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背景下幼儿社会发展研究
朱嘉仪
昆山陆家中心幼儿园 江苏昆山 215300
【摘 要】幼儿时期是儿童思想启蒙和行为习惯培养的关键时期,为了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和能力全面提升,社会各界需要将力量凝聚到一起,发挥合力作用,助力幼儿成长和发展。社会适应能力是每个人都需要具备的基础素养,对于幼儿,社会各界要注重其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幼儿今后必然要进入集体和社会之中,如果社会适应能力不过关,甚至会影响其一生成长。幼儿园教师和家长是培养幼儿社会适应能力,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指引者,必须要明确自身职责和使命,认真做好本职工作,履行相应职能,在潜移默化中发展幼儿社会适应能力,为其未来的成长保驾护航。
【关键词】幼儿;社会适应能力;发展与培养
一、引言
陶行知先生提出在促进幼儿社会适应能力发展的过程中,一定要尽量贴近幼儿生活,多给予幼儿一些自主锻炼的机会。教师和家长要学会放手,逐渐帮助幼儿摆脱对外界因素的依赖感,鼓励幼儿自主思考和解决问题,激发幼儿内心真实情感,为其提供实际锻炼的机会。教师和家长要真正融入幼儿生活,了解幼儿心理,站在平等的位置与幼儿对话,获得幼儿的尊重和信任,通过此方式激发幼儿潜在能力,启迪幼儿智慧和思维,促进幼儿健康全面地发展与成长。发展和培养幼儿社会适应能力需要长期坚持,逐步渗透,一定要把握好态度和方法,保证幼儿社会适应能力发展质量。
二、幼儿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实质
幼儿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与其自我意识发展、社会认知能力发展密切相关。幼儿的年龄较小,自我认知能力有限,自主意识比较强烈,比较注重自我感受与体会。当幼儿自我意识停留在生理自我水准上时,就是发展社会适应能力的关键阶段,只有度过这一阶段才能真正开始适应社会。一般来说,3岁之前的幼儿自我认知比较片面和狭隘,在3岁之后会逐渐走向一个深层领域,开始能够对外界环境和他人情绪做出敏感反应,这些反应包括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如开心幸福、紧张恐惧等,是幼儿所能表现出来的最直接的反应。但此时大多数幼儿自发性行为仍未出现,一直到幼儿成长到3—6岁期间,才会开始以自发形式出现一些社会性行为,如合作、分享等。从个体自我意识来说,当幼儿开始自发出现社会性行为时,其社会适应能力会逐步得到提升和进步。对于幼儿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幼儿园和家庭要承担最为重要的职责与使命,教师和家长要明确自身任务,做好教育引导工作,在积极配合、互相促进中助力幼儿成长,发展和培养其社会适应能力,及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幼儿成长提供保障。
三、幼儿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路径
(一)营造良好氛围,引导幼儿感知集体生活
文明礼仪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之一,德行是立身之本,每个人想要在集体和社会中生存都要具备良好的礼仪习惯。在发展幼儿社会适应能力时,教师要提高对礼仪教育的重视程度,为幼儿创设宽松、和谐的人文环境。在日常教学管理中,教师要严格规范自身言语和行为,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引导幼儿感知一些美好、高尚的行为,学会谦让、合作、分享等优秀品质,让幼儿时刻成长在积极向上的环境之中。例如在一些区域游戏中,教师要引导幼儿自主遵守游戏规则,要求幼儿自主排队、遵守纪律,同时要通过反复强调加深幼儿印象。
(二)提升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发展
幼儿社会适应能力的基础是提升幼儿生活自理水平,引导幼儿树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意识,帮助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教师和家长都要学会放手,不要让幼儿养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坏习惯。对于幼儿生活自理水平的提升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教师要将其渗透于幼儿园教学管理中的各个方面。《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对于幼儿健康教育的目标体现在一日生活之中,要保持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确保其具备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幼儿社会能力的发展与培养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养成教育,因此教师更要关注幼儿成长动态,在日常教学管理中注重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进步。
(三)多元文化发展幼儿社会适应能力
陶行知先生提出“大自然、大社会是活教材”这一教学理念,其贯穿于各个教育阶段之中,为幼儿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和理论支持。为了更好地发展幼儿社会适应能力,助力幼儿成长与发展,幼儿教师要充分利用身边的自然资源,引导幼儿走进自然和生活中,培养其积极健康的思想态度、行为习惯和社会情感,促使幼儿对社会产生积极情绪,在潜移默化中促进幼儿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起到“润物无声”的育人作用。
四、结语
综上所述,幼儿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与培养是社会各界的共同责任,也是学前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引导价值,提高对幼儿社会适应能力培养的重视程度,通过促进幼儿社会适应能力发展为其成长加分、为其未来发展保驾护航。为了实现理想效果,达成育人目标,社会各界要共同努力,教师和家长更要发挥重要作用,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方法,积极探索促进幼儿社会适应能力发展的思路和途径。
参考文献
[1]明均仁,朱秋雨,陈晓禹,马兰慧.家庭亲子阅读视角下幼儿社会能力的影响因素研究[J].图书馆建设:1-10
[2]钟典,裘指挥,范海霞,钟羽.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幼儿学习品质的影响:家长媒介干预的中介作用[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23,39(03):7-15.
[3]宋立婷.共情陪伴提高幼儿心理社会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J].现代农村科技,2023(02):82.
[4]黄明明,张园园,陈亮华.社会支持与农村幼儿教师长期从教意愿的关系:心理资本与职业幸福感的序列中介效应[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23,39(02):69-77.
[5]陈小芳.农村留守幼儿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困境与改善路径——以蓝田县厚镇为例[J].亚太教育,2023(04):1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