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化工设备管理中常见故障诊断与控制对策

作者

毕淑芬

370305197802113124

引言

在化工生产中,机械设备工况复杂,极易失效引发安全事故,造成人员伤亡与环境污染。研究设备安全特性是预防事故的关键。故障诊断技术则能借助技术手段提前察觉设备异常,避免突发故障,提高设备运行可靠性与生产效率,不仅保障生产安全,降低维护成本,延长设备使用寿命,还为化工行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1 化工设备常见故障类型

化工设备的常见故障主要可以划分为机械故障、热工故障、电气故障和仪表故障,这些问题通常源于设备的高负荷运行和复杂工况环境。机械故障的表现形式包括磨损、腐蚀、松动和变形,其中磨损常发生在轴承和齿轮等旋转部件,摩擦系数的异常增大以及材料的接触疲劳是导致磨损的关键因素,而腐蚀通常是化学反应或电化学反应的结果,主要受到介质的pH值、温度和流速的影响。热工故障则集中于涉及传热的设备,如换热器或锅炉,其典型问题包括结垢和热应力破坏,热应力破坏的成因通常与设备内部温差剧烈变化有关,这可通过热成像技术和有限元分析评估。电气故障主要表现为电机过载、短路和接地问题,短路多由绝缘层老化或机械损伤引发,而接地问题则常伴随设备外壳的漏电风险。仪表故障作为自动化系统中的核心问题,通常包括传感器失效、信号干扰以及数据中断,这些问题的产生常与高温、高压及电磁干扰环境密切相关。通过深度分析故障的具体成因与影响,可以为设备管理提供可靠的理论支持。

2 化工机械设备的常用故障诊断技术分析

2.1 振动监测与分析技术

振动监测与分析技术在化工机械设备故障诊断中较为常用,尤其是对泵、压缩机、风机等旋转设备的健康状况进行监测。设备运行时,振动信号能反映出机械系统内部的问题,如轴承磨损、齿轮啮合不良、对中不良等,可以安装加速度计、速度传感器以收集振动信号,再利用傅里叶变换将信号转化成频谱图,分析频谱图中出现的特征频率,就能判断设备具体的故障类型。

2.2 红外热成像技术

红外热成像技术基于物体辐射热量差异进行非接触式温度测量。在化工机械设备故障检测中,用红外线热像仪捕捉设备表面温度分布图像,将温度差异转化为热图,可发现潜在的故障隐患。机械设备运行时,异常温度分布往往是故障前兆。电气设备接触不良、过载或绝缘破损会出现局部过热现象,在红外热像图上显示为高温区域;在液压系统中,油泵、阀门等部件磨损或泄漏会导致局部温度升高,通过红外热成像可快速发现这些问题。

2.3 超声波检测技术

超声波检测技术是一种高精度的无损检测方法,广泛应用于金属部件的裂纹识别和管道泄漏定位,其核心原理基于超声波在材料中传播时的反射和散射特性。当超声波遇到裂纹、空洞或异物时,部分波形会发生回波反射,反射信号的强度和延迟时间可用于精确测量缺陷的位置和深度。脉冲回波技术是最常用的检测手段,通过发射超声波脉冲并分析回波信号,可量化裂纹深度达到亚毫米级精度。在泄漏检测领域,超声波探测仪能够捕捉高速气体或液体通过微小裂隙时产生的高频噪声,这对长距离管道或隐蔽部位的缺陷尤为有效。现代超声波设备结合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和实时成像功能,不仅可以生成清晰的缺陷图像,还支持自动缺陷分类与评估。其穿透深度可达数十厘米,可有效检测高压容器和厚壁管道的内部损伤。超声波检测还具有高度灵敏性和广泛适用性,是确保化工设备结构完整性和运行可靠性的关键技术之一。

3 化工设备故障控制对策

3.1 健全设备健康管理体系

实时监测与数据采集是设备健康管理的基础,通过在设备的关键部位安装传感器,能够持续收集设备运行状态的数据,如温度、压力、振动、流量等参数。这些实时数据不仅为日常监控提供了依据,还能在出现异常时及时发出警报,减少突发性故障的发生。通过持续的数据采集,能够为后续的故障分析和维护决策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故障诊断与预测模型通过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深入分析,能够识别设备潜在故障的模式和趋势。采用统计学方法、机器学习算法等技术,对设备历史数据进行建模,可以预测设备在某一时期内的故障概率和可能的故障类型,为提前维护提供了依据,避免了因设备突然故障造成的生产停滞和损失。

3.2 优化维修与保养流程

标准化维修流程和作业指导书的制定是优化维修流程的基础,通过规范化的操作流程和详细的作业指导书,能够明确维修人员的操作步骤和作业要求。标准化流程的实施能够避免人为因素导致的操作失误,确保维修过程的一致性和规范性,提高维修效率和质量。作业指导书应包括设备维护的具体内容、检查方法、注意事项及常见故障的处理办法,确保每个环节都得到科学合理的执行。维修质量控制与反馈机制是优化流程中不可忽视的环节。在设备维修完成后,应对维修质量进行严格检查,确保维修工作达到预期效果。建立反馈机制,及时收集维修后的运行数据和设备状态,发现问题并进行修正。通过数据分析,能够有效识别常见故障类型和设备薄弱环节,优化维修策略并不断改进维修质量。优化检修周期与工作流程是提升设备运行可靠性的重要手段。通过对设备运行数据的分析,结合设备实际状况,可以合理设定检修周期,避免过度或不足检修,减少设备过度停机或故障发生的风险。优化工作流程能够减少设备维修的时间和成本,提升维修效率,同时降低设备停机时间,提高生产效率。

3.3 开展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预防性维修为主

预防性维修是通过预先制定科学的设备维护保养计划,在设备发生明显故障前采取预防措施,以保持设备完好、可靠运转的一种维修方式。相对事后故障维修,预防性维修具有主动性强、经济性好的特点,是现代设备管理的主流模式。但预防性维修的关键是准确把握设备的健康状态和故障征兆,这就离不开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技术的应用。化工设备的种类多、工况复杂,很多关键参数无法直接测量,给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带来了挑战。因此,要因地制宜地选择监测参数和测点,如对于泵、压缩机等回转设备,可以重点监测其振动、温度、润滑油品质等参数;而对于塔器、换热器等设备,可以重点监测其压力、过程参数等。在选择监测参数的基础上,还要优选合适的信号采集和传输方式,搭建完善的在线监测系统,实现对设备状态的实时监控,并运用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技术,对监测数据进行智能分析,及时发现设备的劣化趋势和潜在故障。

结语

通过对化工设备工作原理、智能故障诊断技术以及故障预测维护方法的深入分析,可以发现振动分析、热成像技术和油液分析技术为化工设备的故障预测提供了有效的手段。这些技术的综合应用能够提前发现设备的潜在故障并进行有效预防,从而避免突发性设备故障,提升生产效率,减少设备停机时间和维修成本。

参考文献

[1] 许继远 . 化工设备故障智能诊断与预测维护技术研究 [J]. 聚酯工业 ,2025,38(04):101-103.

[2] 张瑞峰 , 王庆远 , 韩俊鹏 . 化工设备管理中常见故障诊断与控制对策 [J].山东化工 ,2025,54(12):160-161+165.

[3] 鲁 建 荣 . 化 工 设 备 检 维 修 管 控 模 式 研 究 [J]. 中 国 设 备 工程 ,2025,(S2):105-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