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落实“双减” 提质增效

作者

董雪琴

安徽省六安市叶集区第一小学

“双减”政策的实施,意味着传统的高强度作业模式和依赖校外培训的补习方式将不再是主流,取而代之的是更加注重效率与质量的新型教学模式。小学数学作为基础学科之一,其教学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后续的学习与发展情况。所以,该政策的落实要求教师在不增加学生额外负担的前提下,通过转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优化作业设计等手段,促进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和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

一、小学数学教学现状

在长期的应试教育理念影响下,小学数学教学领域积累了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便是教学模式陈旧、形式单一枯燥这两点问题,传统教学模式多以教师单向讲授为主,学生则一直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不仅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还对其思维与活力造成了极大的束缚,导致他们逐渐丧失了主动探索和学习的兴趣。在这样沉闷又压抑的课堂氛围中,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难以得到激发,学习于他们而言只是一件毫无乐趣的硬性任务。

此外,作业设计方面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很多教师在布置数学作业时,总是过分注重书面练习,习惯于通过“题海战术”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这种做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强化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但也明显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使他们陷入了无尽的作业海洋中。长时间的高强度练习,一方面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倦感和疲惫感,挫伤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从而影响其学习效果;另一方面,这种机械化的作业方式忽略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兴趣点,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与教育的初衷背道而驰。

二、“双减”政策下小学数学教学的提质增效策略

(一)更新教学理念,关注学生全面发展

在“双减”政策的引领下,小学数学教育领域正式进入新一轮改革,而教师作为教学改革的实践者和推动者,应当率先垂范,积极更新教学理念,以确保教学活动能够紧密贴合新时代对教育提出的全新要求。具体来讲,教师首先要从传统的应试教育观念中彻底解脱出来,不再一味将追求高分作为教学的唯一目标,转而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观念,将学生的全面发展放在首位。其次,教师还应深刻意识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和综合能力的重要性,并将其渗透到学科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当中。

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当强调知识与能力并重。在“双减”政策下,传统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新时代对教育的要求,因而教师应将知识与能力相结合,精心设计富有挑战性和创造性的教学活动,以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其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目的。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项目式学习等方式,主动探索数学问题的解决方法,从而有效地锻炼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二)加强探究式学习,丰富学生学习体验

探究式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主动探索为核心,旨在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的教学模式。它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通过提出问题、猜想假设、设计实验、验证结果等一系列科学探索活动,自主发现并掌握数学知识,以此深化对数学原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该教学模式不仅符合“双减”政策的要求,切实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还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鉴于此,教师在开展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时,应当巧妙运用探究式学习方法,将原本枯燥乏味的数学知识转化为引人入胜的探索任务,借助精心设计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引导他们一步步走入数学的奇妙世界。

例如,在“三角形面积计算”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探究式学习的方式,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来自主探索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课堂上,学生被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都配备了一套丰富的学具,里面有各种形状和大小的三角形纸片、剪刀、胶水等。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开始利用手中的学具进行自主探究,以拼接、割补、测量等方式,不断地尝试和摸索,最终得出了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这个过程中,学生不光体验到了数学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还学会了如何提出问题、如何猜想假设、如何进行实验验证,这些宝贵的经验和技能将伴随他们走过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之路,成为他们不断前行的动力和源泉。

(三)优化作业设计,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为了积极响应“双减”政策要求,缓解学生的课业压力,同时保障学科教学质量和学习成效,小学数学教师必须在作业设计上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智慧。除了要精简作业内容,避免那些重复、机械性的练习,更重要的是提高作业的质量和针对性,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激发和维系他们的学习兴趣,进而真正实现提质增效的目标。以下是具体的实施建议和策略:

1. 精简作业内容,避免机械重复

教师需要对现有的作业体系进行一次全面、仔细地审视,剔除那些低效、冗余的练习。机械重复的作业消耗了学生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极易引发他们的厌倦情绪,影响学习效果。所以,小学数学教师一定要着重选择那些能够巩固核心概念、提升解题技巧的题目,确保每一项作业都有其独特的价值和意义。

2. 注重作业质量,设计针对性作业

在精简作业的基础上,教师还需要对作业的质量加以重视,以具有针对性的作业代替以往“一刀切”的作业,准确捕捉学生在学习中的薄弱环节,进行有的放矢的练习。例如,针对学生在分数加减法上遇到的困难,教师可以定制一系列的专项练习题,帮助他们逐步攻克难关,提升解题技巧。这样的作业设计既能显著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又能有效增强其学习的自信心和动力。

3. 设计层次性作业,满足多样化需求

为了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应设计具有层次性的作业。例如,教师可以将作业按照难度划分为基础题、提高题和挑战题等几个层次,以适应不同水平学生的学习进度和能力。基础题旨在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提高题则引导他们向更深层次探索,而挑战题则为那些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展示自我、挑战自我的机会。这样分层次的作业设计不但能照顾到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还能促进优秀学生的个性化成长。

4. 多样化作业形式,激发学习兴趣

除了注重作业的针对性和层次性外,小学数学教师还应主动探索多样化的作业形式,包括口头作业、实践操作、项目式学习等。多样化的作业形式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意愿,帮助他们在实践中深化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例如,在学习几何图形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需要动手制作几何模型的任务,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图形的魅力;在学习统计与概率时,可以引导学生开展社会调查或数据分析项目,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想要实现提质增效,便需要教师从转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优化作业设计等方面做出努力。通过以上策略的实施,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减轻其课业负担,提高学科教学效果和质量。与此同时,这些策略也为小学数学教育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有助于推动小学数学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马艳梅.“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提质增效的实施途径[J].同行,2021(23):47-48.

[2] 周秋萍 . 基于“双减”的小学数学提质增效教学策略刍议 [J].学苑教育,2023(27):43-45.

[3] 萨日娜 . 学位核心,提质增效——基于“双减”的小学数学提质增效的策略 [J]. 世纪之星 - 小学版,2022(16):0187-0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