事迹刊登在“学习强国”平台,其创作歌曲《司莫拉的春天》获腾冲市脱贫攻坚一等奖、“党的创新理论我来讲—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奋勇前进”获云南省理论宣讲大赛二等奖。党员们指导学生组建“宣传十九大精神”红色轻骑兵小分队、“传承善洲精神”红色轻骑兵文艺小分队,把党员教育放到策划、排演红色题材上,利用重大节日每年向社会公演20 场,通过志愿服务活动,进一步拉近了党支部与党员之间的距离,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

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校思政教育协同发展,需要和党的创新理论相结合,要立足学校的实际,要在理论上、实践上、人才上与党建同思政教育高度融合,要牢牢把握住时代机遇,在思政领域有效发力,进一步提升党建示范品牌效应,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政治、思想、组织、作风和纪律建设,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和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实现协同发展。

参考文献:

[1] 沈涛,范德龙 . 学习型高校教师党支部建设的探索 [J].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2(6):92-94.

[2] 阎国华,闫晨 .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适应性的问题逻辑与应对策略 [J]. 思想理论教育,2023(5):69-75.

[3] 樊姗姗 . 系统科学视野下“虚拟仿真 + 思政课”亲和力提升路径探析[J]. 系统科学学报,2024(2):97-102.

[4] 黄建军,王晓媛 . 深刻认识高校党委中心组学习在建设学习型党组织中的地位和作用[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5):83-86.

2024 年校级党建课题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DJZD2024004)。

作者简介:庞迪蓉(1980-)女,云南弥勒人,汉族,硕士,教授,研究方向:民族民间舞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