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产教融合背景下中职专业课程融入思政元素研究

作者

刘娜

陕西省商洛市山阳县职业教育中心 陕西商洛 726400

在产教融合的背景之下,中职课程思政的融入不仅是职业教育改革的一个必然要求,也可实现教育与产业的同频共振,加速学校与企业的共赢发展 [1]《电子产品安装与调试》课程是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的核心课程,不仅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还需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创新精神等。根据课程内容融入思政元素及大国工匠的思政案例,实现专业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结合。

一、产教融合的特点

1.1 岗位能力

不再单纯讲解理论知识,而是以企业岗位的“能力清单”为目标,将课本中理论知识以岗位任务单的形式进行重新组合。将实践的最终结果呈现,再以问题引出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最后在实践操作过程中引入理论知识的学习从而提升实践操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

1.2 创新驱动

产教融合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通过案例教学、项目驱动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案例教学让学生通过分析真实案例培养问题解决能力和批判性思维。项目驱动让学生在团队合作中提升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不仅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还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到创新的乐趣和成就感。 产教融合模式推动了产学研用一体化的深入发展,学校与企业、科研机构等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开展科研项目、产品开发和技术创新。这样的合作模式不仅可以提升学校的科研水平和创新能力,还能为企业带来技 术创新和产业升级的动力,产学研用一体化还能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促进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 [3]。

1.3 协同合作

在产教融合背景之下,学校和企业之间并非是孤立存在的教育主体,学校和企业之间通过产教融合实现资源共享。学校负责保证基础理论框架的传授,企业则基于行业发展与前沿动态以提出人才具体需求,并且通过人才共育,由企业和学校共同参与至人才的培养全过程当中,有助于培养具备扎实理论基础的高素质人才[3]。同时进行行业和学校的协同合作及时对资源进行整合与共享,在提升利用率的同时还可有效控制教育成本。

二、产教融合背景下中职课程思政融入的具体策略

2.1 挖掘课程中的思政元素

首先需对职业精神与职业道德进行培养,进行电子产品的安装与调试过程中,则可以适当引入“大国工匠”的事迹,例如航天器装配手艺人王曙群以此来让学生感受到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进行“电路板焊接工艺”讲解过程中,则需要强调焊接的重要性与精细性,从而引导学生在实践当中去追求高质量的工作标准。其次,挖掘科技创新与家国情怀,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进行电子元件如二极管、三极管等性能与发展历程的讲解过程中,可以让学生了解我国在电子技术领域当中所取得的成就,来激发学生对科技的兴趣及国家科技发展的责任感;再结合电子产品的实际应用领域,如医疗设备等,来引导学生进行电子技术对于社会贡献的思考,逐渐培养学生的职业使命感。

2.2 创新教学方法,融入思政教育

首先展开案例教学法,结合产教融合的真实企业案例,通过分析让学生在实践当中去展开专业知识的学习,并且感受企业的文化与社会责任感。同时也可展开项目式的学习,通过设计理论和实际需求相结合的项目,如“小型电子产品的研发与测试”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社会责任感等。此外,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以强调环保意识、质量意识及安全意识,例如,在进行电子产品的调试过程中,则要求学生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以保证设备以及人身的安全;也可借助产教融合的企业资源,以安排学生到企业进行学习,实习过程中以感受企业的职业要求与工作氛围,来进一步强化学生的职业认同感以及社会责任感。

2.3 线上线下思政教育

在产教融合的背景之下,中职《电子产品安装与调试》的教学过程中,展开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育形式能够为传统教育注入新活力。首先可利用教育平台推送思政资源,通过学习通来推送与电子产品安装与调试的相关视频资源案例,同时进行新课程预习任务的布置。期间,教师需要在预习任务当中去融入电子领域相关专家所取得的成就,从而提升学生民族自豪感。同时也可要求行业内的专家借助网络直播来展开思政专题讲座,包含分享当前电子行业的发展趋势、企业文化等,让学生从多角度了解行业动态。此外在进行线下思政教育中,可以通过定期展开以思政为主题的班会活动,例如“电子行业与社会责任”等,通过班会来引导学生进行自身职业规划的思考,以明确职业目标,强化职业责任感与使命感。

2.4 建立产教融合的评价机制

构建由学校、行业专家以及学生共同参与的多元化评价体系,学校注重从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以及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评价;行业则对思政融入的效果以及专业的创新性进行评价;学生则从自身的学习体验以及收获展开。同时要保证评价方式的多样性,包含考试、考核、实践操作等,例如在进行期末考核当中,则设置和思政教育相关的考核内容,例如职业道德案例分析,从而检验学生对思政知识的应用能力,加速思政教育和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

总结

综上所述,产教融合为中职课程思政融入提供了丰富性的资源与广阔的平台,从而使思政教育更加贴近市场需求。同时科学的设计思政课程内容与方法,也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因此,未来伴随着产教融合的深入发展,中职课程思政的融入还需更加注重创新性与实践性,从而培养更多人才。

参考文献:

[1] 马晓燕 . 中职思政教学有效性探析——基于产教融合的视角 [J]. 学周刊 ,2025,(17):25-27.

[2] 唐为芹 . 产教融合背景下中职课程思政融入研究——以《电子技术基础》课程为例 [J]. 时代汽车 ,2025,(05):74-76.

[3] 刘泽汀 , 潘杨 , 廖尚同 . 产教融合视角下纳税实务课程思政建设探索[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24,(06):139-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