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地球物理监测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创新实践

作者

吴凯敏 燕轶男 李永林

内蒙古自治区地质调查研究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20

摘要:全球气候变暖成为人类生存和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重大挑战,环境保护成为全人类共同关注的焦点。地球物理监测技术凭借其高精度、大范围、实时性等优势,在环境保护领域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探讨了地球物理监测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创新实践,重点分析了其在环境灾害预警、生态监测以及污染治理中的应用。通过阐述这些技术的原理与创新实践,揭示其在环境保护中的重要价值,为推动环境监测技术的现代化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地球物理监测;环境保护;创新实践;灾害预警;生态监测;污染治理

0 引言

环境保护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速推进,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以及自然灾害频发等问题对人类生存和发展构成严重威胁。传统的环境监测手段往往存在局限性,难以满足复杂环境问题的实时监测需求。地球物理监测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监测手段,利用地球物理场的变化来获取环境信息,具有高效、精准、实时的特点。近年来,该技术在环境保护领域的应用逐渐增多,并展现出诸多创新实践,为环境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技术支持。

1 地球物理监测技术在环境灾害预警中的创新实践

1.1 地震灾害预警与监测

地震是自然灾害中最具破坏性的灾害之一。传统的地震监测主要依赖地震仪记录地震波,但其预警时间较短,难以有效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地球物理监测技术通过监测地壳应力、电磁场变化等物理量,能够提前捕捉地震活动的前兆信息。例如,利用高精度的电磁感应传感器,可以监测地下岩石在应力作用下产生的电磁异常信号。这些信号的异常变化往往预示着地震活动的可能性,从而为地震预警提供更长的时间窗口。此外,结合现代信息技术,如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算法,可以对海量监测数据进行实时处理和分析,进一步提高地震预警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1.2 滑坡与泥石流灾害监测

滑坡和泥石流灾害多发生在山区,对人类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地球物理监测技术在滑坡与泥石流灾害监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在潜在滑坡区域布设高精度的位移传感器和倾斜仪,可以实时监测山体的位移变化。当位移超过预设阈值时,系统会自动发出警报,为人员疏散和灾害治理争取时间。同时,利用电磁法和电阻率法监测地下水流的变化,能够提前发现泥石流的形成条件。例如,在降雨过程中,地下水流的电阻率变化可以反映土壤的饱和程度,当电阻率显著降低时,可能预示着泥石流即将发生。这种基于地球物理监测的灾害预警系统,能够有效提高滑坡和泥石流灾害的监测能力,减少灾害损失。

1.3 洪水灾害监测与预警

洪水灾害是全球范围内常见的自然灾害之一。地球物理监测技术在洪水灾害监测与预警中具有独特优势。通过在河流、湖泊和水库周边布设水位传感器和流速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测水位变化和水流速度。结合雷达测雨技术和卫星遥感数据,能够对降雨量和洪水淹没范围进行精准预测。此外,利用电磁感应技术监测地下水位的变化,可以提前发现洪水可能引发的地质灾害,如地面塌陷等。

2 地球物理监测技术在生态监测中的创新实践

2.1 森林生态系统监测

森林生态系统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对维持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地球物理监测技术在森林生态系统监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例如,利用高光谱遥感技术可以监测森林植被的叶绿素含量、生长状况和病虫害情况。通过分析植被反射光谱的变化,能够精准识别森林中不同树种的健康状况。同时,结合无人机搭载的激光雷达技术,可以获取森林地形和植被结构的三维信息,为森林资源管理和生态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2.2 湿地生态系统监测

湿地生态系统被誉为“地球之肾”,具有调节气候、净化水质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多种生态功能。地球物理监测技术在湿地生态系统监测中具有独特优势。通过在湿地布设水质传感器和水位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测湿地水体的水质变化和水位动态。利用电磁法和电阻率法监测湿地土壤的渗透性和盐碱化程度,能够为湿地生态修复提供科学依据。同时,结合卫星遥感技术和无人机监测,可以对湿地植被的分布范围和生长状况进行大范围监测。

3 地球物理监测技术在污染治理中的创新实践

3.1 土壤污染监测与修复

土壤污染是全球性环境问题之一,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构成严重威胁。地球物理监测技术在土壤污染监测与修复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例如,利用电磁感应技术可以快速检测土壤中重金属的含量分布。通过测量土壤的电磁感应响应,能够推断出土壤中重金属的污染程度和分布范围。同时,结合电阻率法和地质雷达技术,可以监测土壤的孔隙结构和污染物的迁移路径。这种基于地球物理监测的土壤污染监测技术,能够为土壤污染修复提供科学依据。

3.2 水体污染监测与治理

水体污染是全球范围内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构成巨大威胁。地球物理监测技术在水体污染监测与治理中具有独特优势。通过在河流、湖泊和水库中布设水质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测水体的化学需氧量、氨氮含量和重金属浓度等指标。利用声学多普勒流速仪监测水流速度和方向,能够分析污染物的扩散路径和扩散范围。同时,结合卫星遥感技术和无人机监测,可以对大面积水体污染进行快速监测和评估。例如,通过分析卫星遥感影像中的水体反射光谱变化,能够识别水体中的藻类爆发和有机污染物分布。

4 结语

地球物理监测技术在环境保护领域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通过在环境灾害预警、生态监测和污染治理中的创新实践,该技术为解决复杂的环境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然而,地球物理监测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仍面临一些挑战,如监测设备的精度和稳定性、数据处理和分析的复杂性等。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创新,地球物理监测技术将在环境保护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提供有力支持。

参考文献:

[1]陶志刚,邹锐,刘春国,等.我国市县地球物理监测资源评估[J].中国地震,2024,40(02):458-469.

[2]白利舸.干热岩储层时移地球物理监测与深度学习预测[D].吉林大学,2022.

[3]赵改善.二氧化碳地质封存地球物理监测:现状、挑战与未来发展[J].石油物探,2023,62(02):194-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