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的绿色筑坝技术研究

作者

梁丽萍

620403199101010329

引言:

水利水电工程作为重要的基础设施,对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传统的施工方法对环境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因此绿色筑坝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成为了工程领域的关注焦点,文中将重点探讨绿色筑坝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的实际应用,分析其优势和挑战,旨在为未来工程提供借鉴和参考。

一、绿色筑坝技术概述

(一)生态保护技术

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生态保护技术的应用是绿色筑坝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保护技术旨在最大限度地减少工程建设对周围环境的破坏,保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生物多样性,主要方法包括生态护坡、生态湿地恢复、植被恢复等,生态护坡技术通过在坝坡表面种植适宜的植物,防止水土流失,增强边坡的稳定性和抗侵蚀能力,植被恢复技术则利用本地植物种类,在施工区域内种植或恢复原生植被改善生态环境,提高景观效果,湿地恢复技术通过建设人工湿地或恢复自然湿地,改善水质,提供栖息地,维护生态系统平衡,施工过程中还需要采取措施减少噪音、粉尘和废水等对环境的污染,确保施工过程对周围生态环境的干扰降到最低,通过这些生态保护技术的综合应用水利水电工程不仅能实现其功能目标,还能在施工和运营过程中与周围环境和谐共存,促进区域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二)可持续材料选择

绿色筑坝技术中,可持续材料选择是实现环保目标的关键环节,在水利水电工程中传统的建筑材料往往对环境造成较大影响,因此选择环保、可持续的材料是绿色筑坝的核心要求,可持续材料包括再生材料、低碳材料和本地材料等,再生材料的应用如再生混凝土和再生钢材,不仅可以减少资源消耗还能有效降低废弃物的处理压力。低碳材料如高性能混凝土、地聚合物混凝土等,通过减少生产过程中二氧化碳的排放进一步降低了工程的碳足迹,本地材料的优先使用,减少了材料运输过程中的能耗和排放,同时还支持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材料选择过程中还需考虑其对环境的长期影响,如耐久性、可回收性和对生态系统的友好性,通过科学合理的材料选择能够显著降低工程建设和运营过程中的环境负荷,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确保工程的可持续性发展,施工单位在材料选择上应加强与科研机构的合作,不断引进和应用新型绿色材料,推动水利水电工程领域的技术进步和绿色发展,在实际施工过程中严格执行材料采购和使用标准,确保所选材料符合绿色筑坝技术的要求,从源头上实现绿色施工的目标,通过综合应用可持续材料不仅有助于环境保护还能提高工程的整体质量和耐久性,为绿色水利工程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1]。

二、能效管理与施工优化

(一)能效管理策略

1.能效监控系统

能效监控系统在水利水电工程中的应用,可以实时监测施工过程中的能耗情况,通过安装智能电表、水表和气表等设备收集能源消耗数据,并通过数据分析软件进行处理和分析,识别出能耗高峰和能效低的环节,进而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优化,例如能够发现施工设备的空转时间和低效运行状态,及时调整设备的使用时间和运行方式,提高能源利用率,能效监控系统还可以为能源管理提供数据支持,帮助制定科学合理的能效管理方案,实现施工过程的节能减排目标。

2.设备能效优化

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设备能效优化是提升整体能效的重要手段,施工单位应选用高效节能的施工机械和设备,如能效等级较高的挖掘机、混凝土泵车等,这些设备不仅能减少能源消耗还能提高施工效率,对现有设备进行能效改造和维护保养也是必要的措施,通过定期检查和维护设备,确保其处于最佳运行状态,避免因设备故障或性能下降导致的能耗增加,设备能效优化还包括合理安排设备的使用时间和顺序,避免设备的长时间待机和空转,减少不必要的能耗。

(二)施工过程优化

1.施工技术优化

施工技术优化在水利水电工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如预制装配技术、信息化施工管理技术等,可以显著提高施工效率,减少资源消耗,预制装配技术将部分构件在工厂预制完成,再运至施工现场进行组装,不仅可以缩短施工周期还能减少现场作业对环境的影响,信息化施工管理技术通过使用 BIM(建筑信息模型)等工具,进行精确的施工规划和管理,减少材料浪费和返工现象,优化施工工艺流程,简化施工步骤,采用流水作业等方式,都可以提高施工过程的效率和质量。

2.施工管理优化

施工管理优化是确保水利水电工程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应加强施工现场的管理,合理规划和布置施工场地,确保施工现场整洁有序,减少施工过程中的能耗和资源浪费,建立完善的施工管理制度,明确各个环节的管理责任和操作规范,确保施工过程有序进行,注重施工人员的培训,提高其节能环保意识和操作技能,确保其能够正确使用设备和材料,减少施工过程中的浪费和能耗,通过科学的施工计划和进度控制合理安排施工进度,避免因施工组织不当造成的资源浪费和工期延误。

通过实施能效管理策略和施工过程优化不仅可以显著提高水利水电工程的能效,减少施工过程中的能源消耗,还能提高工程质量和施工效率,实现绿色施工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这对于推进绿色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2]。

三、绿色筑坝技术的应用案例分析

(一)国内外典型案例

绿色筑坝技术在国内外的应用已取得显著成效以下是几个典型案例。中国的三峡大坝工程在建设过程中采用了多项绿色筑坝技术,该工程在施工过程中通过大面积植被恢复和生态护坡技术,显著减少了对周边生态环境的破坏,三峡大坝还采用了再生材料和高性能混凝土,有效降低了工程的碳足迹,瑞典的塔尔斯塔大坝在建设过程中,全面应用了可持续材料和先进的能效管理技术,通过使用再生混凝土和本地材料减少了材料运输过程中的能耗和排放,同时采用能效监控系统实时监测能耗,确保施工过程中的能源利用最优化,美国的胡佛大坝在建设时注重生态环境保护,采用生态湿地恢复技术,在坝区周围建设了多个人工湿地通过改善水质和提供栖息地,维护了区域生态系统的平衡,上述案例展示了绿色筑坝技术在实际工程中的成功应用,不仅提高了工程质量和施工效率还显著减少了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二)技术应用效果评估

绿色筑坝技术的应用效果显著,通过评估可以发现其在多个方面的优势,在生态保护方面通过采用生态护坡和湿地恢复技术,水利工程周围的生态环境得到显著改善,例如三峡大坝的植被恢复和湿地建设,有效提升了区域的生物多样性,减少了水土流失和环境污染。在能效管理方面通过能效监控系统和设备能效优化措施实现了能源利用的最大化,以瑞典塔尔斯塔大坝为例,能效监控系统的应用使得能耗降低了约 20% ,同时设备的高效运行也提高了施工效率和质量,在材料选择方面通过使用再生材料和本地材料不仅减少了资源消耗和碳排放,还降低了工程成本,胡佛大坝的再生混凝土应用,使得项目的碳排放量减少了 15% ,同时材料运输成本也有所降低,通过施工技术和管理的优化施工过程中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得到了有效控制,预制装配技术和信息化施工管理技术的应用,使得施工周期缩短,现场施工的环境影响降至最低,综合评估显示,绿色筑坝技术不仅在环境保护和能效管理方面表现出色,还在提高施工效率和降低成本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为未来水利水电工程的绿色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3]。

结束语:

绿色筑坝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中的应用,不仅有助于减少环境负面影响还能提高施工效率和工程质量,通过对生态保护技术、材料选择、能效管理等方面的研究和应用,未来的水利工程将更加注重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持续优化和推广绿色筑坝技术,对于实现工程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双赢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刘荣凤. 水利工程施工组织与资源优化调度策略研究[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电子版),2024,(14):182-184.

[2]徐玺坤.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帷幕灌浆施工技术的应用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24,(14):185-187.

[3]杨彩云.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控制与管理改进措施[J].水上安全,2024,(08):146-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