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应用型高校教育发展路径研究
和家欢 程浩 路亚星
河北美术学院设计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00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数字化转型已成为提升教育质量、推动教育公平的重要途径,尤其在应用型高校的教育改革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本研究通过文献综述探讨了教育数字化转型对应用型高校的影响,特别是在教育理念、教学模式、资源配置和管理方式上的革新。研究揭示了应用型高校在转型过程中面临的技术、教师素养和学生适应性等挑战,并提出了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教师数字化素养、深化产学研合作及推动教育管理智能化等优化路径,以期为应用型高校的数字化转型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实践参考。
关键词:教育数字化转型,应用型高校,教学模式,教育管理,数字化路径
引言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化转型已成为各行各业的必然趋势,以数字化重构教育生态,已成为应用型高校突破传统教育瓶颈的关键,也是在全球教育竞争中占据领先地位的重要手段。应用型高校作为培养创新型人才和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其教育模式和教育内容的创新发展,显然离不开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深度融合[1]。如何在数字化背景下进行教育创新、课程改革以及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成为当前应用型高校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本研究文献综述与案例分析,深入探讨了教育数字化转型对应用型高校发展的影响及其教育模式的变革需求,提出了优化应用型高校教育数字化转型的路径与策略。
1应用型高校教育数字化转型的现状、挑战与意义
应用型高校教育数字化转型是指在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背景下,通过数字技术的深度融入,实现教育理念、教学模式、资源配置和管理方式的全面革新[2]。其内涵主要体现在教育理念的转变、教学模式的创新、资源配置的数字化以及教学管理的智能化。具体而言,教育理念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强调个性化和自主学习;教学模式则通过线上线下融合,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个性化推荐和学习进度追踪;资源配置方面,数字化平台实现了教育资源的共享与高效利用;教学管理则依托智能化工具进行课程安排、成绩管理和质量监控,从而提高管理效率。
许多应用型高校在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建设数字化平台、智能教学系统和虚拟实验室,推动教学资源共享,尤其在疫情期间,在线教育促进了教学模式的转变。云计算平台和智慧教室等设施推动线上与混合式学习常态化,数字化教学资源如在线课程、视频讲座和虚拟实验为学生提供灵活学习方式。教师的信息化素养逐步提升,部分高校引入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推动个性化教学。然而,数字化转型仍面临技术基础薄弱、师资培训不足、学生学习动机不足以及数据安全等挑战,这些问题影响教学效果与学习成果,且可能加剧教育资源差距。教育模式的转型较慢,部分高校缺乏系统的实施策略,亟需克服这些挑战,以实现教育质量和资源共享的进一步提升。
对于应用型高校,教育数字化转型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数字化转型促进校企合作与产学研结合,为应用型高校持续发展和社会需求对接提供了支持。另一方面,数字化转型提升教学资源共享与优化配置,推动教育资源高效利用,特别是在培养实践能力强、创新意识突出的应用型人才方面,起到了关键作用。通过数字化工具和智能化管理手段,应用型高校提高教育质量与管理效率,优化学生个性化学习路径,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与就业能力。
2教育数字化转型对应用型高校的影响
2.1教学模式的转变
教育数字化转型使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以河北美术学院为例,通过引入数字化技术,可以实施更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如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在线课程等。这些新型教学模式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教学效果。此外,在实践性和应用性较强的专业中,此类数字化工具也为教师提供了更加丰富的教学资源和更高效的教学手段。
2.2课程体系的重构
教育数字化转型要求高校重新审视课程内容和课程结构,开发基于行业需求的课程[3]。数字化教育不仅要求课程内容更加贴近实际工作场景,还要求课程设置具有前瞻性,能够培养学生的数字技能和创新能力,使课程体系更符合社会需求。
2.3教育管理的智能化
教育数字化转型不仅限于教学层面,还涵盖了教育管理的各个方面。例如,应用型高校可以通过智能化系统进行学生管理、教学资源管理、学业评估等,从而提高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但是,智能化教学管理技术是否能够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真正实现学生学习水平的评估也是就亟待考量的。
3应用型高校教育数字化转型的路径与策略
3.1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与网络安全保障
应用型高校应大力投入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建设,搭建稳定、开放、共享的数字化教育平台,为教育数字化转型提供坚实的硬件支持。这包括建设云计算平台、智慧教室、虚拟实验室等教学条件,以提高资源的共享和利用效率。此外,高校还需加强网络安全建设,确保学生和教师的个人信息以及教学数据的安全性,防止数据泄露与网络攻击,保障教育过程的可靠性与公正性。
3.2 提升教师数字化素养,推动教学方法创新
教师是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核心推动者。应用型高校应通过定期培训、专业工作坊等方式,提高教师的数字化素养,使其熟练掌握各类信息技术工具,并能灵活运用这些工具进行教学。此外,高校应鼓励教师尝试创新的教学方法,如混合式学习、翻转课堂等,以更好地适应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提升教学效果。教师不仅要掌握技术工具,还应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推动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变化。
3.3 深化产学研合作,优化课程体系与教育管理
应用型高校应加强与行业和企业的深度合作,了解行业动态,及时调整课程内容和设置,确保课程体系与社会需求相契合。通过校企合作、实习实训等活动,帮助学生提升实践能力,增强就业竞争力。此外,高校应推动教育管理的数字化升级,建设集成化的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和教学评估系统,提升管理效率。通过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高校可以精准识别学生需求,优化教学资源配置,提高管理精准性和服务质量,全面提升教育质量和管理效能。
4结论
教育数字化转型为应用型高校带来了深刻变革,不仅推动了教育理念、教学模式、资源配置和管理方式的全面革新,还为培养创新型人才和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然而,数字化转型在应用型高校的实施过程中仍面临诸多挑战,包括技术基础薄弱、教师数字化素养不足、学生适应性差以及教育资源不均等问题。因此,应用型高校应加大对信息技术基础设施的投入,提升师生的数字化素养,推动教育管理智能化,并加强产学研合作,以确保教育数字化转型顺利实施。通过这些路径与策略的优化,应用型高校能够提升教育质量与效率,培养符合时代需求的创新型、复合型人才,进而提升整体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王校伟,冯华,于婷. 数字化转型背景下陕西省高职院校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实践与思考[J]. 教育与职业, 2024, (20): 75-80.
[2] 许莹. 吉林省民办院校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内涵、意义与路径探讨[J]. 山西青年, 2024(24): 29-31.
[3] 尚海磊,汪雪蔚. 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师教学学术能力发展路径研究——基于生态系统理论视角[J]. 江苏高教, 2023, (06): 96-101.
基金项目:河北省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十四五”规划课题(校级)
课题名称:教育数字化转型推动应用型高校现代化教育场景创新路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