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热电厂热能动力工程特性的应用

作者

王强

安徽新桥热电有限公司 安徽寿县 232221

一、引言

在当今能源需求持续增长且能源资源日益紧张的大背景下,热电厂作为能源转换与供应的关键枢纽,承担着将燃料化学能高效转化为电能和热能,以满足社会生产和居民生活用电、用热需求的重要使命。热能动力工程作为热电厂的核心技术体系,其特性与应用水平直接决定了热电厂的运行效率、能源利用效能以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热能动力工程涵盖了从燃料燃烧释放热能,到热能通过一系列复杂过程转化为机械能,最终转化为电能的全过程,涉及能量转换、热力学循环、传热学等多个学科领域的知识与技术。深入研究热能动力工程的特性,并探索其在热电厂中的有效应用,对于提高热电厂的综合性能、降低能源消耗、减少污染物排放以及提升市场竞争力具有至关重要的现实意义。

目前,虽然热电厂在热能动力工程应用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问题。例如,设备运行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能源利用过程中存在一定程度的浪费,给水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和精确性还需优化等。因此,系统分析热电厂热能动力工程特性,并针对性地提出应用策略和改进措施,成为当前热电厂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报告将围绕热电厂热能动力工程的运行原理、功效增强以及给水控制等方面展开深入探讨,以期为热电厂的优化运行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

二、热能动力工程的运行原理

热能动力工程的运行原理基于能量转换与守恒定律,核心在于实现热能与其他形式能量之间的高效转换。在热电厂中,燃料在锅炉内燃烧,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加热锅炉中的水,使其变成高温高压蒸汽。这一过程遵循热力学第一定律,即能量既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高温高压蒸汽进入汽轮机,推动汽轮机叶片旋转,将蒸汽的热能转化为机械能。汽轮机带动发电机转动,进而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实现电力的生产。

热力学循环是热能动力工程运行原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朗肯循环是热电厂中最基本的蒸汽动力循环,它由四个主要过程组成:等压加热、绝热膨胀、等压冷却和绝热压缩。在等压加热过程中,水在锅炉中被加热成蒸汽,吸收热量;蒸汽进入汽轮机进行绝热膨胀做功,推动汽轮机旋转;做完功的乏汽在凝汽器中进行等压冷却,凝结成水;凝结水通过给水泵进行绝热压缩,重新送回锅炉,完成一个循环。通过不断重复这一循环,实现热能的持续转换与利用。

此外,热能动力工程还涉及到热传导、对流换热和辐射换热等传热过程。在锅炉中,火焰与水冷壁之间的热量传递主要通过辐射换热实现;水冷壁内的水与管壁之间的热量传递则依靠热传导;而烟气与过热器、再热器等受热面之间的热量传递则以对流换热为主。这些传热过程相互配合,共同完成热量的传递与转换,确保热能动力工程的稳定运行。

三、增强热能动力工程在热电厂的功效

增强热能动力工程在热电厂的功效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的关键。首先,优化设备运行是提升功效的重要途径。对锅炉、汽轮机等主要设备进行定期维护与检修,确保设备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例如,定期清理锅炉受热面的积灰,提高传热效率;对汽轮机叶片进行定期检查与修复,减少漏气损失,提高汽轮机的内效率。同时,采用先进的设备监控与诊断技术,实时监测设备的运行参数,及时发现潜在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避免设备故障导致的停机损失。

提升热效率是增强热能动力工程功效的核心目标。通过改进热力学循环方式,如采用超临界或超超临界参数的蒸汽循环,提高蒸汽的初始参数,增加循环的热效率。此外,对热电厂的余热进行回收利用也是提高热效率的有效方法。例如,利用凝汽器排出的低温余热进行供暖或制冷,实现能源的梯级利用;采用烟气余热回收装置,回收锅炉排烟中的热量,加热锅炉给水或空气,减少燃料消耗。

加强能源管理也是增强热能动力工程功效的重要环节。建立完善的能源管理体系,制定科学合理的能源消耗定额和考核指标,对热电厂的能源消耗进行全面监控与管理。通过能源审计和能效对标等活动,找出能源利用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制定针对性的改进措施,不断提高能源管理水平。同时,加强对员工的能源管理培训,提高员工的节能意识,形成全员参与节能的良好氛围。

四、热电厂内热能动力工程的给水控制

热电厂内热能动力工程的给水控制对于保障锅炉的安全运行和提高热效率至关重要。给水系统主要由给水泵、除氧器、高压加热器等设备组成,其作用是将凝结水加热并输送至锅炉,满足锅炉对给水流量、压力和温度的要求。给水控制的核心目标是确保锅炉给水的稳定供应,同时维持锅炉水位在合理范围内。锅炉水位过高会导致蒸汽带水,影响蒸汽品质,甚至损坏汽轮机叶片;水位过低则可能引发锅炉干锅,造成严重事故。因此,采用先进的给水控制方法是必要的。目前,热电厂常用的给水控制方法包括单冲量控制、双冲量控制和三冲量控制。单冲量控制仅以锅炉水位作为控制信号,结构简单但抗干扰能力差;双冲量控制在水位控制的基础上引入蒸汽流量信号,提高了控制的响应速度;三冲量控制则综合考虑水位、蒸汽流量和给水流量三个信号,能够更准确地反映锅炉的给水需求,实现更精确的控制。

为了进一步优化给水控制,可采用智能控制技术。例如,采用模糊控制、神经网络控制等智能算法,根据锅炉的运行工况和历史数据,自动调整控制参数,提高控制的自适应能力和鲁棒性。同时,加强对给水系统的设备维护与管理,确保给水泵、除氧器等设备的正常运行,定期检查和清理给水管道,防止管道堵塞和泄漏,保障给水系统的稳定可靠运行。

五、结语

热电厂热能动力工程特性的研究与应用,是提升热电厂运行效能、实现能源高效利用的核心路径。通过本次分析可知,其运行原理基于能量转换与守恒,涉及复杂的热力学循环与传热过程,深刻理解这些原理是优化工程应用的基础。在增强热能动力工程功效方面,多维度举措成效显著。优化设备运行可保障设备稳定高效运转,降低故障损耗;提升热效率通过改进循环方式、回收余热等手段,有效减少了能源浪费;加强能源管理则从制度与人员层面,营造了良好的节能氛围,实现了能源的精细化管理。给水控制作为保障锅炉安全运行的关键环节,先进控制方法与智能控制技术的应用,极大提高了控制的精准度与稳定性,确保了给水系统可靠运行,为锅炉稳定产汽提供了坚实支撑。

展望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热能动力工程领域将迎来更多创新技术与理念。热电厂应紧跟时代步伐,持续探索新技术在热能动力工程中的应用,不断优化工程特性,进一步提升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运营成本,减少环境污染。通过持续创新与改进,推动热电厂向更加高效、环保、可持续的方向发展,为我国能源事业的进步贡献更大力量。

参考文献:

[1] 探究热能动力工程在锅炉方面的发展. 马勃. 智能城市,2017(11)

[2]  热能动力工程在电厂中的有效运用 . 姚付军 . 山东工业技

术 ,2018(14)

[3]  热能动力工程在锅炉和能源方面的发展分析 . 王盼 . 绿色环保建

材 ,2016(10)

[4] 热电厂中热能动力工程的运用研究[J]. 祁麟. 化工管理,2018(12)

[5] 分析热电厂中的热能与动力工程[J]. 陈崇山. 科技资讯,2013(04)

作者简介:王强(1990-10)男,汉族,本科,安徽长丰人,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热能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