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探索

作者

张丽红

山东省济宁市嘉祥县大张楼镇中心小学 272403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注重核心素养培养,通过构建情境化教学、实施项目式学习、强化语言实践、融入跨学科整合及注重文化传承与创新等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语言能力,拓宽知识视野,增强文化自信。这些策略旨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语文教学改革提供有力支撑。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语文;教学模式;情境化教学;项目式学习

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核心素养已成为教育改革的热点话题。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至关重要,它不仅关乎学生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还涉及思维、审美、道德等多方面的发展。探索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模式,对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促进语文教学改革具有深远的意义。

一、构建情境化教学环境,激发学习兴趣

情境化教学作为一种创新性教学模式,其核心在于通过精心创设具体、生动的情境,让学生仿佛置身于真实的语境之中,从而更加自然地学习和运用语言。这一教学模式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具有极为显著的效果。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技术手段,根据课文内容巧妙地创设相应的情境。以《小蝌蚪找妈妈》一课为例,教师可以通过生动的动画展示小蝌蚪从孵化到成长的全过程,再配以逼真的音效,让学生仿佛亲自经历了这一奇妙的旅程。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还让他们在享受视觉和听觉盛宴的同时,深刻感受到语言的魅力和趣味性,从而更加热爱语文学习。

情境化教学能够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语言学习背景,使抽象的语言文字变得形象、生动。通过情境的创设,学生能够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运用语言,从而提高语言学习的效果。此外,情境化教学还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增强他们的学习体验,使学习过程变得更加愉悦和有意义。

二、实施项目式学习模式,培养探究能力

项目式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项目为驱动的教学模式,强调通过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等方式完成学习任务,旨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此模式的应用尤为关键。

以《草船借箭》为例,教师可设计项目任务,引导学生探究“诸葛亮为何能成功借箭”。学生分组后,需查阅资料、讨论交流,深入剖析诸葛亮借箭的成功要素,并最终形成研究报告。此过程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更锻炼了他们的探究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项目式学习模式能够让学生在完成项目任务的过程中,主动探索知识,培养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学生能够学会与他人沟通、协作,共同解决问题,从而提升团队合作能力。此外,项目式学习还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他们在探究过程中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想法,培养创新思维。

三、强化语言实践与运用,提升语言能力

语言实践与运用是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强化学生的语言实践与运用,提升他们的语言能力。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语言实践机会。

例如,在教学《晏子使楚》一课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分别扮演晏子和楚王等角色,通过模拟对话的方式,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并锻炼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此外,教师还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他们进行语言实践。如在教学《写信》一课时,教师可以布置写信的作业,让学生给亲朋好友或老师写一封信,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通过这样的语言实践,学生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语言,提高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和交际能力。

强化语言实践与运用能够让学生在实际的语言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提升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流畅性。通过多样化的语言实践活动,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语言,增强语言的运用能力。同时,语言实践还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使他们在表达过程中学会组织语言、逻辑推理和创造性思考。

四、融入跨学科整合教学,拓宽知识视野

跨学科整合教学作为一种前沿的教学理念,强调将多学科的知识与技能相互融合,构建出一种新颖而全面的教学体系与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对于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他们的综合素养具有不可估量的重要意义。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跨学科整合教学的应用显得尤为重要。以《春》一课为例,教师可以巧妙地融入音乐元素,让学生聆听以春天为主题的歌曲,感受那悠扬的旋律与春天生机勃勃的韵律是如何相互呼应的。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让学生用耳朵捕捉春天的声音,还能激发他们的情感共鸣。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入美术学科,指导学生用画笔描绘春日里的美丽景象,以独特的视角和色彩表达内心对春天的感悟。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学生在语文学习之余,也能涉猎音乐、美术等领域,使他们的知识结构更加多元化,综合素养得到全面提升。

跨学科整合教学能够打破学科之间的界限,让学生在综合的学科背景下学习语文,拓宽他们的知识视野。通过跨学科的实践活动,学生能够从不同的角度理解和表达语文知识,培养综合思维能力。此外,跨学科整合教学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习过程变得更加丰富和有趣。

五、注重文化传承与创新,增强文化自信

文化传承与创新是语文素养的基石,对于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至关重要。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应积极担当起传承与创新的重任。

在讲解《古诗两首》时,教师不仅需阐述古诗的背景、作者及意境,更要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古诗的韵味与魅力,通过诵读经典诗文,培养学生的语感和韵律感,使他们对中华文化产生深厚的情感与认同。同时,教师应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性语言实践。如《我想发明》一课,可引导学生发挥想象,设计新型发明,并用语言详尽描述。此过程既锻炼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又提升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为文化自信的培养奠定了坚实基础。

注重文化传承与创新能够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深入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通过文化传承,学生能够继承和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同时通过创新实践,学生能够为文化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培养创新思维和创造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积极探索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模式,通过构建情境化教学环境、实施项目式学习模式、强化语言实践与运用、融入跨学科整合教学以及注重文化传承与创新等多种方式,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结论

综上,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通过构建情境化教学、实施项目式学习、强化语言实践、融入跨学科整合及注重文化传承与创新等教学模式,有效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养,促进了语文教学改革。这些策略为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提供了有力支撑,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李素侠.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探究[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4(20):4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