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认知行为疗法联合家庭治疗对青少年情绪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复发率的影响

作者

陈春玲 王金洪 李春玲 通讯作者:晋智军

玉溪市第二人民医院 云南 玉溪 653100

摘要:[目的]:了解认知-行为治疗与家庭康复对情绪障碍病人的疗效。[方法]:本研究以我院2022年6月-2023年5月收治的80名情绪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40名,实施认知行为疗法+家庭康复)和对照组40名,给予认知行为疗法,并对二者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两组病人在 HAMD、 LOTCA、 SDSS和 ADL评分上均有显著改善(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其遵医率(97.50%)明显好于对照组(82 0 0%),具有显著性(P<0.05)。实验组术后复发率为5.00%低于对照组患者(22.00%),有显著性(P<0.05)。[结论]:表明,采用认知行为疗法结合家庭疗法能明显改善青少年的情感问题,改善他们的心理健康,提升他们的社会支持程度。

关键词:认知行为;家庭治疗;青少年情绪障碍;临床疗效

引言: 儿童青少年情感障碍以焦虑、情绪、恐惧、强迫等为主要表现形式,其病因与遗传、成长教育环境、生活应激事件等生物、心理、社会学等多种因素有关[1]。本文将80名有情绪障碍的青少年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进行了对照研究, 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收治的有情绪障碍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各40名。对照组中男性和女性比例为1:1;病例均为年龄30-67岁,平均年龄(40.69±5.47)岁,病程2月至1年。实验组男性与女性的比率为1:0.8;年龄27~66岁,平均(39.24±5.47)岁。两组病人的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别(P>0.05),具有可比性。

1.2干预方法

对照组应用传统的药物治疗和认知-行为治疗。(1)药物治疗:以广东彼迪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盐酸舍曲林(国药准字H20060686)为例,每次50 mg,每天早上口服一次,并密切观察病人病情变化,适时调整用药剂量。

实验组对患者采用认知行为治疗联合家庭治疗。(2)认知行为疗法为:每星期一次治疗,每次50分钟,加上家长的10分钟谈话,共8次。Harrington 8次经典认知行为疗法包括:(1)向孩子和父母介绍认知行为治疗,达成治疗目标;(2)通过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使其与事件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3)要求孩子观察、记录自己的思想情绪,进行自我监控,并将其与所发生的事情进行关联;(4)自我奖励来加强期望的行为,使家长对其这种行为给予支持;(5)帮助患者了解和解决其社交障碍,促进其社交活动,增强自尊;(6) 对现存的社会、人与人之间的问题进行了细致的探讨,并利用角色扮演法对其进行了处理;(7)鼓励幼儿用“自动”思考的方式来观察、质疑,了解事情的起因、后果、情绪对思考的作用,建立认知重构;(8)对处理目的进行最终审查,并对随后出现的问题需要考虑的进一步讨论。一周一次,一次60~90分钟,一次8次。

家庭治疗:①医生应该与患者的家庭体系结合,或根据家庭治疗的目的来调整自己,消除家庭成员的防御心理,接纳和尊重治疗师,耐心地听取每位家人的意见,并对他们的意见作出反应。②咨询师鼓励患者与患者家属之间的互动和交流,通过对患者家庭结构的真实状况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的干预,从而促进患者的心理健康。③心理咨询师引导家人改变角色,为家人分配任务,破除原来的错综复杂的亲情,加强已被削弱的亚体系,让家人重新理解现存的问题。④咨询师将病人家人的矛盾引入到治疗场景中,真实地展现出病人的场景,给病人和家人展示解决冲突的方法,调节家人之间的互动,使家庭结构发生变化,从而改变病人发病时的背景环境。

1.3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通过汉密尔顿情绪量表(HAMD)评分、认知功能评定量表(LOTCA)评分、社会功能缺陷量表(SDSS)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观察两组病人的病情复发率和用药依从性。

1.4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采用 SPSS25.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数据采用±标准差表示,采用 t检验;计量资料采用百分数(%)进行卡方检验,组间检验,以 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两组患者的 HAMD、LOTCA 评分

两组在治疗前 HAMD及 LOTCA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 HAMD和 LOTCA评分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 1。

2.2对比两组患者的 SDSS、ADL 评分

在治疗前的 SDSS和 ADL评分无显著性差别(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在生活自理能力和日常生活能力方面均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见表 2。

3.讨论

儿童青少年时期的情感障碍以焦虑、抑郁、恐惧、强迫等为主要表现,其中分离性焦虑、恐惧症、抑郁症、强迫症等是最常见的一种,发病率居儿童和青少年精神疾病的第二位。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前后实验组病人的 HAMD, LOTCA, SDSS和 ADL评分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的遵医率(97.50%)明显好于对照组(82.50%),具有显著性(P<0.05)。实验组治疗后的复发率为5.00%,低于对照组的22.00%,有显著性(P<0.05)。从这一点可以看出,认知行为治疗与家庭康复治疗相结合,在积极地接受药物治疗、心理疏导和积极参加社会活动的情况下,患者的家庭成员功能和社会功能得到了明显的恢复,从而使他们的情绪和社会功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能够有效地减轻他们的情绪和症状,防止情绪障碍的复发[2]。

认知行为使患者意识到自己的不良行为,并利用归因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使患者把正确的观念带到现实生活中来,并对其进行再教育。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元,也是人类幼年期的摇篮,其心理健康状况与家庭关系、家庭状况息息相关。

在家庭治疗中,通过重塑系统,打破边界,改变患者每位家庭成员的行为,使家庭成员能够更好地处理家庭中的问题,推动家庭的健康发展,从而缓解病人的情绪障碍症状,减轻医疗负担,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将认知行为学与家庭疗法相结合,发挥协同效应,优势互补,可有效避免长期应用抗情绪类药物所带来的毒副作用,改善患者预后[3]。

综上所述,采用认知行为疗法与家庭康复相结合的方法,能明显改善青少年的情感障碍,并能明显改善药物的遵从性,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方法。

4.参考文献:

[1] 于海.认知行为疗法联合药物治疗青少年情绪障碍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外医药研究, 2023, 2(31):43-45.

[2] 宋锦.氟伏沙明联合认知行为治疗儿童青少年情绪障碍的疗效研究[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3(2):4.

[3] 刘明天,黄辉.氟伏沙明联合认知行为治疗青少年抑郁情绪障碍的疗效[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3, 33(9):94-97.DOI:10.16458/j.cnki.1007-0893.2023.09.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