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高中数学例题教学中逻辑推理素养的培养策略与模式构建

作者

杨凤梅

大同市云冈区口泉中学 037001

【摘要】逻辑推理素养是数学学科培养的核心素养之一,有助于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促进其解题能力的提升。高中数学知识复杂深奥,涉及大量的概念、性质以及定理等内容,尤其表现在例题教学中,通过归纳、演绎、论证推导出另一个命题,使学生亲身参与逻辑推理的过程,学习和验证更多新的知识,从而使数学知识焕发出更多的生机与活力。因此本文就分析高中数学例题教学中逻辑推理素养培养的重要性及探究其应用策略。

【关键词】高中数学;逻辑推理;重要性;应用策略

【引言】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除了要教授学生基础的数学知识外,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例题教学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将知识、技能、思想和方法联通的纽带。课本上的例题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典型性和示范性,能够帮助学生在知识与技能方面获得更大的提升。因此高中数学教师应当探究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在例题教学中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全面、系统的掌握数学知识,构建知识脉络体系,更好的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一、分析高中数学例题教学中逻辑推理素养培养的重要性

目前,部分高中数学教师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思想和模式,对于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培养不够重视,没有将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作为教学的重点内容。例题教学是教学过程中的关键环节,是学习知识和提高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但由于教师的局限性以及对于例题教学把握不够深刻,有的教师对于例题教学处理较为浅显,简单的讲授起不到示范作用,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脱离。除此之外,还有些学生对于例题教学的作用认识不到位,总想着利用课后做题来学习知识,只是听懂了教师所讲的例题,却不能达到举一反三的教学效果。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更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例题导学的方式,比较具体的反映教学的有关内容。例题是变式教学的源泉,从不同角度深入思考数学题目的变化,了解数学知识形成的全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灵活、深刻、宽广的数学思维能力。教师根据本班学生的学习情况有针对性的钻研例题,使教师和学生都能充分认识到例题教学的意图,突出重点,构建数学知识概念体系,进而全面发挥例题教学的作用。

二、探究高中数学例题教学中逻辑推理素养培养的应用策略

2.1例题选择要合理,具有层次性

学生的学习是一个由不懂到懂、由不会到会的转变过程,要想更好的实现这个转变,教师需要对知识进行分析,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选择例题,做好新旧知识的衔接与铺垫工作。首先,例题的选择要有针对性。在例题教学中所选择的例题要贴合本单元教学内容,根据教学目标、方法上的特点,将学生学习的重心放在如何更好的解决知识核心问题上,在较短的时间巩固所学概念,提高教学效率。其次,例题的选择要有层次性。例题的展现应当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纵向呈现,引导学生学习和经历学习过程,逐步增强认知能力和数学思维。

比如说在教学人教版高中数学《命题及其关系》时,本章重点就是要学生能够了解命题的概念,学会判断一个命题的真伪并对命题进行改写。因此教师在例题教学中应当选择合适的例题,先让学生明确真假命题的概念后,再进行判断。这时教师要根据本班学生的学习特点,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选择一些具有针对性、层次性的例题。如在一个三角形中,角C不等于90°,角A、B都不是锐角、都不是锐角、都不一定是锐角应该怎么判断。这时由学生自己动手在纸上画出关于三角形的多种可能性,在相互交流中不断完善,最终得出结果,再由教师进行总结、评价。这样他们对于例题的理解也更深刻,不仅清楚的理解命题中的概念、公式、定理,还有助于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形成学习共同体。学习主体共同分享思维,学生的思维得以发展,更有针对性,从而更好的满足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性。

2.2类比归纳,推导所学数学知识

近些年来,高考的考试内容更多的是考察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因此教师在例题教学中应有意识的进行变式教学,如变换题目设置、改变图形位置、适当增加或者缩减条件等。通过例题的变化性,使学生能够发现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增强学生创造性思维和求异思维。

比如说在教学人教版高中数学《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与直观图》时,本章教学重点就是培养学生的空间逻辑思维能力,通过知识的梳理,使学生能够认识柱、锥、球及其简单组合体的结构特征,并能运用这些特征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简单物体结构,从而提升学生的归纳知识和推理能力。这时教师可以利用学生之前的数学经验提问,“同学们,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图形都有哪些?在三维视角中,你是否能够想象出其组成结构和排列方式呢?”在学生思考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从例题入手。通过变换例题中已有的条件,如将长方体变为正方体,改变题目中长与宽比例等,让学生在纸上自由画出所见图形的三视图与直观图,在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的同时,还能逐步的激活学生数学思维认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3数学解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知识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针对知识点的巩固,会涉及到诸多的数学例题。因此高中数学教师应当根据数学知识点,设计数学习题,在课堂上给学生留有充足的时间去解答问题。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过程,也就是对所学知识进行深度推理的过程。与此同时,教师还要在学生自主探究过程中给予他们正确的指导,使学生能够不断的优化学习思路,从而真正的掌握数学解题的技巧和方法。

比如说在教学人教版高中数学《算法与程序框图》时,程序图是由多个规定的图形、指向线以及简洁的文字组成,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这时教师要给学生自主探索知识的机会,引导学生明确解题思路,更好的展现解题过程。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例题教学中,通过对条件、流程的研究,计算出结果并判断其是否符合程序,最终得出结论。学生在循环构造中找到算法的根本规律,了解累加产量与计算产量的不同,从而掌握了更好的解题方法,培养了相应的逻辑推理素养。

【总结语】综上所述: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是教师教学的重要任。虽然高中数学知识量大幅度的增加,知识点的难度也在上升,但教师也应当着重关注学生在逻辑推理素养方面的发展需求。通过例题教学启迪学生的智慧,使他们不仅能够深度把握数学知识,还可以形成丰富的数学经验,从而获得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接兄.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逻辑推理核心素养的路径探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3(30):20-22.

[2]孟伟.高中数学教学中逻辑推理素养的培养路径[J].数理化解题研究,2022,No.544(15):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