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共读对幼儿早期阅读能力发展的促进作用研究
熊秋菊
四川省西昌市红星幼儿园
摘要:本研究聚焦亲子共读对幼儿早期阅读能力的促进作用,通过分析共读过程中的素材选择、场景创设及引导方式,提出针对性对策。研究认为,精选共读素材、创设沉浸式场景及深化互动引导是提升幼儿阅读兴趣与能力的关键路径。本文旨在为家庭及教育机构提供可操作的实践策略,推动幼儿早期阅读教育的科学化发展。
关键词:亲子共读;早期阅读能力;阅读素材;共读场景;互动引导
幼儿期是语言与认知发展的黄金阶段,早期阅读能力的形成不仅关乎学业成就,更影响其一生的学习与成长。亲子共读作为家庭教育的核心活动,通过亲子间的情感联结与语言互动,为幼儿打开阅读世界的大门。然而,当前亲子共读实践中仍存在素材选择随意、场景创设单一、引导方式被动等问题,导致共读效果参差不齐。如何通过优化共读策略,系统提升幼儿早期阅读能力,成为亟待解决的教育课题。本研究从实践出发,结合幼儿认知发展规律,提出三点具体对策,以期为亲子共读实践提供理论支持与操作指南。
1精选共读素材,构建趣味启蒙阶梯
幼儿阅读兴趣的培养始于对素材的感知与认同。亲子共读中,素材的选择需兼顾趣味性、教育性与适应性,形成阶梯式启蒙体系。首先,素材内容应贴近幼儿生活经验,如以家庭、动物、自然为主题的绘本,通过熟悉的场景激发共鸣。例如,选择描绘“家庭成员日常互动”的绘本,幼儿能在共读中联想到自身生活,增强代入感。其次,素材形式需多样化,涵盖图画书、立体书、布书等,满足幼儿对触觉、视觉的多重探索需求。立体书中可翻动的机关设计、布书中柔软的材质触感,均能通过感官刺激提升阅读吸引力。此外,素材难度需与幼儿年龄匹配,避免因内容过深或过浅导致兴趣流失。例如,针对2-3岁幼儿,可选择以简单重复句式、鲜明色彩为主的绘本;针对4-5岁幼儿,则可引入情节稍复杂、主题更深刻的故事书。家长在素材选择中需扮演“筛选者”与“引导者”的双重角色。一方面,通过观察幼儿日常兴趣点,如对恐龙、交通工具的偏好,主动补充相关主题绘本;另一方面,通过“悬念提问”引导幼儿自主选择,如“今天你想听一个关于勇敢小动物的故事,还是关于魔法森林的故事?”在素材更新上,可建立家庭“阅读书单”,定期引入新书,同时保留经典绘本形成“循环阅读”,帮助幼儿在重复中深化理解。通过科学筛选与动态调整,亲子共读素材将成为幼儿阅读兴趣的“孵化器”,为阅读能力发展奠定基础。
2创设共读场景,营造沉浸式互动空间
共读场景的营造直接影响幼儿的参与度与专注力。家庭需突破“一本书、一张椅”的传统模式,通过环境布置、角色代入与仪式感设计,构建沉浸式互动空间。首先,环境布置需体现“阅读友好性”。例如,在客厅或卧室设置专属“阅读角”,配备柔软坐垫、卡通书架及暖光台灯,营造温馨舒适的阅读氛围。书架高度需适应幼儿自主取放,书目分类标识(如动物类、情感类)可培养其整理习惯。其次,角色代入能增强共读的趣味性。家长可通过声音模仿、动作表演将绘本内容“活化”,如模仿小兔子蹦跳、大灰狼吼叫,或邀请幼儿共同演绎角色对话,使其从“旁观者”转变为“参与者”。例如,在共读《三只小猪》时,家长可引导幼儿用积木搭建“房子”,模拟故事中的对抗场景,将阅读转化为可操作的体验活动。仪式感设计是提升共读价值的关键。家长可设定固定共读时间(如睡前20分钟),形成“阅读生物钟”;通过“阅读存折”记录共读次数,兑换小奖励(如周末图书馆之旅),将阅读行为转化为可量化的成长目标。此外,场景延伸能拓宽共读边界。例如,共读《春天来了》后,家长可带幼儿到公园观察花草生长,将书中描述与现实场景对应;共读《消防车的故事》后,可参观消防站,通过实地体验深化理解。通过环境、角色与仪式的综合设计,亲子共读场景将超越“读书”本身,成为幼儿探索世界、表达自我的综合平台。
3深化共读引导,培育思维与表达双翼
亲子共读的核心目标不仅是“读完一本书”,更是通过互动引导促进幼儿思维与表达能力的发展。家长需从“朗读者”转变为“对话者”,通过提问、联想与创造,激发幼儿的主动思考。首先,提问策略需分层递进。基础层提问关注细节(如“小兔子穿了什么颜色的衣服?”),帮助幼儿理解画面;进阶层提问引导推理(如“你觉得小兔子为什么哭?”),培养逻辑能力;拓展层提问激发想象(如“如果小兔子去海边,会发生什么?”),拓展思维边界。例如,在共读《好饿的毛毛虫》时,家长可先问“毛毛虫吃了哪些水果?”,再问“为什么它最后变成了蝴蝶?”,最后问“如果你是毛毛虫,最想吃哪种食物?”,通过由浅入深的提问链,引导幼儿从观察走向思考。联想与创造是深化共读的核心环节。家长可鼓励幼儿根据绘本内容续编故事、改编结局,或用绘画、手工表达感受。例如,共读《大卫不可以》后,引导幼儿绘制“自己可以做的事情”清单;共读《野兽国》后,用黏土制作“野兽”形象,并为其命名。此外,情感共鸣是共读的深层价值。家长需关注绘本中的情感线索(如友情、勇气),通过角色代入引导幼儿表达情绪。例如,共读《猜猜我有多爱你》时,可问幼儿“你觉得妈妈有多爱你?”,鼓励其用语言或动作回应,将阅读转化为亲子情感联结的纽带。通过深度引导,亲子共读将成为幼儿思维启蒙与情感表达的“双引擎”。
综上所述,亲子共读对幼儿早期阅读能力的促进作用体现在兴趣激发、场景体验与思维发展三重维度。通过精选共读素材、创设沉浸式场景及深化互动引导,家庭可系统提升共读质量,帮助幼儿从“被动听读”转向“主动探索”。
参考文献:
[1]刘向娟. 善用信息技术优化传统教学流程——以“幼儿早期阅读活动的设计方法与步骤”为例[J]. 中国新通信, 2025, 27 (05): 155-157.
[2]陈丽丽. 幼小衔接视角下幼儿早期阅读能力提升的实践与研究[J].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 2025, (02): 156-158.
[3]谢伟, 原媛, 李双佳. 基于家园共育的幼儿早期阅读教学研究[J].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24, 44 (35): 56-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