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核心素养导向下初中数学“大单元”教学设计的实践研究

作者

李佳

平邑县郑城镇第二初级中学  273312

引言: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核心素养已经成为学科教学目标的新方向。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包括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运算能力以及数据分析等多个方面,其本质是培养学生能够理解、应用和迁移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然而,传统初中数学课堂长期受制于应试导向,教学过程往往以教材章节为单位,逐点讲解、逐题训练,导致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停留在零散记忆与机械练习层面,缺乏整体性和系统性。大单元教学的提出,正是为了回应这一弊端。所谓“大单元”,是指以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将教材内容进行跨章节、跨领域的整合,形成围绕主题的学习单元,从而实现知识、能力与素养的全面培养。在核心素养导向下,初中数学大单元教学不仅强调知识的系统化,还注重数学思想与方法的内化,帮助学生在更大范围内建立联系,提升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将从理念内涵、设计策略、实践路径和实施成效等方面对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初中数学大单元教学设计展开研究与探讨。

一、大单元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与价值意义

1.1 大单元教学的理念基础

大单元教学设计的提出源于教育理念的转型。首先,它顺应了核心素养的价值导向。在传统教学中,教师通常以章节为单位,注重知识的点状传授,而忽视了学科内在逻辑和跨章节联系,导致学生难以将所学知识灵活应用。大单元教学强调在更大范围内进行知识整合,以学科素养为目标,将分散的知识点串联起来,形成结构化的知识体系。其次,它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强调任务驱动和问题导向,让学生在解决综合性问题的过程中主动建构知识与方法,从而获得更深层次的学习体验。再次,大单元教学能够打破教材限制,将课堂与生活、社会和科技发展相联系,培养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真实情境的能力。这种理念上的转变,为数学学科从“重结果”到“重过程”,从“重解题”到“重素养”的转向提供了理论依据。

1.2 大单元教学的价值意义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实施大单元设计具有多方面的价值。首先,它有助于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通过大单元的整体性学习,学生能够在知识掌握的同时理解数学思想,形成综合分析和建模能力。其次,它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通过将多个相关知识点进行统整,减少重复讲解,避免割裂教学,从而在有限的课时中实现更高效的教学目标。再次,大单元教学促进了学习方式的转变。学生不再仅仅依赖机械练习,而是通过探究任务、小组合作和项目化学习等方式,提升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最后,从教育公平和素质教育的角度看,大单元教学强调因材施教和层次化设计,既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拓展空间,也为学困生提供基础支持,全面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二、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大单元教学设计策略

2.1 教学目标的确定与素养导向的结合

在大单元教学中,目标确定是首要环节。与传统教学中以知识掌握为目标不同,大单元教学的目标应当体现核心素养的要求。例如,在“函数与图像”的大单元中,教学目标不应仅停留在“会画函数图像”或“会解函数题”,而是应扩展为“理解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意义”“培养运用函数关系进行建模和预测的能力”。因此,教师在设计目标时要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有机统一,使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不仅获得知识技能,还能发展数学思维、增强学习兴趣与责任意识。

2.2 教学内容的统整与结构化设计

内容统整是大单元教学的核心环节。教师应当打破教材章节的界限,按照主题或核心问题对知识进行重组。例如,将“平面几何”与“代数计算”结合,设计以“几何中的代数思维”为主题的单元,帮助学生在综合运用中理解学科间联系。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需要明确知识的逻辑结构,理清先后顺序,构建知识网络,确保教学内容层次分明、结构清晰。同时,在内容统整中还应注重联系生活实际,设计与真实问题相关的情境,如通过统计图表分析校园能源消耗,或者通过几何知识设计简易建筑模型,使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数学价值。

2.3 学习任务的设计与课堂活动的开展

任务设计是大单元教学的动力所在。在核心素养导向下,任务应具有真实性、综合性与挑战性。例如,在“概率与统计”的单元中,教师可以设计“校园垃圾分类现状调查”的任务,让学生通过数据收集、统计分析和结果展示来完成学习目标。此类任务能够促进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合作意识。同时,课堂活动应注重多样化和互动性。教师可以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实验操作和信息技术手段来丰富课堂形式,使学生在探究与交流中实现知识迁移与能力提升。课堂评价也应强调形成性,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思维方法与问题解决策略,而不仅仅是最终结果。

三、大单元教学的实践路径与实施成效

在实际教学中,大单元教学需要从整体规划、课堂实施与评价反馈三个方面落实。首先,教师应在学期初进行单元整体规划,确定主题主线和素养目标,设计单元任务与评价方案。其次,在课堂实施过程中,应注重灵活性与生成性,教师既要引导学生完成既定任务,也要关注课堂中的即时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度思考。再次,在评价环节,应采用多元化方式,将结果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通过学习档案、课堂观察、学生自评与互评等方式,全面记录学生的发展过程。实践表明,大单元教学能够显著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主动性。例如,在函数单元的实践中,学生通过实际数据绘制函数图像,讨论不同模型的适用性,不仅加深了对函数本质的理解,还培养了建模和分析能力。

四、结论

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初中数学大单元教学设计是应对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探索,其价值在于实现知识、能力与素养的统一,推动学生全面发展。通过明确素养导向目标、统整教学内容、设计综合性任务和多元化评价,大单元教学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促进他们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与深度的学习能力。然而,在实践中仍存在教师设计经验不足、教学评价体系不完善等问题,需要在未来加强教师培训、优化课程资源和完善制度保障。展望未来,大单元教学将进一步与信息技术、跨学科教育和项目化学习相融合,推动数学教育向着更加智能化、个性化和实践化的方向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与综合素养培养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卢小英 . 核心素养导向下初中数学大单元教学实践研究 [J]. 甘肃教育研究 ,2024,(14):111-113.

[2] 郑成绩 . 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初中物理大单元统合课教学设计与实践——以“能量”单元为例 [J]. 中学物理 ,2024,42(16):12-15.

[3] 李璞 .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数学“代数式”单元教学设计策略与案例研究 [D]. 西南大学 ,2024.DOI:10.27684/d.cnki.gxndx.2024.0028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