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域内思想政治一体化体系构建研究
尹迪秋 于中华
1 绥化市教育学院 2 绥化市第一中学
引言
思想政治教育关乎国家的未来与民族的希望,在人才培养与社会发展中占据核心地位。在市域范围内,构建思想政治一体化体系是整合教育资源、提升教育效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选择。通过打破学段、学校、区域之间的壁垒,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协同联动,更好地适应新时代对思想政治教育提出的新要求,为培养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奠定坚实基础。
一、市域内思想政治一体化体系构建的重要意义
(一)促进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
市域内不同学校、不同学段在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方面存在差异。构建一体化体系能够打破资源分散的局面,实现优质资源的共享与流通。例如,请经验丰富的思政教学骨干教师为市域内学校的学生授课,整合市域内的各类红色文化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学习平台,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二)推动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的连贯提升
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发展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小学阶段注重培养学生的基本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中学阶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大学阶段则侧重于培养学生的政治素养和社会责任感,每个阶段相互关联、层层递进。思想政治一体化体系依据学生不同阶段的认知特点和心理发展规律,系统设计教学内容和目标,使思想政治教育具有连贯性和衔接性。
(三)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与针对性
在一体化体系下,市域内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能够更好的加强沟通与协作,共同研究学生的思想动态和行为特点,从而更精准地把握教育需求。通过联合开展调研活动,了解不同区域、不同学校的学生在思想政治方面存在的共性问题和个性差异,针对性地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案。
二、市域内思想政治一体化体系构建面临的问题
(一)学段衔接不畅
目前不同学段的思想政治教育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缺乏有效的衔接机制。例如,在从小学到中学的过渡过程中,常常出现教学内容重复、教学方法衔接不自然等问题,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断层感,影响学习效果。
(二)学校间协同合作不足
当前市域内各学校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各自为政,缺乏有效的协同合作机制。学校之间在教学资源共享和交流存在着诸多障碍。一些优质学校不愿意将自身的教学资源分享给其他学校,同时,学校之间缺乏联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意识和平台,无法充分发挥市域内整体教育资源的优势。
(三)教育资源整合难度大
市域内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种类繁多、分布广泛,整合难度较大。一方面,不同类型的资源归属于不同的管理部门,协调成本高。另一方面,资源的数字化程度参差不齐,部分资源难以实现便捷的共享与利用。一些老旧的教育素材和实践基地缺乏数字化展示和管理手段,无法满足现代化思想政治教育的需求。
三、市域内思想政治一体化体系构建策略
(一)建立学段衔接机制
1. 制定统一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标准:由市域教育主管部门牵头,组织各学段的思想政治教育专家、一线教师应共同制定覆盖小学、中学、大学的统一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标准。例如,在爱国主义教育方面,小学阶段重点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和英雄事迹,培养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中学阶段则深入学习国家的历史发展、民族精神的内涵,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大学阶段引导学生从国际视野和时代发展的角度,思考爱国主义的新内涵和实践路径。
2. 开展学段衔接教研活动:定期组织各学段思想政治教师参加学段衔接教研活动,共同探讨教学内容的衔接点和教学方法的转换策略。例如,中学教师可以走进小学课堂,了解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认知水平,以便在教学中更好地引导学生实现从小学到中学的过渡;小学教师也可以学习中学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为学生后续的学习发展做好铺垫。
3. 编写一体化的思想政治教材:整合市域内的教育资源,组织专业团队编写一套符合市域特色的思想政治一体化教材。例如,在教材中介绍市域内的革命先烈事迹,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家乡的红色文化,激发学生的
学习兴趣和爱国情怀。
(二)加强学校间协同合作
1. 建立学校联盟:以区域为单位,组建思想政治教育学校联盟。联盟内的学校定期开展交流活动,分享教学经验、教学资源和教学成果。例如,联盟内的学校可以共同开发思想政治教育校本课程,根据各学校的特色和优势,分工协作,形成一套具有区域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
2. 开展校际合作项目:鼓励市域内学校之间开展校际合作项目,共同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课题研究等。例如,不同学校的学生可以联合开展红色文化调研活动,深入挖掘市域内的红色文化资源,通过实地走访、采访老革命家等方式,收集资料,撰写调研报告。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养,还能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
3. 搭建信息化共享平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搭建市域内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化共享平台。平台上汇聚各学校的优质教学资源,如教学课件、教学视频、案例库、试题库等资料,供市域内所有学校的教师和学生免费使用。同时,平台还设置交流互动板块,通过信息化共享平台,打破学校之间的地域限制,实现教育资源的高效共享和交流互动。
(三)优化教育资源整合
1. 建立资源协调管理机制:由市域政府牵头,成立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协调管理领导小组,成员包括教育、文化、宣传、财政等相关部门负责人。例如,文化部门负责提供红色文化资源的信息和管理支持,教育部门负责组织学校开展相关教育教学活动,财政部门负责保障资源整合与利用所需的资金。通过建立有效的协调管理机制,打破部门之间的壁垒,提高资源整合的效率。
2.推进资源数字化建设:加大对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数字化建设的投入,建立市域内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数据库。例如,通过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技术,将红色文化景点进行数字化展示,让学生足不出户就能身临其境感受红色文化的魅力。此外,利用大数据技术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和资源使用情况进行分析,为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个性化教学提供依据。
3. 加强资源的深度开发与利用:在整合资源的基础上,加强对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深度开发与利用。例如,将市域内的历史故事、先进人物事迹改编成剧本,组织学生排演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的舞台剧,让学生在参与演出的过程中深刻理解和感悟其中蕴含的思想价值。同时,结合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将所学的思想政治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