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初小衔接教学的困境与突破策略探究

作者

赵丽霞

山东省宁阳县第二十中学 271411

引言

作为基础教育链条中连接起始与中间部分的关键环节,小学升入初中的时期既是学生们自身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时间节点,亦为他们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塑造自己核心素养及知识体系奠定最为重要的基石阶段。在这一阶段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需要加以解决的实际难题,比如课程内容衔接不顺畅、教学方式方法形式化特征较浓、学生在心理方面面临适应性问题较为严重等情况都阻碍了整体效果得到提高的现象屡见不鲜地出现出来。为了系统化地应对这些问题而让整个质量能够取得全面提升的目的得以达成,在此基础之上展开更为广泛的深入思考并给出具备实际操作指引意义的相关建议成为了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内容。

1 初小衔接教学的重要性

初小衔接教育有着诸多的重要性。从个体发展的角度看,这个阶段属于学生身心成长的关键时期,牵涉到学习环境,课程内容以及教学方法的改变,良好的初小衔接教育有益于学生达成平稳过渡,减轻因环境改变而产生的心理压力和学业负担,从而为学生的后续发展给予有力的支持。从知识体系构建的角度来说,初小衔接教育肩负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任务,既要巩固小学阶段的核心知识点,又要为初中阶段的学习做好充分的准备。形成科学系统的初小衔接教育体系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它有益于学生知识体系的整合与改善,有益于学生的综合才能和学习才能的提升。从教育质量提升的视角来讲,初小衔接课程属于基础教育的关键构成部分,它的实施成效直接影响整个基础教育阶段的授课成果,深入挖掘这方面理论根据并开展实际探寻,找出切实可行的改良方法,对于助力基础教育优质发展,培育高素质人才,有十分重大的现实价值。

2 初小衔接教学的困境

当下教育体系里各个学段教学内容的衔接与递进关系明显存在欠缺,小学与初中在课程设计及目标定位方面虽各有侧重,不过一些关键知识点在不同年级之间出现了重复情况,既造成资源浪费又降低学习兴趣,很多初中阶段的重要概念和技能培养缺少前期铺垫,致使学生踏入初中时承受较大适应压力。在教学方法上,小学大多采取直观演示与实践探索并用的形式,初中则偏重理论解析与逻辑推理,这种改变对部分学生来说具有一定难度,很容易引发他们在新环境里的焦虑情绪。

3 初小衔接教学策略

3.1 初小课程内容亟需统筹规划加强力度

教育主管部门以及学校应当组建专门工作组,针对小学和初中课程标准展开解读工作,明确各个学段核心素养目标以及学科知识之间的联系,剔除掉重复部分,从而形成逻辑严谨、条理清晰的课程体系。小学教师需要提前了解初中教学大纲所要求的知识点,在日常授课时适当地穿插一些基础知识与技能训练,给学生平稳过渡打下基础。依照学情恰当安排教学策略与方法,防止由于知识衔接不当造成学生学习出现困难。

3.2 初小教学方法衔接桥梁的构建

小学和初中教育模式的巨大差异,成为学段衔接时难以跨越的障碍,要解决此问题,就须创建两者之间教学策略的协同机制。小学教师要在游戏化学习和情境创设里慢慢渗入抽象思维与逻辑推理训练,通过轻松愉快的方式塑造学生的初步逻辑意识。在课程当中,可通过实验探究活动引领学生自行观察,剖析并归纳规律,从而唤起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和理性思维品质,初中教师则要重视教学方法的多种化规划,按照学生个体差异和课程特点灵活选用恰当的教学形式。针对理论性较强的学科概念,可以借助图表解析、案例分析等直观教学手段来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而在实践操作环节,则需要安排实验探究或者实地调研之类的活动,让学生在真实的场景里加深对核心知识的认识和运用,在小学教育阶段,教师团队要更多地开展交流协作,共同去研究适应过渡期的教学方案,形成起高效的联动式教育教学体系。

3.3 强化初小教学评价的衔接机制

教育发展当中,教学评价占据很重要的地位。小学过渡到初中这个阶段尤其如此,现在小学生的教学评价大多用过程性、激励性的办法,初中则是以结果性、选拔性的考核手段为主,二者之间存在差别,孩子从小学升到初中以后,一下子很难适应这样的考核方式,难免会出现挫败的感觉和心理上的负担,所以构建起一套初小教学评价系统的连接机制意义十分重大。小学老师要守住过程性评价长处,并且可以适当加入结果性因素,引领孩子渐渐习惯用学业成绩评价他们本人的发展状况,促使孩子各方面健康成长。初中教育工作者要努力形成以过程为导向的评价体系,从学业进展、投入程度以及潜在能力等多个方面来全面考察学生,给他们的付出予以充分的认可并给予积极的鼓励,从而激发起他们内心的学习动力,而且,小学与初中阶段还要共同创建起统一的评价标准,保证评价工作具有系统性和延续性,这样就能为学生实现顺利过渡给予有力的支持。

结语

初小衔接教育属于基础教育范畴里十分关键的一环,它对于学生的长远成长有着深远的影响意义。本研究展开之后,当前该领域存在着许多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其打破的时机已经到来,从课程体系的设计,教学方法的革新到评价体系的改善等核心部分,都需要全面的统筹规划并细致地落实,只有推进这些改革措施的开展,才可能真正改进初小衔接教育的水平,帮助学生成功地从小学跨入中学,并且为其全方位的成长奠定坚实的根基,往前看,依然要不断地探寻更新的道路,给初小衔接教育带来持久的动力和活力。

参考文献

[1]吴海珍.新课标视域下小初教学衔接策略探析———以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为例[J].教育科学论坛,2021(28):20-22[2]李艳丽.小初衔接的数学学习准备[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19,39(2):40-41[3]王红权.一般观念统领下的“初小衔接”要衔接什么、如何衔接[J].数学通报,2022,61(10):2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