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于“五育”融合的小学数学教学探究

作者

胡优

湖南省衡阳市衡南县洪山联合学校光辉小学 421172 身份证号:421172

引言

“五育”融合教育强调的是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共同发展,将教学的侧重点从知识本位转向素养本位。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对五育资源的挖掘和联结,形成系统性的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体验。教师作为教育活动的主导者和学生思维发展的引导者,需要深刻认识到五育融合的价值意蕴,并在实际教学工作中落实。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助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为学生后续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1 德育为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德育教育是保障学生全面发展的根本,在教学中教师要深度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元素,将数学知识中蕴含的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体现出来。并找到德育教育与数学教学之间的契合点,实现德育与智育的有机融合,不仅使学生掌握数学知识,还强化了学生的情感体验。以故事分享、知识拓展、情境创设等方法引发学生的深入思考,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1],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使学生逐渐具备数学学习的良好品质,并从数学的学习延伸到现实生活,以提升数学教学的成效。

例如,在人教版二年级“认识时间”教学中,教师要以德育为先的理念整合教学内容,构建学习活动。在教材现有内容的基础上融合中国古代对时间划分的资料,向学生介绍日晷仪钟鼓楼、漏刻、燃香计时等计时方法,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与此同时结合白驹过隙、光阴似箭等典型故事的介绍让学生了解认识时间且有效利用时间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在理解时间基本概念和表示方法基础上构建对时间的数学模型,并提升数学表达能力。将德育教育与数学教学进行有机融合能够升华教学意义,在知识教学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健全学生的人格,使素质育人的理念落地开花。

2 智育为本,促进学生数学思维发展

数学课程对促进学生个人智力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能够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立足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站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宏观视角细化教学流程设计,增强各个教学环节的衔接性,以提升教学成效。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学资源,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优化教学形式,营造出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以趣味性的教学活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实现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的双向互动。

例如,在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的“认识时间”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游戏教学法提高课堂教学的生动性和吸引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突出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首先要让学生了解钟面的构成、时间的读写和时间长短的比较等基础内容,其次利用数字技术组织学生进行“时间接龙”和“时间猜测小能手”的游戏。游戏内容涵盖钟面时间的读写、时间长短的比较、时间差值的计算等,将课堂练习以趣味性的形式呈现出来,让学生感受到探究数学知识的乐趣,进而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在游戏中教师要注意观察,了解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真实掌握情况,并依据游戏反馈对学生薄弱部分进行补充和指导,以此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3 体育为基,增强学生知识应用意识

体育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同时体育活动也受到学生的喜爱。在五育融合的背景下,教师要思考和探索数学教学与体育教学的融合点,在跨学科教学中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将数学教学的静态模式转化为动态,让学生在具身性体验中加深数学知识的印象,并增强学生的知识应用意识。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教学情境实现体育与智育的融合,并为学生架构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桥梁,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现实意义,进而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认识时间”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体育情境引导学生解决数学问题。如创设足球运动的情境,“现在学校要组织一场足球赛,从各个班级中选出两名学生参与竞赛。如图,下面是小帅和小良参与训练的过程,请大家梳理他们参与足球赛的时间线。”随后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一段动画视频,学生通过视频寻找时间线索。有效的情境创设能够将学生带入角色中,并且根据情节的发展对所学知识进行重温和梳理,并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与体育活动的关联性。使学生意识到“时间”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和对现实生活的意义,进而增强学生的知识应用意识,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4 美育为根,涵养学生数学审美情趣

数学课程中蕴含着大量的美育元素,如符号、图形、公式等。美育的作用在于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使学生善于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所以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重视美育的融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并不是冷冰冰的数字学习,其中的线条、图形、结构等皆存在美感,以此涵养学生的审美情趣[2]。教师要注意挖掘数学教材中的美育资源,将美术学科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思想引入数学教学,实现美育与智育的有机结合,为学生提供美的学习体验。

例如,在“认识时间”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一些美术元素让学生更好地了解钟面的构成。如利用多媒体将不同形状的钟表进行展示,通过形状和颜色的多样性发散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明确钟表的外在条件并不影响对时间的判断,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要排除干扰因素,灵活运用数学知识。并引导学生发挥想象绘制自己喜欢的钟表,并准确画出时针、分针、秒针,有助于学生对钟表结构的深入了解和对时间读写的练习。

5 劳育为荣,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劳动教育是五育融合中不可忽视的部分,因为数学知识来源于现实生活,也就是来源于社会实践和生产活动。教师在教学中要探索劳动教育与数学教学的切入点,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意识和价值观念,促进理论教学与具体实践的融合。使学生产生劳动光荣的意识[3],并在现实生活和学习中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劳动和学习,增强身体素质、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例如,在“认识时间”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优化作业设计渗透劳动教育。如让学生回到家后帮助家长进行家务劳动,并记录自己劳动的时间,再到课堂上对自己的行动时间进行描述。开放式的作业可以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在劳动中深入理解数学知识,能够符合双减政策“减负增效”的要求。劳动教育可以与家庭教育相结合,达到协同育人的模式,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与成长环境,构建起数学知识与劳动之间的联系,并增强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劳动问题的意识。从多维度考虑培养方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结束语

综上所述,基于“五育”融合的小学数学教学,关键在于教师对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的统筹设计,以德育为先、智育为本、体育为基、美育为根、劳育为荣的理念优化各环节的教学设计,打造多元化的数学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数学的学习中能够获得全面的发展,为学生提供充足的知识学习与能力发展空间,使教学策略满足新时期学生学习与发展的真实需求,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翁日尔 . 基于“五育”融合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探析 [J]. 教育界 ,2024,(22):65-67.

[2] 王丽娟 . 小学数学教学中五育融合、全面育人教学策略探究[J]. 教育艺术 ,2023,(10):11-12.

[3] 毛永强 . 五育融合视域下小学数学教学的路径构建 [J]. 天津教育 ,2023,(13):159-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