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以生为本 跨而有度

作者

张少杰

长春市双阳区第二实验小学

【摘要】本文围绕核心素养下小学音乐跨学科融合教学展开实践与探索。阐述了融合姊妹艺术、建立学科链接、贴近社会生活等教学策略,以及在教学中应注意突出音乐主体地位、找准融合点和关注学生体验等问题。旨在通过跨学科融合,提升学生音乐素养,促进全面发展,为小学音乐教育提供了有益的思路与方法。

【关键词】小学音乐;跨学科融合;核心素养;音乐教学

《艺术课程标准》课程理念中明确提出突出课程综合,这一观念带给音乐课堂更广阔的空间,也给我们带来新的思考与探索。这需要我们跳出固有的思维模式,在音乐教学的主体框架下,开展跨学科融合教学,学生跨越不同学科之间的壁垒,将不同领域的知识和技能相互融合,形成新的认知和理解,从而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同时,跨学科学习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拓宽他们的视野和思路,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合作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升综合素质。

在实施跨学科融合教学时,我们该“跨什么”“怎么跨”“跨多远”呢?以下便是我在音乐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

一、融合姊妹艺术,丰富课堂教学

音乐与姊妹艺术紧密相连,彼此交融,共同构成了唱、奏、动、创、演的综合性的表演艺术,能够全面体现音乐教学的多重样态,带给学生全方位的感官体验和感受。

在学习少数民族歌曲的时候,可以结合少数民族的舞蹈开展教学。如:学习《金孔雀轻轻跳》这首歌时,可以结合傣族基本舞蹈动作,在歌曲优美的旋律和轻快的节奏里边唱边跳,这样的融合让学生在欢快的氛围中更好地体会到傣族音乐和舞蹈的独特魅力,提高了他们的审美感知和艺术表现能力,实现了以美育人。

音乐也是影视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烘托剧情的极佳表现手法。特别是一些影视作品的插曲学习,如六年级下册欣赏课《两颗小星星》,这是一首德国歌曲,可与影视深度融合,先是纵向架构,复习四年级学过的歌曲《小小少年》,引出影片《英俊少年》,从而揭示新课;通过聆听、感受、乐曲分析、表演等学生对音乐有了一定的了解,这时出示《两颗小星星》的影视片段,直击学生心灵,深化情感层次,让学生充分感受音乐所要表现的内容,最后拓展欣赏影片中第二次出现《两颗小星星》的影视片段,同样的音乐,但场景不同,感受还一样吗?结合剧情,学生感受到歌曲情绪的变化,了解音乐在电影中的作用。这样的融合不仅拓宽了他们的艺术视野,还激发了他们对影视音乐学习的浓厚兴趣。

二、建立学科链接,深化音乐理解

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融合,能让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音乐,也为音乐本身注入了新的活力与深度,也为其他学科提供了新的视角与方法,实现学科间的相互促进。如音乐与语文,音乐与历史,音乐与信息技术等学科的巧妙融合……不仅使学习过程丰富多样,还能深化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感悟,提高音乐课堂的实效性。

音乐与文学同源,在我们教材中,教材中不乏语文学习过的古诗词,将其引入音乐课,学生在吟唱中能更深入地领略古诗词的独特魅力,从音乐旋律的起伏中感受其音韵之美。如一年级上册音乐第四单元《咏鹅》这一课中,第一阶段可以通过聆听、模仿、感受、律动等方式初步体会诗词的音韵美,在第二阶段可以融入语文学科的特色,通过吟诵、吟唱逐步加深学生对于作品的理解。音乐与语文的有机融合,有效促进了学生“文化理解”与“音乐审美能力”的协同提升。

音乐与历史融合,如:《国歌》这一课学习时,通过讲述这段历史,让学生了解国歌创作的背景,感受先辈们的爱国情怀和不屈精神。同时,引导学生欣赏国歌激昂的旋律和有力的节奏,体会其中蕴含的坚定信念和强大力量。这样的融合教学,深化了学生对音乐的理解,用音乐的力量,激发内心情感,培养了学生的爱国之情。

三、贴近社会生活,激发学习兴趣

音乐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小学音乐跨学科学习需要把书本上的音乐学科内容带回到生活场景之中,使得学生能够在生活中运用音乐,探索,创新,独立应对社会生活中各种关于艺术的挑战,从而让自己的未来人生充满艺术的气息。

例如,在学习《民族乐器的分类》一课中,我创设“我是小小民乐家”的情境。在我们学校,有不少民乐社团的孩子,还有一些孩子在校外兴趣班学习乐器,对民乐或多或少有所了解。由他们向同学们介绍中国民族乐器或者演奏器乐作品。活动最后,我们将会邀请大家评选出最喜爱的“小小民乐家”。这样的情境给学生设计了一个适宜的身份“小小民乐家”和核心问题“民乐的分类”,需要学生去搜集相关信息、知识,调用自己已有的经验、知识与技能,在应用过程中转化为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此外,在一些特殊的节日或活动中,可以结合社会生活实际,组织学生进行音乐表演。比如国庆节,组织学生在社区或者公园演唱《今天是你的生日》《歌唱祖国》等爱国歌曲,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重阳节可以组织学生去敬老院慰问,用歌声,舞蹈,器乐演奏等形式营造孝亲敬老的氛围,以此来触动学生的内心并由此生发参与音乐学习的动力。

真实情境的创设,能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热情,陪伴他们完成音乐学习,享受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自我展示与实现的快乐。

然而,在这丰富多彩的跨学科教学中,我们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让我们一同来探讨。

一、突出音乐的主体地位

在学科融合的过程中,必须始终坚守音乐学科的主体地位,其他学科的融入旨在助力音乐学习,解决在音乐学习中的难题,应以音乐为核心,围绕音乐展开教学活动。避免因主次不分导致学科间产生教学矛盾,偏离音乐教学目标。

二、找准恰当的融合点

深入研究课程标准,明确各学科的教学目标和要求,找出可能存在的交叉点和互补之处;仔细分析教材内容,挖掘不同学科教材之间潜在的联系; 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生活经验,以他们感兴趣的话题为切入点进行跨学科教学。

三、关注学生体验

音乐跨学科融合教学强调关注学生体验,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使学生在积极的参与中获得更全面的知识和体验,让学生在音乐的世界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

在未来的跨学科教学实践中,我将持续挖掘学科关联要素,汇聚“合力”,突出课程综合特性,秉持以生为本、以美育人理念,重视学生艺术体验,助力学生音乐能力稳步提升。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 尹爱青.当代音乐教育研究与实践[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3] 曹理,何工.音乐学习与教学心理[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0.