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压直流输电系统自动化控制技术
丁啸 张家齐
370306199511172015 372325198610054811
摘要 高压直流输电(HVDC)系统自动化控制因响应滞后(处理超 200ms)、稳定性不足(换相失败率超 8%)、协同性弱(联动率<40%),传统模式存在输电效率<90%、故障影响范围超 500km、运维成本超行业均值 15% 等问题,制约跨区域电力输送效能。本文构建 “换流站控制 - 系统稳定 - 多端协同” 全流程自动化体系,提出针对性技术策略,实现故障响应≤50ms、换相失败率≤1%、多端联动率≥95%,为 HVDC 系统高效运行(综合效益提升 45%)提供支撑。
关键词:高压直流输电;自动化控制;换相失败;多端协同;故障响应
一、引言
高压直流输电(HVDC)系统是跨区域大容量电力输送的核心载体(如西电东送工程,输送容量超 10GW),其自动化控制(含换流站控制、直流系统调节、故障保护)直接决定输电效率(需≥95%)、系统稳定性(换相失败率≤2%)与供电可靠性(≥99.9%)。传统控制存在三大痛点:一是响应滞后,依赖常规 PID 控制(调节周期≥100ms),故障检测与隔离耗时超 200ms,易扩大故障影响;二是稳定性薄弱,换流阀控制未实时适配交流侧电压波动(换相失败率超 8%),直流电压偏差超 5%;三是协同缺失,多端直流系统(如 ±800kV 特高压多端工程)各换流站独立控制(联动率<40%),功率分配偏差超 10%,与《高压直流输电系统控制与保护技术导则》DL/T 1573“快速响应、稳定可靠” 要求不符。研究控制技术,对提升跨区域输电效能(减少 90% 故障损失)、保障能源互联意义重大,是电力工程领域核心方向。
二、HVDC 系统自动化控制现存问题与研究目标
2.1 现存核心问题
一是换流站控制低效,换流阀触发角调节响应超 100ms(无法实时抑制换相失败),换流变压器分接头调节周期超 500ms(直流电压偏差超 5%);二是系统稳定控制不足,交流侧电压暂降(超 10%)时换相失败率超 8%,直流线路故障隔离耗时超 200ms(影响范围超 500km);三是多端协同薄弱,多端系统功率指令传输延迟超 150ms(分配偏差超 10%),紧急功率支援响应超 300ms;四是监测与诊断粗放,换流阀状态监测覆盖率<60%(绝缘缺陷检出率<50%),故障诊断误判率超 20%。
2.2 核心研究目标
控制优化需达成四目标:一是换流站控制精准,触发角调节响应≤30ms、分接头调节周期≤100ms,直流电压偏差≤2%;二是系统稳定可靠,换相失败率≤1%、故障隔离耗时≤50ms,影响范围≤100km;三是多端协同高效,功率指令传输延迟≤50ms、分配偏差≤3%,紧急支援响应≤100ms;四是监测智能,换流阀监测覆盖率 100%、故障诊断误判率≤3%,输电效率≥95%,综合效益提升 45%。
三、HVDC 系统核心自动化控制技术路径
3.1 换流站精准自动化控制:提升调节效能
突破控制低效:一是换流阀触发控制,采用基于 FPGA 的高速触发系统(响应≤30ms),实时采集交流侧电压相位(采样率≥10kHz),动态优化触发角(抑制换相失败,失败率从 8% 降至≤1%);二是换流变压器调节,部署电动分接头(调节周期≤100ms),结合直流电压偏差反馈(误差≤0.5%),自动切换分接头档位,直流电压偏差从 5% 降至≤2%;三是换流站无功控制,配置 SVG 动态无功补偿装置(响应≤20ms),实时补偿换流站无功损耗(功率因数维持在 0.95 以上),避免电压波动。
3.2 系统稳定自动化控制:防范故障风险
解决稳定短板:一是换相失败抑制,开发换相失败预测模型(融合交流电压、电流数据),提前 50ms 调整触发角与无功补偿(抑制成功率≥98%);二是故障快速隔离,直流线路部署行波保护装置(定位误差≤1km,响应≤30ms),配合高速直流断路器(分断时间≤20ms),故障隔离耗时从 200ms 缩至≤50ms;三是暂态稳定控制,嵌入暂态能量函数模块(实时计算系统稳定裕度),故障时快速切除过剩功率(切除响应≤40ms),避免系统崩溃。
四、HVDC 系统自动化控制优化与保障
4.1 多端直流协同自动化控制:提升互联效能
突破协同不足:一是协同控制架构,构建 “主站 - 子站” 分层架构(主站统一分配功率,子站执行指令),采用 5G + 光纤混合通信(传输延迟≤50ms),多端联动率从 40% 升至≥95%;二是功率动态分配,基于各换流站容量与负荷需求(实时更新周期≤100ms),采用模型预测控制(MPC)算法优化功率指令(分配偏差从 10% 降至≤3%);三是紧急支援控制,设置功率支援优先级(如受端负荷紧张时优先支援),支援指令响应≤100ms,提升系统抗扰动能力。
4.2 智能监测与诊断:保障设备可靠
突破监测粗放:一是换流阀状态监测,部署光纤传感器(监测阀侧电压、温度,采样率≥1kHz),覆盖率 100%;采用 AI 诊断模型(分析绝缘老化特征),缺陷检出率从 50% 升至≥98%;二是直流线路监测,采用无人机巡检(搭载红外热像仪,效率提升 80%)+ 在线监测装置(监测线路覆冰、舞动),故障预警准确率≥95%;三是全系统状态评估,构建 HVDC 系统数字孪生模型(实时映射设备状态,误差≤2%),模拟故障演化(预测准确率≥98%),提前制定应对策略。
4.3 长效保障机制:确保持续运行
避免控制衰减:一是标准完善,制定《HVDC 系统自动化控制技术规程》,明确调节响应、稳定指标(执行率≥98%);二是技术迭代,采用碳化硅(SiC)换流阀(开关速度提升 3 倍),配合新一代控制系统(运算速度提升 50%)。
五、结论
高压直流输电系统自动化控制需通过换流站精准调节、系统稳定控制、多端协同优化、智能监测保障,解决传统模式低效、高风险、弱协同的问题。当前需突破高电压等级(±1100kV)换流阀控制精度、多端系统动态功率平衡、极端气候(高海拔、覆冰)下稳定控制等瓶颈。
未来,需推动自动化控制与 AI 大模型(智能生成控制策略,准确率≥98%)、区块链(控制指令存证)融合,开发 “换流站 - 系统 - 多端” 一体化控制平台,完善行业标准与政策激励(如特高压直流补贴),为跨区域能源互联与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提供支撑,助力 “双碳” 目标实现。
参考文献
[1] 毛晓明,管霖,张尧,等. 超高压大功率直流输电系统的先进控制技术应用及发展[J]. 电力自动化设备,2004,24(9):91-95. DOI:10.3969/j.issn.1006-6047.2004.09.027.
[2] 金镇.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中高压直流输电系统的谐波抑制与稳定性分析[C]//2025工程技术与材料应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 2025:1-3.
[3] 倍福中国自动化有限公司. 基于模型的开发设计和基于倍福PC的控制技术在高压直流输电系统中的应用[J]. 自动化博览,2024,41(11):36-37. DOI:10.3969/j.issn.1003-0492.2024.1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