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跨域融合视角下文旅产业韧性建构逻辑及发展策略研究

作者

李湘 王斐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330038

1. 引言

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是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文旅产业,作为 GDP 增长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扩大内需、推动内循环经济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十四五”时期,我国迎来大众旅游时代,推动“旅游 +”的多元化发展。这种发展模式不仅对接了多层次、多样化的旅游消费需求,还促进了文化和旅游的深度融合,从而完善了整个产业链的韧性。

2. 相关概念界定

2.1 供应链韧性的概念

“韧性”作为一个跨学科的概念,其在生态学、物理学、心理学以及管理学等领域中均有所涉及,其核心意义在于描述事物在面对外部扰动时,能够有效应对、适应并达到稳定状态的能力。

文旅业的韧性则强调旅游产业所面对的各种政治因素、法律环境因素、技术因素等因素,特别是一些突发事件的影响后,对于这些突发事件所表现出来的应对能力、恢复能力以及后续的进化水平。2019 年爆发的疫情重创了文旅业,使得国际旅游受阻、行业收入骤降、产业链受损。疫情之后文旅行业面临系统性重构,人才、市场、业态等方面应该做更大的规划才能适应动态环境,才能以最小的成本恢复产业动能,化危为机,实现进化和自我更新。

2023 年,我国文旅产业得到长足发展,总产值已经突破8 万亿元,预计到2030 年将超过5 万亿元。国家在《“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明确提出:推动文旅融合发展,打造 “体育 + 文化 + 旅游 ”产业新模式。可见,多产业融合是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现途径,使得文旅业韧性的讨论具有更为深远意义。

2.2 测度供应链韧性

测度供应链韧性核心包括脆弱性、抵抗力、重定向力及恢复力。经济系统韧性体现为:高脆弱性地区往往抵抗力较低,且重定向力与恢复力相互加强,能快速实现经济调整转型的地区往往恢复力更强。因此文旅产业韧性可简化为对外部环境冲击的抵抗力和恢复力。一般要经过冲击抵御期和调整恢复期,才能明显出现抵抗力和恢复力。

2.3 文旅行业财务韧性

财务韧性,作为企业财务稳定与适应能力的体现,主要包含两大能力维度:预期能力和应对能力。预期能力使文旅企业能够预见并评估潜在风险,从而有效管理企业的脆弱性;应对能力则在文旅企业遭遇危机时发挥作用,保障企业的稳定运营。

3. 韧性建构的逻辑框架

3.1 韧性建构的定性分析

(1)抵抗力

抵抗力是指产业抵御外部冲击并维持核心功能的能力。例如,黄山风景区通过AI 伴游系统实时监测客流,将旅游中断风险降低40%;母体依托型旅游地(如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凭借资源复合性,在危机中人才、资金流失率低于传统景区20 个百分点。

恢复力体现为危机后快速重构市场的能力。大理州实施“旅游复苏十六条”后,6 个月内游客量恢 复至疫情前85%;丽江古城通过品牌效应实现疫后客单价同比提升 1 8 % 。

(3)进化力

进化力强调创新驱动的范式升级。曲阜“孔子故里”IP 通过元宇宙技术重构,客单价提升 300%;敦煌“数字藏经洞”项目带动二次消费占比达 3 5 % 。

3.2 韧性建构的主流定量分析(1)财务韧性异质性分析

一是从全国层面探讨疫情冲击下的文旅产业经济韧性,并着力分析其财务济韧性在区域、产业、消费类别、增长动力层面的异质性;二是采用核心变量法测度中国经济韧性,运用 Shift—Share 分解方法揭示产业结构的作用机制; 三是运用因子探测模型识别韧性的驱动因素。

冲击力影响分析

从旅游业应对环境冲击的能力来看,文旅产业的创新能力受到抵御冲击能力、应对干扰能力、恢复定能力以及产业调节能力的影响。

表1 相关性分析结果

相关性

通过对各项环境因素对于文旅产业发展指标的相关性分析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抵御冲击能力指的 如疫情影响、消费降级等等能力;应对干扰能力则 自身的影响;恢复稳定能力则指的是在 的影响之下,能够恢复到稳定运营状态的能 善,能够进化出一种全新的、能够更好的应对 以及产业调节能力这四种能力之间密不可分, 能够抵御外界冲击、不断自我调整,通过进 能够帮助产业在受到各种冲击后减少崩盘的概率,从而提 后续发展需求。

(3)多样进化性分析(2)恢复力

从韧性理论视角来看,文旅产业的多样进化性指的是在应对冲击之后,文旅产业进化的方向以及能力的多样化。通过多样进化性,文旅产业在受到冲击之后能够很好的分散风险,从而降低风险对于自身发展的影响。多样的产业结构在应对冲击之下,根据不同的发展方式以及产业规模,会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这也有助于文旅产业向着不同的方向发展,提升产业的差异性。

4. 组态分析江西省文旅融合韧性

本文通过文献梳理、调研等方式,本文以江西省文旅融合指标数据为样本,筛选出影响文旅产业供应链发展的关键因素。利用 Python 爬虫技术,对这些因素进行了广泛的数据抓取与相关性分析,旨在揭示各指标间的内在关系。

就抵抗力而言,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居民消费水平、第三产业 GDP 占比对于文旅行业各项指标的影响较大。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配收入才会相应提升,这也为他们提供了更多的旅游消费能力, 精神需求的增加,进一步促进了文旅行业发展;而居民消费水平 旅游作为居民消费水平的重要组成部分,居民消费水平的增加 从而提供更加多元化的发展;第三产业在GDP 中的占比较大也说明第 发 展促 旅 业和其他行业的融合发展。

就恢复力而言,城镇登记失业率和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对于文旅行业发展影响较大。一方面就城镇登记失业率而言,失业会给居民带了较大的心理压力以及生活负担,从二级降低了居民的旅游意愿。在失业状态人们更倾向于节省开支,减少旅游等非必要消费。另一方面就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而言,城市中的公园绿地是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形象的重要体现。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较大意味着城市拥有较多的自然景观和休闲空间,能够吸引更多游客前来旅游。

就重构力而言,技术市场成交额较为影响文旅产业发展。对于文旅行业而言,新技术是推动产业升级的关键要素。技术创新可以通过与多产业的融合,打造更加多元、差异化的产品,从而提升文旅行业的竞争力。不仅如此,引入新的技术也有助于文旅产业更加智能化、数字化,从而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新发展。

5. 发展策略

5.1 稳固产业链——增强抵御力

为提升旅游业应对各种冲击和扰动的能力,需强化其防御抵抗力。这种抵抗力主要体现在旅游业在面临冲击时,能够保持其结构与功能的稳定性,避免生产与供给体系遭受严重破坏。旅游业的抵抗力与所在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人口数量、旅游资源的吸引力等因素密切相关。同时,旅游产业在当地经济体系中的地位、从业人员的产业认同感以及企业的投资结构与战略规划也是影响抵抗力的重要因素。实践表明,母体依托型、多业混生型、主客共享型以及轻资产型的企业或旅游地在提升抵抗力方面表现更为出色。

5.2 延伸产业链——构建长链条

通过延伸文旅行业的产业链,从而构建更加长的产业链条。延伸文旅行业的产业链指的是不断挖掘文旅产业的内生动力,开发出其他的文旅产品。例如可以通过深度挖掘地方的历史遗迹、民俗文化、特色节庆等文化资源,因地制宜发展地方文化经济,推广地方特色商品等,提高文旅产业的产出水平。在延伸产业链的同时,也应积极培育以文旅发展为主的龙头企业,通过发挥产业链的作用,从而带动龙头产业发展不断辐射至其他企业,打造出大企业顶天立地,小企业遍地开花的格局。

5.3 振兴产业链——打造协同链

要通过多产融合的打造协同链,为文旅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创新是发展的第一动力,为了实现文旅产业的发展,应该扩宽事业,加强与其他产业的融合,从而实现文旅产业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新发展。例如可以通过现代科技手段,扩宽旅游场景,提升旅游体验。打造协同链的重点在于要以文旅产业为主,结合文旅产业发展趋势,因势利导融合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技术、低空经济、冰雪经济等发展,打造更加具有创新性、竞争力的文旅产品。

5.4 优化产业链——完善管理体制

为了让文旅产业更加健康的发展,还应该完善管理机制。 方面应加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的主导作用。通过政府多部门联合,形成强大的抓手, 实现对文旅产业的赋能和监管,通过统筹协调各地资源,打破地方虹吸效应,提高各项资源的配置效率 保障文旅产业健康发展。 另一方面应发挥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主体作用。公众是文旅的参与主体,各类社会机构以及公众也应积极参与文旅产业管理,提供更多的发展视角,倒闭文旅产业的升级。最后,各界也应关注文旅产业的发展,对于所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充分解决,从而提高文旅产业的发展韧性,助力其行稳致远。

参考文献

[1] 宋瑞 , 杨晓琰 . 数字经济促进现代旅游业体系建设:内在逻辑与对策建议 [J]. 价格理论与实践 .2024(7):26-31.

[2] 李天娟. 基于知识图谱的公益旅游研究可视化分析[J]. 旅游纵览. 2022(11):4-6.

[3] 马忠 , 芦雅琳 :“链主”企业如何带动链上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 [J].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2024(5):52-65.

[4] 李梦园. 我国公益旅游研究进展——基于CNKI 计量可视化分析[J]. 文化产业.2019(10):26—30.

(本文为 2023 年江西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跨域融合视角下文旅产业韧性建构逻辑及发展策略研究》阶段成果(项目编号:S202311318044))

作者简介:李湘(2002—)女,江西南昌人,本科生:财务管理(江西 南昌 );王斐(2005—)女,江西南昌人,本科生:财务管理(江西 南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