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素材积累的有效途径
言文宏
雷波县锦屏初级中学 61655
引言
写作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语言运用与思维能力的集中体现。初中阶段,学生逻辑思维逐渐发展,但在写作中常因素材不足而“无话可说”,文章缺乏真情实感和支撑内容。传统教学过于强调技巧,忽视素材积累,致使学生虽掌握框架却难写出有深度的文章。因此,探索适合初中生的素材积累途径,不仅能丰富知识和生活体验,还能促进语言表达与思维拓展,对于提升语文教学质量和培养综合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一、初中语文写作素材积累的现状与问题
目前在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学生在素材积累方面存在普遍不足。首先,学生获取素材的渠道过于单一,多数依赖课本和课堂所学内容,缺乏自主拓展和多元来源,导致写作内容局限,缺乏新意和独特性。其次,部分学生缺乏长期积累的习惯,即使偶然接触到有价值的素材,也往往没有及时记录和整理,最终造成学习资源的流失,难以在写作中加以运用。此外,许多学生在素材的应用环节存在明显问题,常常出现“有素材而不会用”的情况,无法将积累与具体的写作主题相结合,导致文章内容空洞,甚至与题意脱节。更为突出的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普遍偏重应试导向,强调写作技巧与考试套路,而对素材积累的系统性指导不足,使得学生在写作时缺乏坚实的素材支持,文章往往难以展开。整体来看,当前初中生在写作中主要面临“缺少素材、不会积累、不会运用”的困境,这种状况不仅制约了写作水平的提高,也影响了学生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发展,因此亟需通过教学改革和学习策略的优化来改善。
二、通过阅读实现素材的广泛积累
阅读是获取写作素材的核心途径,也是提升语言与思维能力的重要方法。初中语文教材本身包含大量经典作品,这些作品的语言优美、思想深刻,能为学生提供直接借鉴。但仅依赖教材是不够的,教师应鼓励学生走出课堂,广泛阅读课外书籍,如古典名著、现代散文、社会评论和科普读物等,以获取不同层面的知识和素材。通过多样化的阅读,学生不仅能积累人物事迹、社会现象、自然景观,还能在潜移默化中培养语言敏感度和逻辑思维。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建立“读书笔记”,记录下经典句子、富有启发性的观点和触动心灵的情感片段,逐步形成属于自己的素材库。这种长期的积累既能在写作中直接引用,也能在无形中丰富表达,提升文章的深度和感染力。与此同时,教师还应指导学生学会分类整理所积累的阅读素材,例如将其分为人物、景物、情感和议论类,便于在不同写作任务中快速调用。阅读积累不仅帮助学生理解不同文体的写作风格,还能使他们在表达时更加条理清晰、富有创造性,从而为写作提供更为坚实而持久的支撑。
三、从生活体验中积累真实素材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真实的体验往往比抽象的知识更能打动人心。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在观察世界、感受生活的关键时期,他们对周围事物敏感,往往能够捕捉到一些细小而动人的细节。教师应鼓励学生学会在平凡的日常中发现写作的亮点,家庭中的亲情互动、校园里的学习与交流、社会生活中的小事件,甚至一段旅途、一场运动,都可能成为触动心灵的写作灵感。学生可以养成用文字记录生活的习惯,例如通过写日记、周记,及时将自己的见闻和感悟整理下来,这种积累不仅能形成素材储备,还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表达自我。同时,教师应创造机会让学生走出课堂,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如参观访问、公益劳动、志愿服务或乡村调研等,让学生在真实场景中体会生活,增强对社会的理解。这些实践经历不仅丰富了学生的写作内容,还能培养他们细致入微的观察力和真切的情感表达能力。通过将生活体验转化为写作的源泉,学生的作文能够避免空洞和套路,更加贴近现实与心灵,也能更好地展现个人成长轨迹和社会责任感。
四、借助影视与网络资源拓展素材积累
在信息化和媒介多元化的时代,影视作品和网络资源已经成为学生不可忽视的重要素材来源。优秀的影视作品通过生动的情节、鲜明的人物形象和深刻的主题思想,展现了丰富的社会现实与人生智慧,这些都能成为学生作文中鲜活的论据与表达素材。学生在观看影视作品时,不应只是消遣娱乐,而应学会思考人物的命运、情节背后的价值观和社会意义,从而在写作中更有深度地加以借鉴。与此同时,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了即时、广泛的信息渠道,能够帮助他们快速了解国内外热点新闻、文化事件和社会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浏览网络信息时注重甄别其真实性和价值性,避免盲目吸收和照搬,而应有选择地记录和整理其中有意义的素材,形成个人的“电子素材库”。例如,学生可以将一些新闻事件与个人的阅读体会或生活体验结合,形成富有个性的写作思考。通过影视与网络资源的合理利用,学生的素材积累将更加多元化和时代化,他们的作文不再局限于教材和生活琐事,而是能够与社会现实紧密相连,展现独立的思考与广阔的视野,从而提升文章的思想深度和现实价值。
五、在写作训练中实现素材的再积累与转化
写作不仅是表达思想的过程,更是一种持续的积累与反思。学生在一次次写作实践中不断接触、筛选和运用素材,这一过程本身就是素材的再积累与转化。例如,在完成一篇作文后,学生应主动回顾和分析自己使用的素材,思考哪些素材在表达观点时发挥了积极作用,哪些显得冗余或不够贴切,并将有价值的部分进行整理、分类,归入个人的素材库中,逐步形成系统化的积累。教师在作文讲评环节,也应当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反思素材的使用方法,帮助他们学会如何在不同题材间迁移运用,避免生搬硬套。随着写作次数的增加,学生会逐渐掌握从写作实践中提炼、总结和改造素材的能力,形成“写作—反思—再积累—再写作”的良性循环。长期坚持下来,学生的素材库将不断丰富,其运用的灵活度也会显著提高。更为重要的是,学生通过这种不断的实践与反思,不仅能积累素材,还能养成独立思考和批判性筛选的习惯,使他们的文章更加充实、真实且富有深度与新意,从而推动写作水平在稳步提升中实现质的飞跃。
结论
素材积累在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具有基础性作用,是学生写作水平提高的关键。通过阅读积累、生活体验、影视与网络资源利用以及写作训练中的再积累,学生能够逐步建立起多元化、系统化的素材库,为写作提供源源不断的内容支持。同时,教师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发挥引导作用,帮助学生形成素材积累的意识和方法。未来,随着教育信息化的不断推进,素材积累的方式将更加多样化与智能化,教师可以借助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工具,帮助学生实现更精准、更高效的素材积累与运用,从而进一步提升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参考文献
[1] 文燕 . 初中语文教学中跨学科融合教学的策略研究 [J]. 中学课程辅导 ,2024,(36):78-80.
[2] 王志勇 . 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多元评价体系的构建策略 [J]. 初中生辅导 ,2024,(36):34-36.
[3] 平兰芳 . 初中语文写作教学培养创新思维“ 三路径”[J]. 中学语文 ,2024,(35):5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