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矿建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模式创新研究

作者

张超

身份证号码:411425199411277213

摘要:文章围绕矿建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模式创新的关键维度、分阶段创新管理要点、创新落地保障方向展开。关键维度含风险管控智能化、责任体系精细化、培训教育场景化;管理要点包括施工准备阶段安全管理创新、施工过程安全管理创新、竣工收尾安全管理创新;保障方向涉及安全管理技术研发、跨部门协同机制完善、安全文化培育。该研究为矿建工程安全管理模式创新提供框架,助力降低施工安全风险,对推动矿建工程安全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矿建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模式创新;风险管控

引言​

矿建工程的施工关键在于能否为后期的井下作业提供安全、稳定的施工环境,而安全环境的建设与工程施工技术质量有较大关系。传统管理多依赖人工巡查与经验管控,如井下隐患排查靠人员现场记录,难以及时发现隐蔽风险;责任落实常出现 “多头管、无人担” 的情况。随着矿山行业对安全管理标准提升与智能化技术普及,明确矿建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模式创新的关键维度、分阶段要点及保障方向,对优化安全管理流程、提升风险防控能力、保障矿建工程安全施工具有重要意义。​

一、矿建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模式创新的关键维度​

1.1矿建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管控智能化的创新维度​

矿建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管控智能化创新,需依托技术构建实时监测与预警体系。在井下布设物联网传感器,实时采集瓦斯浓度、顶板压力、涌水量等数据,通过大数据分析识别风险趋势,如瓦斯浓度异常时自动触发声光预警;引入AI视频监控,利用图像识别技术检测施工人员是否违规佩戴防护装备、是否进入危险区域,减少人工监控盲区;搭建智能管理平台,整合风险数据与预警信息,管理人员可远程实时掌握井下安全状况,实现风险“早识别、早预警、早处置”,突破传统人工管控的局限性。​

1.2矿建工程施工安全责任体系精细化的创新维度​

矿建工程施工安全责任体系精细化创新,需明确各主体、各岗位的安全职责。按“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原则,将安全责任分解至建设、施工、监理等单位,再细化到项目经理、班组长、一线施工人员,如项目经理对项目整体安全负责,班组长对班组作业安全直接负责;制定责任清单,明确每个岗位的安全任务、考核标准与奖惩措施,如施工人员未按规范操作导致隐患,需承担相应责任;建立责任追溯机制,确保安全问题可追溯到具体责任人,避免责任推诿,形成“人人有责、人人尽责”的安全管理格局。​

1.3矿建工程施工安全培训教育场景化的创新维度​

矿建工程施工安全培训教育场景化创新,需打破传统理论授课模式。利用VR技术模拟井下坍塌、瓦斯泄漏等应急场景,让培训人员沉浸式体验事故发生过程与应急处置流程,提升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组织现场实操培训,在模拟井下环境中教授安全设备使用方法,如自救器佩戴、瓦斯检测仪操作,确保培训内容与实际作业需求紧密结合;开展案例教学,结合矿建行业典型安全事故,分析事故成因与防范措施,让培训人员直观认识违规操作的危害,增强安全意识,避免培训流于形式。​

二、矿建工程施工分阶段安全管理模式创新要点​

2.1矿建工程施工准备阶段安全管理模式创新要点​

矿建工程施工准备阶段安全管理创新,需强化前期风险评估与方案优化。开展全方位地质勘察,利用钻探、物探技术探明井下地质构造、水文条件,精准识别可能存在的坍塌、透水风险,为安全方案制定提供依据;创新安全方案编制模式,组织技术、安全、施工等多部门协同编制,引入专家评审机制,重点审核应急预案的可行性、安全措施的针对性,如针对高瓦斯矿井制定专项通风与瓦斯治理方案;提前开展施工人员安全培训与技术交底,确保人员熟悉项目安全风险与操作规范,避免因准备不足引发安全问题。​

2.2矿建工程施工过程安全管理模式创新要点​

矿建工程施工过程安全管理创新,需构建动态管控与实时响应机制。推行“智能监测+人工巡查”双管控模式,智能设备实时监测关键风险点,巡查人员重点排查设备盲区隐患,两者数据互通互补,确保风险无遗漏;创新工序交接安全确认制度,上一道工序完成后,需经安全验收合格并签字确认,方可进入下一道工序,如井下掘进完成后,需检测顶板稳定性与瓦斯浓度,确认安全后再进行支护作业。​

2.3 矿建工程竣工收尾阶段安全管理模式创新要点​

矿建工程竣工收尾阶段安全管理创新,需聚焦隐患整改与经验总结。创新竣工安全验收模式,采用 “分区域、分系统” 验收方式,对井下巷道、通风系统、排水系统等逐一核查,确保每个环节安全达标,对验收中发现的隐患,明确整改责任人与时限,整改完成后重新验收;建立安全管理档案数字化归档机制,将施工全过程的风险数据、隐患整改记录、应急处置情况等整理归档,为后续类似项目提供参考;组织安全管理复盘,分析项目全周期安全管理的亮点与不足,总结创新模式的适用场景与改进方向,推动安全管理经验的复用与升级。​

三、矿建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模式创新的落地保障方向​

3.1 矿建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技术研发与应用的保障方向​

矿建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技术研发与应用保障,需强化技术支撑与推广。加大研发投入,支持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合作,针对矿建场景研发专用安全技术,如适用于深井环境的耐高温传感器、抗干扰的无线通信设备;建立技术试点应用机制,选择典型矿建项目试点新研发的智能监测、应急救援技术,根据应用效果优化技术参数,再逐步推广至行业;开展技术操作人员培训,确保施工人员熟练掌握智能设备的使用与维护方法,避免因操作不当影响技术应用效果,为安全管理模式创新提供技术保障。​

3.2 矿建工程施工安全跨部门协同管理机制完善的保障方向​

矿建工程施工安全跨部门协同管理机制完善,需打破部门壁垒与信息孤岛。建立由矿山监管部门、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应急救援机构组成的协同管理小组,明确各部门在安全管理中的职责,如监管部门负责监督检查,应急机构负责应急救援指导;搭建跨部门信息共享平台,实时共享项目安全风险、隐患整改、应急资源等信息,如施工单位上传隐患排查数据,监理单位在线审核整改情况,监管部门实时查看监管动态。​

3.3 矿建工程施工安全文化培育与渗透的保障方向​

矿建工程施工安全文化培育与渗透保障,需营造全员重视安全的氛围。开展安全文化宣传活动,通过井下安全标语、安全知识竞赛等形式,强化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让 “安全第一” 理念深入人心;将安全文化融入日常管理,让安全行为成为习惯;建立安全文化考核机制,将安全文化践行情况纳入员工绩效考核,如对严格遵守安全规范、积极参与安全创新的人员给予奖励,对忽视安全的行为进行处罚。​

四、结论​

矿建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模式创新需以风险管控智能化、责任体系精细化、培训教育场景化为关键维度,通过施工准备阶段风险评估、施工过程动态管控、竣工收尾复盘总结的分阶段要点落地,再依托技术研发、跨部门协同、安全文化培育强化保障。推广该体系,能有效降低矿建工程安全风险,保障施工人员生命安全,对推动矿建行业安全高质量发展、实现矿山安全生产目标具有重要意义,为矿建工程安全管理模式创新提供可行路径。​

参考文献:

[1]王波.矿建工程的施工方法及监督探究[J].河南科技,2020,(10):84-86.

[2]莫欢欢.矿建工程施工中的难点与技术探讨[J].世界有色金属,2020,(05):267-268.

[3]薛兴海.矿建工程中的施工管理研究[J].能源与节能,2017,(06):4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