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农村小学语文课后服务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实证研究

作者

侯田

广南县曙光乡中心学校  663309

引言

小学语文课程是学生语言学习的基础性课程,也是奠定其人文底蕴与审美素养的重要学科。随着新课标对语文教育提出“立德树人”“全面育人”的更高要求,核心素养已成为课程设计与教学实施的关键导向。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等几个重要维度,这些素养的形成不仅依赖课堂教学,还需要在更广阔的语文实践场景中不断延展与深化。

农村小学语文课后服务的现状与特征分析

基于对某省五所农村小学的实地调研和教师、学生、家长问卷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大多数农村学校已经建立了基本的课后服务制度,语文课后服务普遍安排在每天下午课后一个半小时内,活动内容主要集中在作业答疑、经典诵读和阅读指导三方面。部分学校尝试开展读书分享、写作拓展、小剧本表演等语文实践活动,但受限于师资能力、场地资源和时间安排,其覆盖面和参与度较低。在参与方式上,学生普遍对语文类活动表现出较高兴趣,尤其是故事讲述、成语接龙、课本剧等互动性强的内容更受欢迎。教师普遍反映,课后服务缓解了家庭作业负担,提升了部分学生的阅读理解与写作表达水平,但也存在活动形式单一、个性发展不足、学生持续参与动力不足等问题。同时,一些教师表示缺乏系统培训和课程指导,对如何将核心素养目标落实到课后服务活动中感到困惑。因此,现阶段农村小学语文课后服务虽具备一定基础,但在内容丰富性、素养导向性和成效评价机制方面仍需加强。

二、课后服务对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维度的促进机制探析

通过将学生参与课后服务前后的表现进行比较分析,发现科学设计并实施的课后语文活动能有效促进学生在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及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的综合提升。在语言建构方面,课后服务中的口语表达训练、朗诵比赛与小剧本排演,有助于学生掌握语音语调,提升语感与表达流畅度;写作指导与日记写作的日常训练,则提高了学生文字组织能力与语言逻辑思维。在思维品质方面,通过“辩论小课堂”“成语故事续写”等任务型活动,学生能够在表达观点、构建故事的过程中锻炼逻辑思维与发散性思维能力。在审美创造方面,开展古诗词配画、阅读感受绘本创作等活动,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审美感知力,还激发了他们的创造热情。在文化理解方面,通过“我的家乡”“节日故事”等主题写作与讨论,增强了学生对传统文化与地方文化的认同感。可以说,语文课后服务活动如果注重形式与内容并重,既能拓展学生视野,又能培养他们的人文精神与创新思维。

三、课后服务对学生学习习惯与自主能力的影响评估

研究结果显示,长期参与语文课后服务的学生在学习态度、自主学习能力与阅读习惯养成方面普遍优于未参与者。多数学生在课后阅读时间的增加、自主完成写作任务的频率提升以及在课堂上表达自信度的增强方面表现明显。同时,教师反馈也指出,参与课后服务的学生在课堂语文活动中的表现更为积极主动,对问题的反应速度更快,表达内容更有条理,逻辑性更强。此外,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学习兴趣明显提升,不再局限于课本内容,而愿意主动阅读课外读物,拓展知识边界。家长方面也反映,学生回家后的作业负担明显减轻,同时出现了更多自愿写作、讲述阅读心得的行为,这种由“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正是核心素养中“学习能力”维度提升的直观体现。因此,课后服务不仅仅是对课堂学习的补充,更是一种促进学生学习方式转变、学习能力提高的教育机制,其在核心素养导向下的价值应被充分重视与挖掘。

四、制约农村小学语文课后服务效能的主要因素分析

尽管语文课后服务在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方面展现出积极效果,但在实际实施中也面临诸多现实障碍。一是师资力量不足,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数量有限,部分教师教学任务繁重,难以专注课后服务的活动设计与实施;二是缺乏专业培训,教师普遍缺乏将核心素养理念融入课后活动的经验,活动内容多依赖经验直觉或简单模仿,缺少系统性与层次性;三是资源支持不足,部分学校缺少图书资料、教学辅助工具与活动空间,制约了课后服务的活动形式与内容扩展;四是家校协作不力,部分家长对课后服务的认知片面,仅关注成绩提升,忽视素养培养的重要性,缺乏对学生课后活动的引导与鼓励。此外,评价体系不健全也导致活动效果缺乏反馈机制,难以实现持续改进。因此,提升农村语文课后服务质量,必须从教师培训、制度设计、资源保障与家校共育等多维度综合施策。

五、结论

小学语文课后服务在“双减”政策与核心素养导向的双重背景下,不再是简单的时间延展与作业辅导,而应成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素养提升的重要阵地。本文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农村小学语文课后服务如果设计合理、组织科学,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素养与学习能力,成为弥补课堂教学不足、推动教育公平的重要手段。未来应进一步强化课程化意识,推动课后服务制度化、专业化、常态化发展。建议教育管理部门加强对农村学校课后服务工作的指导与资源支持,培训教师提升活动设计与素养导向教学能力,构建科学多元的评价体系,并加强家庭与社区的协同参与,形成多方共育合力,共同推动农村学生核心素养的持续提升和教育质量的整体跃升。

参考文献

[1] 许翠兰 . 小学语文阅读“教 - 学 - 评”一体化模式实施的行动研究 [D].贵州师范大学 ,2024.DOI:10.27048/d.cnki.ggzsu.2024.001173.

[2] 顾梓琪.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课堂“教- 学- 评”一致性实践研究[D]. 贵州师范大学 ,2024.DOI:10.27048/d.cnki.ggzsu.2024.000263.

[3] 余俊 .“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与实施研究 [D]. 贵州师范大学 ,2023.DOI:10.27048/d.cnki.ggzsu.2023.000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