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技术路径分析
申飞燕 龚曙新
32068219921014580X 320682198611035797
摘要 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因工艺适配性差(达标率<70%)、能耗物耗高(超 15%)、资源回收不足(<30%),传统模式存在出水 TN/TP 超标率超 25%、污泥处置成本超预算 20%、再生水利用率<20% 等问题,制约水环境治理效能。本文构建 “预处理 - 生化处理 - 深度处理 - 资源回收” 全流程技术体系,提出针对性路径,实现出水达标率≥98%、能耗降低 20%、污泥资源化率≥70%,为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综合效益提升 45%)提供支撑。
关键词: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技术路径;深度处理;资源回收
一、引言
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是响应水环境质量标准升级(如 GB 18918-2022 一级 A 提标至准 IV 类)、实现 “泥水共治 + 资源循环” 的核心工程(改造效果影响 80% 以上出水水质)。传统改造存在三大痛点:一是工艺适配不足,现有生化系统(如常规 A²/O)对低 C/N 废水脱氮效率低(TN 去除率<60%),深度处理未针对性配置(如 TP 超标仍用单一过滤);二是能耗物耗粗放,曝气系统能耗占比超 50%(溶解氧控制误差超 2mg/L),药剂投加量超设计值 15%;三是资源回收薄弱,污泥多采用填埋(占比超 60%),再生水仅用于厂区绿化(利用率<20%),与《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节能降耗、资源循环” 要求不符。研究技术路径,对降低水污染物排放(减少 90% 超标风险)、推动污水处理绿色转型意义重大,是市政环境工程领域核心方向。
二、提标改造现存问题与研究目标
2.1 现存核心问题
一是预处理低效,格栅截留精度不足(>10mm 杂质通过率超 15%)、沉砂池除砂率<80%,导致后续工艺堵塞率超 20%;二是生化处理瓶颈,低 C/N 废水(C/N<3)脱氮效率低(TN 去除率<60%),低温(<15℃)时微生物活性降 30%(TP 去除率<70%);三是深度处理适配差,仅采用砂滤(SS 去除率<90%),未针对 TN/TP 配置高级氧化(如芬顿)或吸附工艺(如活性炭),出水达标率<70%;四是资源回收不足,污泥脱水含水率>80%(资源化利用难),沼气回收率<50%(仅 30% 用于发电),再生水消毒不彻底(余氯不达标率超 10%);五是智能管控缺失,未采用 PLC 控制系统(溶解氧、药剂投加手动调节),运行参数优化滞后(响应超 24 小时)。
2.2 核心研究目标
改造优化需达成四目标:一是处理高效,预处理除杂率≥95%、生化系统 TN/TP 去除率≥85%、深度处理 SS 去除率≥98%,出水达标率≥98%;二是低碳运行,曝气能耗降 25%、药剂投加量≤设计值 90%,总能耗降低 20%;三是资源高效,污泥脱水含水率≤60%(资源化率≥70%)、沼气回收率≥80%(发电占比超 50%),再生水利用率≥50%;四是智能管控,PLC 系统覆盖率 100%、参数优化响应≤1 小时,综合效益提升 45%。
三、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核心技术路径
3.1 全流程工艺优化路径:突破处理瓶颈
解决达标难题:一是预处理升级,采用超细格栅(截留精度 3mm,除杂率≥95%)、涡流式沉砂池(除砂率≥90%),减少后续工艺堵塞(堵塞率≤5%);二是生化工艺优化,低 C/N 废水投加碳源(如乙酸钠,C/N 提升至 5),采用 “厌氧氨氧化(ANAMMOX)” 工艺(脱氮能耗降 40%);低温时投加耐冷菌剂(活性提升 25%),配合生物膜反应器(MBR)强化微生物附着(TP 去除率≥85%);三是深度处理精准配置,TN 超标时增设 “臭氧氧化 + 生物滤池”(TN 去除率提升 20%),TP 超标时采用 “磁分离 + 砂滤”(TP 去除率≥90%),SS 超标时升级为 “超滤(UF)”(去除率≥98%),出水达标率≥98%。
3.2 低碳运行技术路径:降低能耗物耗
突破高耗局限:一是曝气系统改造,采用膜式曝气器(氧利用率从 25% 提升至 45%),配合溶解氧在线监测(控制误差≤0.5mg/L),曝气能耗降 25%;二是药剂智能投加,采用自动投药系统(PAC/PAM 投加量根据进水 TP/SS 实时调节),投加量从超 15% 降至≤设计值 90%;三是能源回收利用,升级沼气收集系统(回收率≥80%),配套沼气发电机(发电占厂区用电 50%),余热用于污泥干化(能耗降 30%);四是水资源循环,厂区杂用水(如冲洗、绿化)100% 采用再生水,减少自来水用量(年省 40%)。
四、提标改造保障策略与资源回收优化
4.1 资源高效回收路径:提升附加值
解决回收不足:一是污泥资源化,脱水后采用板框压滤(含水率≤60%),部分用于制砖(掺混比 20%)、部分好氧堆肥(有机肥产量≥30%),资源化率≥70%;二是再生水利用,深度处理后采用紫外线 + 氯消毒(余氯达标率 100%),用于市政绿化(40%)、工业冷却(30%)、河道补水(30%),利用率≥50%;三是污染物回收,采用磷酸铵镁(MAP)结晶法回收废水中氨氮(回收率≥85%),生成缓释肥(纯度≥90%),提升资源附加值。
4.2 智能管控与长效保障:确保持续达标
避免运行衰减:一是智能系统搭建,部署 PLC+SCADA 系统,实时监测进水水质、溶解氧、出水指标(数据更新周期≤1 分钟),自动优化曝气、投药参数(响应≤1 小时);二是运维能力提升,开展 “工艺操作 + 智能系统” 培训(年时长≥60 小时),运维人员技能熟练度从 60% 提升至≥95%;三是定期监测评估,每月开展出水全指标检测(达标率≥98%),每季度优化工艺参数(如碳源投加量),每年评估资源回收效益(调整污泥处置比例)。
五、结论
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需通过全流程工艺优化、低碳技术应用、资源高效回收、智能管控保障,解决传统模式适配差、高耗、低回收的问题。当前需突破低温低 C/N 废水高效脱氮(TN 去除率≥90%)、低成本超滤膜(寿命≥5 年)应用、污泥资源化产物市场对接等瓶颈。
未来,需推动改造技术与 AI(智能预测水质变化,准确率≥95%)、数字孪生(构建污水处理虚拟系统)融合,开发 “处理 - 能耗 - 回收” 一体化管控平台,完善行业标准与碳减排激励机制(如 CCER 交易),为污水处理厂绿色提标与 “美丽中国” 水生态建设提供支撑。
参考文献
[1] 陈必群. 城镇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技术路径分析[J]. 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2024,5(6):180-182. DOI:10.20025/j.cnki.CN10-1679.2024-06-62.
[2] 冯子平. 城镇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技术路径分析与探讨[J]. 节能与环保,2021(4):74-75. DOI:10.3969/j.issn.1009-539X.2021.04.027.
[3] 唐萍. 城市污水处理现状及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路径分析[J]. 清洗世界,2022,38(11):98-100. DOI:10.3969/j.issn.1671-8909.2022.11.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