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背景下物理教学中育人功能的有效渗透
于伟
乌鲁木齐市第七十一中学
引言
近年来,随着教育部推行“课程思政”教育理念,越来越多的学科在其教学中开始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这一理念的核心是通过学科教学实现立德树人,促进学生在知识学习的同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物理学科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同时,承载着育人功能,通过物理教学传递科学的精神、方法与理念,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与社会责任感。本文旨在分析“课程思政”在物理教学中的有效渗透路径,以期为物理教师提供实践指导,并为课程改革提供理论支持。
一、课程思政理念下物理教学育人功能的内涵
1. 物理教学的育人功能
物理教学不仅仅传授基础理论和实验技能,涵盖了知识的学习、技能的掌握以及价值观的培养。物理学科强调逻辑思维和严谨的科学态度,这些思维方式在学生日常生活中具有广泛应用。例如,物理学的原理可以帮助学生培养批判性思维,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学生能够运用物理知识分析现象,提炼解决问题的策略。这种思维模式不仅促进了学生学术能力的发展,还为其日后的工作和生活提供了科学的决策依据。
2. 课程思政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
物理教学中的“课程思政”理念强调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学科知识的传授中。通过物理学的内容,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例如,在物理课程中介绍科学家的贡献,不仅仅讲解其学术成就,还应关注其为人类社会发展所做的努力与牺牲。物理教学中,通过解析这些科学人物的事迹,学生不仅学习到知识,还能深刻体会到科学精神、创新精神与社会责任感的内涵。这种教育方式将学科知识与个人成长、社会进步相联系,促进学生在科学素养和社会意识方面的全面发展。
3. 物理教学中育人功能的实现途径
在物理教学中,育人功能的实现途径多样。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教学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物理原理与实际社会的关系。例如,在讲解电学部分时,可以结合现代社会对能源的需求,讲述如何通过科学方法解决电力资源问题,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实验教学也是重要的育人途径,实验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还能够通过团队合作培养其集体主义精神。通过设计实践性强的项目,学生可以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综合素质,增强团队协作能力。物理教学的育人功能不仅仅体现在知识传授上,更在于通过科学教育塑造学生的品格和价值观。
二、人教版2024 年新教材中的思政元素与教学实践路径
1. 人教版2024 年新教材中的思政元素分析
人教版 2024 年新教材在物理教学中充分融入了“课程思政”的理念,通过引导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的过程中思考社会、国家和个体之间的关系。教材不仅仅局限于物理学科本身的知识传授,还通过各类社会应用背景的引入,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例如,教材通过物理学原理与社会发展相结合,帮助学生理解科技进步如何推动国家的发展,进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创新精神。物理教材中每个章节的设计不仅呈现了科学的原理,还通过具体的科技应用背景,唤起学生对社会问题的关注。
2. 基于“课程思政”理念的物理教学设计
在物理教学设计中,教师要根据人教版 2024 年新教材的内容,结合“课程思政”理念进行教学目标的设置与活动组织。教学目标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物理知识,还要引导学生通过物理学科的学习,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设置与社会发展、国家进步密切相关的问题,激发学生思考社会问题和科技发展之间的联系,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例如,在讲解电磁学内容时,教师可以结合国家对新能源和绿色能源的重视,探讨物理学如何推动能源技术的创新与环保理念的落地。这不仅仅是讲解电磁波传播的物理原理,更是通过与国家发展战略的对接,引导学生意识到科技创新在国家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通过这种教学设计,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物理知识与社会实际需求联系起来,增强他们的创新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在教学方法上,物理教师可以采取项目式学习、探究式学习等多种方式,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团队合作来完成课题任务。这种方式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不仅增强了他们的物理实践能力,还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与创新能力。通过这样的方法,物理教学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而是成为学生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平台。
3. 思政元素在物理课堂中的实践路径
物理教学中,思政元素的融入是通过具体教学活动的设计和实施来实现的。教师应在课堂上通过分析物理学的历史背景与现代应用,帮助学生理解物理学的发展与国家、社会的进步紧密相关。例如,在讲解相对论时,教师可以介绍爱因斯坦的科学成就及其对人类文明的贡献,不仅让学生理解相对论的科学原理,还能够引导学生思考爱因斯坦的科学精神和社会责任。课堂讨论和小组合作学习是另一种有效的教学路径。在讨论环节,教师可以设计与社会问题相关的课题,如如何利用物理知识解决环境污染、能源短缺等全球性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在小组合作中,学生们不仅要运用物理知识,还要发挥创新思维,共同探讨解决方案。这种教学方式能够让学生深刻认识到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也能够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在课外活动方面,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参加科技竞赛、科学实验、创新项目等活动,让学生将物理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增强其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课外活动也是一个让学生接触社会实际、了解社会问题的窗口,通过这些活动,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与社会实际相结合,深刻理解物理学对社会和国家的影响。
结论
“课程思政”理念的引入,使得物理教学不仅限于知识传授,更肩负起培养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的重要任务。通过人教版2024 年新教材的实践,物理教师在教学中有效渗透思政元素,帮助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的同时,理解科学技术与国家发展、社会进步之间的密切关系。物理教学通过引导学生思考科学的社会价值,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社会责任感和集体主义情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未来,物理教师应不断深化“课程思政”理念的实施,创新教学方式,优化课堂设计,为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社会责任感和科学精神的时代新人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 (2020). 《关于全面提高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
[2] 人教版2024 年新教材《物理》.
[3] 李明 . (2021). 物理教学中的育人功能探析 .《物理教师》, 29(2), 45-49.
[4] 刘伟. (2022). “课程思政”理念下的学科教学改革. 《教育研究与实践》,35(4), 123-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